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的一九四二 重庆城的一九四二

时间:2022-03-26 12:46:57

一条长约三百多米的街道两旁,鳞次栉比地矗立着66栋建筑:荣春华茶庄、邵万生号、水明昌木器号、九和绸缎洋货局、国泰戏院、新华日报馆、陪都照相馆……这些原本只是出现在影视剧或者历史记忆中的老建筑和老字号店铺,现在真真实实地出现在人们眼前——这里,便是前段时间在冯小刚新剧《一九四二》中“露脸”的重庆民国街。

民国街与电影《一九四二》

和多数人一样,笔者知道重庆民国街是因为冯小刚执导的电影《一九四二》。在这部讲述一九四二年河南灾荒故事的电影中有一条支线:当时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对灾民的蔑视,对于灾区真实情况的故意隐瞒,成为了这场灾难中最黑色的桥段。电影中,凡是关于国民政府的所有镜头,都取景于重庆。其中,市民们排练欢迎美国大使的仪式以及欢迎仪式遭遇大轰炸的两处片段正是在民国街上完成的。

从江北龙兴古镇转乘三轮摩托,不到半小时车程便可到达民国街。因为《一九四二》剧组的到来,很多生活在这里的村民生平第一次成为了演员。载着我们前往民国街的三轮摩托司机,就有幸成为了群众演员之一。他回忆起当时拍戏时的场景,最深的记忆就是冯小刚很严格,哪怕是群众演员有稍不满意的镜头也要“咔嚓”重拍。他的邻居更幸运,不仅当了一回群众演员,还得到了冯小刚的亲自指导,虽然只是简单地讲解了一下站位和表情,但戏过之后,迅速成为了邻里乡亲茶余饭后的谈资。

一进入民国街,“建国必成”四个大字醒目地刻在中央公园左旁的墙壁上,中间一面大墙上圆形图案象征一轮白日,周围射出叉状光线,这也是整个民国街上挂立最多的国民政府“青天白日旗”上的图案。

高低起伏的街道两旁各种店铺令人眼花缭乱。尽管重庆开埠早于一九四二年,开埠之后金融、商业等各领域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真正迎来空前繁荣还是在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之后。大量的资金、科技人才、专家学者纷纷涌入,使得重庆在那个时期成为了中国的中心。而民国街,正是当年繁华景象重现的一个缩影。

除却多家茶庄、饭庄、售卖高跟皮鞋的鞋行、挂着旗袍的制衣店等店铺外,洋文化也在民国街上遍地开花:大声无限电唱机行、新民中西画馆、兴亚洋货行、九和绸缎洋货局等洋味十足的行当店铺遍布街道旁;整齐摆放着各式洋酒的橱窗上张贴着英语广告;国泰戏院的张贴栏和展板上也醒目地挂着《Angels over Broadway》《Romance in Manhattan》等海外电影画报。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国泰戏院”,其原型是建于一九三七年的国泰大戏院,位于柴家巷口,就是今天解放碑闹市区。当年的国泰大戏院是一座新派影剧院,名字也是照搬上海的国泰大戏院。戏院始建成时,屋顶上有六盏磨砂大吊灯,墙上有八个大风扇,内有座位一千五百个,门口的“国泰大戏院”五个字由霓虹灯构成,在夜色中光芒四射,绝对称得上重庆当年最时髦的建筑。而国泰大戏院也几经易名:戏院戏剧停演后更名为国泰电影院;一九四九年后改为和平电影院;在时期曾改为东方红电影院;如今又恢复了“国泰”本名。

今日民国街上的“国泰戏院”,听说日后也将作为真正的戏院使用,只是民国街刚刚开放,“国泰戏院”门上的霓虹灯还需等待时日才能点亮。不过,走进戏院内部,还是能从张贴的画报上的回望到这座戏院曾经的辉煌,画报上一个个名字全都是中国戏剧史及电影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松花江上》的主演张瑞芳,《八年离乱》和《八千里路云和月》的主演白杨与陶金……还有秦怡、舒绣文、陈波儿、金山、蓝马、赵丹等,他们都曾在当年“国泰大戏院”的舞台上留下了身影。

