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初探

时间:2022-03-25 09:40:59

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初探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在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对信息技术能够及时有效的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才的最基本的素质与标志。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研究,旨在为进一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做一些贡献。

关键词:创新;自主;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67?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240-02

一、引言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与时效性很强的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虽然最基本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应用计算机上的各种软件,但是作为一门感悟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与开发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也是教师重要的职责。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索在实践中不断的前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一直以来是每一个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

二、改革与创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计算机网络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今年刚出来的新技术明年就可能要面临着淘汰,各种新技术被不断发明、创造出来。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来讲,学生所要学的内容也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变化的,教师如果在这种形势下依然不顺从大势所趋,只是按照考试大纲一味地钻研课本的内容,显然在信息时代是行不通的。

对于学生来讲,随着电脑的普及,他们接触计算机的时间也比较长,在玩各种游戏以及网上冲浪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也学会一些技能,甚至一些连教师也不知道的技能。因此,教师更应该主动改革与创新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我在基础技能授课中,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从来不讲解,因为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另外在授课中不时地穿插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在键盘的使用功能讲解中,穿插一些当下很流行的游戏例如英雄联盟等,多找一些学生喜欢的东西,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一直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师生交流在改革与创新教学内容中也很重要。正如前面所涉及到的,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一些技能的掌握可能是学生领先教师,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一起探讨所要学习、拓展的内容。例如在《计算机硬件的认识和安装》中,我是让学生对旧计算机进行实践操作,很明显有的学生的组装速度已经快于我,所以应该鼓励这样的学生来将他们的新方法说出来。

三、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内容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部分,而教师在上理论课的时候往往是照本宣读,这样课堂会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对理论课的兴趣不大,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如果学生在理论课上的基础没有打好,必然会影响实践课的进度,从而影响整个教学效果。

古语有云:“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我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是采取因势利导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说理论课部分学生感兴趣的地方教师可以展开讲,而学生不感兴趣的地方教师可以简化或者在实践课中一并进行,这种方式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例如在讲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的时候,学生对其兴趣很大,而基本软件操作的讲解则直接在实践课中给学生演示。当然,在理论课上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不仅是教师要把握好“读”、“讲”,学生“问”、“练”的环节,教师还需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在讲课的过程中提问讲台下的学生,给学生布置练习题。

在实践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有着更大的发挥余地。教师讲操作演示给学生看后,学生在练习中也会遇到诸多的问题,教师不可能一一照顾到。我的办法是不给学生断网,当学生有不懂得地方自己可以到网上搜索解决办法或者是问周围的同学。有的教师担心如果在课堂上不断网,学生会趁机浏览与学习无关的网页,但是如果教师对学生布置好学习目标,当学生完成的时候可以上网的话,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会一直保持下去,直到将本节课的任务完成。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开放课堂,放下主动权,才会很好地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性教学。

四、重视与倡导合作学习,让学生形成团队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练,学生按照教师的既定计划亦步亦趋的进行,这种方式虽然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意识等现代社会各种人才所必备的各种素质没有多大效果。前文已经提到,由于我国的现实情况,每个高中班级的学生人数较多,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人,面对这种情况,积极倡导合作学习,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式。

合作学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对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组,让每个组的实力大体相当,然后采取一定的教学方式和合作程序让学生在组内通过沟通、互补来完成共同的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进学生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对学习的认知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团队意识,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必然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虽然这种方式在理论上听起来很好,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往往发现小组合作最终变成了小组聊天,同一个任务布置下来后一般都是比较优秀的学生自己解决,组内其他的成员坐享其成。我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总结采取以下方式并取得不错的效果。

在《网络技术应用》这一模块教学中,我将学生分好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学习水平不同。在学生实践练习中我要求每一个学习水平好的学生带一个学习水平差的学生,中等水平的学生互相合作,也就是将小组内又分成几个更小的小组,实现一帮一。如果在学习中他们不能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大组内合作来共同探讨,而当学生对本模块的内容掌握得差不多的时候,我最后给学生布置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大作业,让以组为单位完成,组长将每个成员需要完成的任务交付给我。我要求当大作业完成的时候可以上网冲浪以便让他们安心做作业,学生的兴致高昂,加之每个成员都有要完成的目标,不会互相推诿,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并且在他们的脑海中逐渐的形成了团队意识。

综上所讲,信息技术是一门有很大创新空间的科目,教师应该主动改革与创新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兴趣,同时倡导合作学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上一篇:论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成效 下一篇: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