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风水正名

时间:2022-03-25 06:13:24

贾凤翥小传 1942年生,辽宁朝阳“红山文化”故乡曾人,大学文化,做过教师,当过公社书记,搞过科研,在辽宁省农村经济研究所任过研究员所长。在政法机关工作多年,任过省司法厅副厅长、正厅级巡视员等多种职务。

从中学时代起就开始研究易学风水文化,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积累,著有《易学与未来》、《周易知识读本》、《易经人生大观》、《易学与风水文化》、《罗经图典》、《中华罗经与堪舆文化》等多部著作。

2003年第一次整合了明清三大流派罗经之学,将汉•黄石地盘正针、唐•杨筠松天盘缝针、宋•赖文俊人盘中针的风水知识科学地排列组合,三盘合成一盘,并成功地申请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

现为辽宁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罗经与堪舆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易学研究院副院长,辽宁周易应用科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等。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风水的“名声”一直不太好。从北洋政府开始,一直到新中国,尽管风水一直都没有离开过中国人的生活,但它却始终被官方和主流文化当成是糟粕和垃圾,用《辞海》、《辞源》的话说:“风水是旧中国的一种迷信。”

可就在我们不屑于风水的时候,却传来了韩国和日本政府将要把风水作为国家的遗产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内各界人士义愤填膺,反响强烈,各种意见喷薄而出,这不能不使我们重新关注风水,并认真地审视风水。

为此,我们特意拜访了贾凤翥先生,一位多年从事政法工作、却又研究了几十年风水的领导干部,现在是《甄理罗经典》、《甄理堪舆图典》国家专利权人、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罗经与堪舆工作委员会主任、著名的易学风水专家,让我们了解了他与风水的缘份,也帮助我们重新认识风水。

一、他用著述界定风水

风水学讲究命中注定,贾凤翥,是取“龙翔凤翥”的吉祥寓意,同时也有风水学中“吉向方位”的含义。“凤翥”自然与风水有缘了。

贾先生出生在辽西建平县一个农民家庭, 比起一同长大的孩子,他吃的鸡要多得多。因为他爷爷是哪个年代的“风水先生”,十里八村的百姓建造房屋或埋葬过世的人,都要请他爷爷去相宅、相地、奠基、破土。他爷爷每次从外面回来,都抱着一只大红公鸡回家,后来才知道这是给风水先生的“报酬”,于是童年的他开始对“风水”产生了兴趣。

中学到大学时代,他从爷爷老掉牙的书籍中,模糊地了解了一些风水知识。大概是出于好奇,同时也是对权威词典给风水戴上“迷信”的帽子一直耿耿于怀,他千方百计地收集资料,找人请教,就是想弄明白风水是到底怎么回事。结果越“陷”越深,以至于从参加工作一直到退休的几十年间,甚至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帽子漫天飞的“三反”、“五反”、“四清”、“”时期都没有停止过对风水执著的研究。最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省司法厅担任副厅长时,他经常带着一本写着“笔记本”书皮的易学或风水的书,在繁忙的工作和众多的应酬中忙中偷闲地看上一眼。

多年努力没有白费他的风水学研究却大有长进。他把这些年的心得和感悟写了下来,陆陆续续地出版了几部书,大约有300万字。其中,《易学与风水文化》、《罗经图典》、《中华罗经与堪舆文化》是专门阐述风水的著作。在书中,他对风水作了较为清晰的界定:

风水,古称“堪舆”,许慎在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说“堪,天道;舆,地道”,说明风水是研究天地大自然的学问。风水又称之为卜宅,相宅,青鸟,地理,山水之术等。汉代刘熙《释名》曰:“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也。”而“择”、“吉”是我们的先辈人,为了生息繁衍,通过感知,观天察地,认识自然山川,趋吉避凶,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不断总结出的一种安居乐业的经验与智慧。

风水要解决的是人类生活所必须要的东西:阳光,风和水。用现代的话说,风水首先应该是古代的一种环境观、生态观,是中国古代的生态建筑理论,是为找寻建筑物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是中国古代地理选址布局的艺术,它追求的不外乎就是审慎周密地考察自然环境,顺应自然,以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其次,风水是通过天、地、人三个世界大环境的调节以寻求“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学问,用现在理解就是:得天时地利人和的学问,从而发展成为一种从哲学思想、选址方法、规划设计、礼制术数、艺术表现诸方面整套的理论与实践体系,进而成为古代中国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理性选择的行为规范,体现着一种哲学意义上的精神追求。在此意义上讲,风水也是将天、地、人和建筑和谐统一的一门综合文化学科。

