医歌送健康 医德济天下

时间:2022-03-26 07:28:02

医歌送健康 医德济天下

陈以诚医生 《选择勇敢》、《八千步》、《超级流感》、《一飞冲天》等儿童金曲榜榜首的儿歌,旋律欢快、琅琅上口,富有时代特色和香港本土文化特色。在“YouTube”搜索“陈以诚”三个字就能听到这些脍炙人口的儿歌,作者都出自被称为“医生叔叔”的香港著名儿科医生陈以诚先生之手。乐於行医以教、寓教於乐的陈医生涉猎广泛,他热衷於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关注、对成人家长的观念引导、对卫生工作的建议、对文化工作的创新、对公益事业的投入……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坚持,是如何从细节开始、以小见大,终能大爱无边。

从写歌到出书 多才多艺传健康

陈以诚医生从读书时代起就已经自己创作出不少励志词曲,出过几张创作歌曲专辑。参加工作後,结合儿科工作的实际,他产生了一个新颖的想法:“我在九十年代看到有很多的健康的信息没有被传达出来,香港也没有本土儿歌文化,我不能夠埋怨没有健康儿歌,让家长选择。不可以要求人家做到像我想的那样规范,所以我就开始自己着手创作了”。之後,陈医生开始把宣传健康、培养品德、推动沟通与和谐的理念写进歌词,配合自己创作的歌曲,尝试用动人的歌声来影响、感动病人。

由於是儿科医生的关係,陈医生能夠符合儿童的认知能力,创作很多歌曲。几十年间,他先後创作的多达四百首曲调明快愉悦、歌词通俗简明的儿歌,这些儿歌普遍被小朋友们乐於接受、广为传唱。总共出版了几十辑儿歌唱片、电影、DVD、电脑遊戏光碟;有广东话、英文亦有普通话的,更有现场录影音乐盛会的精彩影片。陈以诚先生还经常身穿色彩鲜艳的表演服亲身上台表演、载歌载舞地传唱健康知识。其健康活泼的形象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於是,陈医生得到了两个亲切的称呼:“儿歌医生”和“医生叔叔”。

1988年开始,陈医生开始先後五次登上香港红馆舞台,参与大型的红馆演唱会,用风趣易唱的歌声跟小朋友们一起传诵健康。在2007年更在香港大球场向四万观众传扬正能量信息。为了福音大会“新希望、新动力”,他创作了八首新歌,並表演音乐剧,陈医生以主讲身份,更领导了2000多名学生演唱,将精神活泼的健康形象发挥得淋漓尽致。

得到这般成绩,陈医生再接再厉,他结合了香港回归、抗击非典、神五发射、关注环保等重大时事、要事,创作出更多内涵不仅与健康有关,还延伸到文化、公德、人际等方面的儿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其中2003年“创作的儿歌《众志成城抗肺炎》在当年荣获年度儿歌金曲颁奖典礼获得社会脈搏儿歌大奖;《八千步》、《一飞冲天》等歌曲高踞儿童金曲榜榜首;《大熊猫》、《不浪费》、《中华白海豚》、《纸巾杀手Oh No No》等歌曲定为2000年第一届“绿色歌唱未来”校际环保歌唱比赛的指定曲目,並筹办了该比赛。2001年出版了第一本书《亲子共读-谱出成长乐》。

最近,陈医生总结了多年的行医经验,经过长时间的斟酌选取,终於编写成《完全家庭小儿科》一书,此书由明窗出版社出版发行。2012年7月18日,在香港书展开幕第一天,於书展现场举行新书发佈会,受到广泛好评。书中详细地将儿童的身体健康到心理健康各方面都作了分类介绍。由於陈医生医德高尚、待人和善,身边好友纷纷为书作序、讚扬作者,使书的序言多达六篇。不过,在陈医生写的自序中,卻仅仅再次强调预防疾病、加强儿童健康的重要性。可见他为人的低调和谦虚。

从个人到社会 日常行善成大爱

就个人而言,陈医生表示歌曲的创作可以提高孩子的多元智能。人的智能共分八方面,平常人最多讲的是数学、逻辑、科学的智能,第二常常讲的就是语文语言方面的智能,除此之外,人还有音乐的智能、空间的智能、运动的智能、人际技能的智能、大自然的智能、内省的智能。创作歌曲让孩子欣赏能提升人们的内省智能、音乐智能、语言智能、大自然智能,歌舞合唱更能启发空间、运动和人际智能。科学研究表明,提升孩子的音乐智能促进人的逻辑数学智能其他智能。因此对个人而言,这是一举多得的作法。

另外,对於九十年代的香港,儿童文化相对缺乏,儿歌方面更是青黄不接。虽说当时有如《伦敦桥》等传统英文儿歌,但由於不是港人所用母语的关係,不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而岭南地区传唱的一些童谣像《月光光》,表达的多数是讚扬乡村美丽、农家劳动等方面,而当时的港人已有两代是生於都市、长於都市,没有相关背景经历,对传唱的内容无法理解,缺乏共鸣。陈以诚医生认同这些歌曲有它们的好处和价值,但是陈医生还希望有些新的、带有香港当代文化和现代背景的儿歌可以弥补这个缺陷。

因为有着这样具有时代感的创作思想,陈以诚医生围绕近年香港、国内发生的要事,结合儿童性格特点、健康特点创作了一批主体明确、寓意广泛的儿歌。

例如给环保委员会製作的歌曲《二手烟》,能让孩子们知道二手烟的害处,由於烟里含的焦油和尼古丁会引起肺癌,所以歌曲告诫孩子们不要吸烟,並且呼籲孩子们的父母不要在孩子们面前吸烟,如果因此能戒烟,就可以进一步通过孩子影响父母、影响社会。今日,香港人只有百分之十是煙民,而其餘的都对吸煙不认可。这个人数比例比澳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要低很多。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通过潛移默化改变社会的一个行动。

就国家成功发射神舟五号一事创作的儿歌《一飞冲天》,陈医生的见地更为独特:“我用这首歌一方面是为了歌颂我们伟大祖国的成就,第二方面就是鼓励香港人要更加接纳那些有特殊需要的人,例如失聪的病人,你要用手语去跟他沟通,你不用手语的话 ,你也可以面对面和他讲话,因为他们也学过唇语,能看我们的嘴巴的变化就知道我们说什麽。但是如果我们不面对他们讲话而是背着他们,我们就没有沟通了,我们歧视、排斥、欺负他们,他们就比太空人更加孤单。如果我们能体会太空人一个人在太空中的孤单,也许也要体会失聪病人的痛苦。不过太空人每十分钟就跟地上的联络站有一次联络,而且可以跟家人通话,他们也有一个目的,他们也知道两个星期之後就可以见到自己的家人了,所以太空人的情况要好得多。但是失聪病人是聋的、缺乏自己突破的机会,若他们不会被我们接纳,他们就是最为孤单的一个群体”。

上一篇:鹿特丹港:世界石油化工中心 下一篇:以授詠春拳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