馨雅咖啡馆与重庆大轰炸

电影拍摄完成之后,民国街关闭维修过一段时间,维修的主要建筑就是在《一九四二》中因为拍摄需要炸毁的几栋建筑。现场的保安指着位于民国街中央的十字路口旁的三栋木制建筑告诉笔者,电影中被炸毁而今修复好的建筑正是在馨雅咖啡馆对面。

馨雅咖啡馆也不简单,是复建抗战时期重庆有名的“心心咖啡馆”而成。“心心咖啡馆”最被重庆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孔二小姐怒扇时任重庆市警察局局长徐中齐耳光”的故事,发生地便是在这里。上世纪四十年代,重庆著名评书人程梓贤曾绘声绘色地演绎了这个故事——《一耳光扇出个警察厅长》。

如今,作为“心心咖啡馆”的复制品,馨雅咖啡馆肯定等不来孔二小姐的再次光临。但面对民国街众多店铺还空空如也的景象,这家咖啡馆自然成为了游人最爱光临的地方。推门进去,恰好看到一张桌子前围了很多人,笔者在相邻的位置坐下并听了一会儿他们的对话。原来主角是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其父亲曾经历过重庆大轰炸,他正在向游人们讲述当年的那一幕惨剧——

“听父亲讲,那些年日本空军对重庆进行了多种方式的轰炸,除了在轰炸过程中被直接炸死的人外,很多人是由于轰炸结束后的霍乱、痢疾、流行脑炎、天花等间接因素死亡,说不定就是日军使用了细菌弹造成的……那时父亲居住在木头搭的房子里,没有窗户,就是为了防止日军飞机在低空飞行轰炸中震碎玻璃误伤人……”

走出咖啡馆,看着民国街上一栋栋仿照建筑,回想起几分钟前听到的故事,不禁心生感慨:轰炸过的城市可以重建,房屋可以复建,但肉体和心灵上经历过的伤害是难以恢复的。

民国街还是“冰山一角”

事实上,民国街只是两江国际影视城的第一期工程,随后还有朝天门、解放碑等著名重庆景点也将按民国时期风格复制在此。

在如今的民国街上,不时可以看到黄包车、打更夫等,生动地再现了陪都时期老重庆的生活情景。而与民国街相邻的龙兴古镇,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也装扮成民国时期的商贩在销售本地产品——有人见到此景开玩笑地说:“冯小刚都走了,他们还沉浸在戏里”。

不久之后,这条街上的民国风情还会更加浓烈:在此复制的新华日报馆将会自办民国风情报纸;街内还将打造主题酒吧,从内部装饰风格到服务员衣着打扮甚至酒水单都将原汁原味地还原民国时期的风格;当然以茶庄命名的店铺也是绝对不能少的,当年重庆人坐在吊脚楼里,喝着盖碗茶,大声摆着龙门阵的老茶馆景象,也将会被完完全全还原。

虽然现在开放的民国街还称不上完整,但漫步在街上,从纸角泛黄的黑白或彩色的广告海报上,依然很容易展现出那个时期重庆的国际大都市模样:电扇、牙膏、时钟、香烟、味精、美容膏等时髦品应有尽有;民国时期的广告美女大多涂抹着妖艳的妆容,高举酒杯,手夹香烟,紧身旗袍将优美的身姿线条展露无遗——上世纪四十年代重庆的时尚范儿,就这样被这些广告海报原原本本地再现着。

民国街尽管距离不长,但从踏入的那一刻起,就会给人一种强烈的穿越之感,似乎真的回到了一九四二年。最有意思的是,街口第一间店铺旁的那个黝黑黝黑的电线杆,真的来自一九四二年的重庆城。

上一篇:服务“四化” 推进IT融合创新 下一篇:尊重自然规律 合理栽培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