由于一些靠此谋生的江湖术士的演绎,使这门古老的学说带有了神秘性,也掺杂了一些糟粕。尽管现在还不能完整地给风水定性,但中国古代的建筑,几乎都是依循风水的观念营造的,讲究布局合理,让人置身其中感到舒适,其优美的空间和生态环境,用现代的眼光看,是含有不少科学成分的。

二、他用专利证明风水

2006年,当许多专家还在为“风水申遗”缺乏传承的载体而疑惑时,贾先生已经开始为他的创新式罗经的实物制作和国家专利申请了。用他的话说,罗经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风水精髓。

人们都知道,指南针也叫罗盘,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罗盘是风水先生发明的,而且,罗盘从秦汉开始,由原始指示方向的仪器,演进成为风水先生探寻吉地的工具,并被尊奉为“罗经”。两千多年来,每一次罗盘的改进和完善,风水文化都随之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

秦汉之交时,张良的老师黄石公创制的“地盘正针”是华夏第一块罗盘,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到了唐朝,经学大家杨筠松创制了“天盘缝针”。宋朝时,堪舆大家赖文俊又创制了“人盘中针”。从此“三盘三针”流行华夏与海外,成为风水师必备的工具。

明•天启癸亥年(1623),福建建阳徐之镆著《罗经顶门针》一书,较详细地阐释了罗经知识。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浙江学者叶九升著《罗经拨雾集》、清•道光三年(1823年),太原学者王道亨著《罗经透解》,又都分别对罗经知识做了较为全面的补充。

至于罗盘实物,童年时代,曾在爷爷那里见过,以后就只是书本的印象了。1991年,他去广州开会,碰巧在珠海岸边买到了一块16层的罗盘,以后又分别在杭州灵隐寺、山西五台山、北京雍和宫和香港通胜堂购得不同层数的罗盘,从此开始了破译罗经的研究历程。

罗盘是工具,如何使用它,需要一定的风水学知识。而罗盘层次愈多愈复杂,使用起来,也就需要愈多愈复杂的风水学知识。以往,对罗经最权威性的诠释是当数清•江慎修著述的《河洛精蕴》,该书一直被视为是认知罗经的启蒙读本,但由于“三盘三针”的隔离,众多的风水学知识还是难以得到更好的体现。

贾先生在广泛收集有关罗经方面的“垃圾书”,并认真研读了《周易辞典》、《周易大辞典》、《易考》、《罗经集成》等多部大块头的书籍后,集几十年的研究功力,于2003年第一次整合了明清三大流派罗经之学,将汉•黄石地盘正针、唐•杨筠松天盘缝针、宋•赖文俊人盘中针知识科学地排列组合,三盘合成一盘,研制完成了“甄理罗经”的实物形态,第一次将风水中的太极图、河图、洛书图、先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先天卦气图、十二消息卦气图、阴阳鱼图以及易经、易传知识系统地排列,有机地组合到一起,使罗经知识、堪舆理论与风水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于一盘,便于活学活用,同时完成了《甄理罗经典》――甄理罗经使用说明的著述,并成功地申请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

可以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也是近百年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给予风水文化实践工具的专利,贾先生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获得风水文化实践工具专利的第一人。

三、他用范例实践风水

在中国古代,风水是一门实用的学术,筑城建屋讲究“背山、近水、向阳”,追求“藏风聚气”,推崇山水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欣赏“小桥流水”、“水尽山出”的桃花源式的风水格局。实际上,选择自然的“风水宝地”不容易,而在风水不好的地方营造好的风水就更不容易了。贾凤翥先生凭借着他扎实的学识和深厚的功力推出了一些令人赞叹的风水实践范例。

2003年,沈阳“大北监狱”搬迁,其450上亩占地拟开发为住宅用地。由于这里历史曾是“五朝”监狱,众多的开发商均忌惮“阴气太重”而望而却步。百姓们心里也犯嘀咕,到那里买房不等于是住“班房”吗?在此情形下,大连的一家房地产集团公司聘请贾先生为顾问,毅然摘牌开发“大北监狱”。

他们先是按照贾先生的开发步骤操作:拆迁平整土地,不设围墙栅栏,将这里开放为百姓健身、嬉戏、游乐的场所,让千万只脚践踏,用意在于驱除“污浊阴晦”之气,增加“生命活力”,同时也是为消除这里留在人们心里的阴影。

随后,大连的房产集团又根据贾先生设计的风水格局,分步骤实施建设:他们将450亩地块视为一个太极。园区轴心处建了一座“七层宝塔点红灯”的景观,寓意着“太极生万物”理念,同时又有“聚气生财”树之形。园区流水线,道路规划成两仪,北、东、西三面建高层,中间建多层。两仪分别将中轴线定位壬山丙向和癸山丁向,形成“藏风聚气”的风水格局。居高临下鸟瞰园区,就像一把太师椅镶嵌在大地上,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2004年一期开盘走红,2006年被沈阳市评为名优楼盘,房价一路飙升,从最初的2900元/平米很快就涨到了5000元/平米以上。如今,54万平米建筑早已经封园,70%的房屋都让沈阳人买走。不仅如此,整个园区三期的房产开发建设非常顺利,没有发生过一起建筑事故,成为了沈阳地区房产开发建设最为成功的范例。

此后,贾先生又相继为江苏新沂市、辽宁铁岭大河贝等一些开发园区设计了风水格局和开发步骤。目前,这些园区都处在良好的建设和经营中。对此,有实际体验的许多房产开发商都羡慕不已,不得不承认风水格局在建筑开发中的作用。

四、他用事实支持风水

当我们与贾先生谈起一些教授、学者、民间风水师及爱好者发起的中国民间“风水申遗”计划一事时,他明确指出:风水的发源地在中国,中国是风水的故乡,风水当然应该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从客观上和技术操作层面讲,如果由民间来进行申遗,尽管压力巨大,问题众多,但最大的障碍是人们不可能一下子改变多年来对风水形成的偏见。现在,有一些人谈风水色变,这本身就不是科学的态度,不但不能解释风水的本质,还容易使之变得更加的神秘。更有一些人打着科学的旗帜给风水扣上伪科学的大帽子,使许多学者不敢去谈风水,深怕被别人扣上帽子,这种“”遗风才是最可怕的。

风水在中国存在几千年了,一直是门显学,一个强势的文化。只是到了近代,它才被贴上了“文化糟粕”的标签。但在民间社会,风水却一直很活跃,即使在“破四旧”很凶的期间,南方是农村盖房子,还是会悄悄地请风水先生看一看。改革开放后,风水照样在江湖上很吃得开,这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秘密。其实,风水在香港、台湾地区一直都长盛不衰,就像香港著名风水师、香港建筑师学会会员蒋文匡所说,全世界华人13.8亿万,其中4000万在台港澳和海外,这4000万华人都信风水。

近些年,风水在国际上也非常热。在韩国,懂风水已经形成一种传统。比如韩国首都首尔,前段时间说要迁都,绝对迁不了,因为它的风水是自古定下来的;世界最著名的华人建筑设计大师贝律铭先生曾说过:“我相信风水,但不迷信风水”;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来中国租用房子,要请风水先生看,他还要求,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开办微软分公司,选择住房的时候,都要请风水师看,否则不许用。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协同发展大会”,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于希贤特意被邀请去讲中国风水,他讲的题目是:风水,中国的和谐文化;世界上的许多国家,英国、德国、美国都设有专门的风水学校,日本有2200所大学,其中110所大学都正式开有风水班,美国最著名的伯克利大学在1973年就开始招风水的博士研究生。遗憾的是只有在风水的发源地中国,还没有风水学校。好不容易2005年南京大学开了个“风水班”,还闹得满城风雨。可以说,全世界都在讲风水,唯独就我们国内还在质疑!

贾先生还认为,其实,我们不必怕韩国或日本进行风水申遗。中国文化的根在大陆,不在韩国,也不在日本,这些国家所知道的风水方面的知识是非常肤浅的,他们讲的东西和我们真正的风水差得很远,不是真正风水的含义。风水起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在他国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也不是坏事。只要我们能在中国大陆光明正大地谈论风水,理直气壮地开展正常的风水研究,扎扎实实地做一些实事,让风水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遗产,不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变成一门绝学,并且能够发扬光大,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贾先生最后对我们说,他目前筹备成立的“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罗经与堪舆工作委员会”,就是想通过这样的组织,聚集广大民间热爱风水文化和从事研究的专家学者,形成合力,从罗经的层面切人,全面系统地挖掘、收集、整理罗经与堪舆文化典籍及富有价值的民间文献,理论结合实践地开展学术研讨和文化交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规范风水文化研究领域,不断地将研究推进和深化,从而达到真正实用的效果。

上一篇:用当初说“爱你”的心情告别 下一篇:杨晔和DIY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