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文化 古为今用

时间:2022-03-30 06:30:12

风水文化 古为今用

作者简介:

曹建保,男,1963年生,江苏南京人。周易研究专家,预测学家。国家一级景观设计师、东方国际易学联合会首席联络员、中国中小企业家年会易学首席顾问,注册国际高级易经规划师,中华周易协会常务理事,高级预测师、高级风水师。

生性喜闻三教善道,自幼酷爱传统文化。年少家贫,早事农工。每思“负薪挂角”以自勉,恒念“行有佘力以学文”,二十学《易》,惊叹神奇,遂欲罢不能。经潜心钻研,渐得《易》学应用之精髓,二十年多来专职于易学研究及应用,擅长命理择吉,尤精六爻风水,并能结合“儒释道”三教理念与现代科学之观点,服务于社会,得到社会大众及业内同行的赞赏。近年来多次应邀出席国内国际易学会议,参与国际易学论坛等高级会议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风水文化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古代称为堪舆、青囊、青乌术,也有认为其从“医、卜、星、相、山”五术的“相术”中分化而来,故亦称相地、相宅等,早在古代的《尚书》、《诗经》里面就已经有了相关的记载。风水将《周易》“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进一步具体化,并希望通过这一方式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春秋战国时期,九流竞起,百家争鸣,堪舆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其原来简单探究天气、地气与人生气的关系,增加了天理、地理与人心理之关系,逐渐形成一套完整而复杂的风水学说,堪称古代建筑选址和规划布局的艺术精华。数千年来,上自帝王开国定都,下至百姓修造宅墓,无不崇信有加。现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建筑材料和房屋造型都有了巨大变化,但我国古老的风水术不仅依然深受国人喜爱,而且还得到了世界各国风水爱好者的赞赏。以现代观念来看风水集地质水文、气候气象、环境景观、建筑美学、心理学等于一体,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简而言之,风水是一门从自然中来又运用到自然中去的学问,是提高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一种方式方法。而因为诸多原因人们却将这一原本朴素的方术,看成是一种神秘莫测的玄术,甚至当作迷信。因此,我们不仅要让世人对这一历史悠远的特殊文化有所了解,而且应该与对待人类一切文明一样,使之受到人们应有的尊重。

风水一词虽然最早见于晋代郭璞的《葬书》,但根据有关考古资料证明,早在六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先民就已经有了选择居住环境的迹象,说明风水文化可追溯到上古时期。也许正是由于《葬书》的原因,建国后的大型辞书《辞海》、《辞源》对其作出的解释都认为是旧社会的一种迷信。直到改革开放后,古老的风水文化才又有了新的生机。正如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所说:“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中华文化不仅博大精深,而且同根同源,息息相通,例如我国古代圣贤创立的“天圆地方”说,现代人看来恐怕会觉得幼稚可笑,但古人却正是依据它们制作出了“规和矩”。不仅将它作为建筑风水的一种形象,而且统治者还用它来教导百姓,“则天法地”、“中规中矩”早已经成为了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又如记载了数千年中华文明史的“老黄历”又名“干支历”,它所包含“天人一体”的哲学思想不仅完全被风水家所采用,其中二十四节气至今仍对我国农业生产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可见古为今用,改革创新才是继承传统文化的最好方法,而不应将“孩子”连同“污水”一起泼掉。如果真正能从客观的实际角度去解读风水就不难发现,它的实质内容与古代所有术数一样,归纳起来就是理论与应用两个方面,而且二者永远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一、风水理论

风水理论思想自形成至今,大概经过了蒙昧、创建、完善、泛滥、创新等五个阶段。

早在“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的上古“渔猎文明”时代,先民们还只知本能地寻求适合栖身的洞穴来躲避风雨和猛兽侵袭。后来“有巢氏”教人在树上筑巢安身,说明从那时起就开始有了对居所进行人为改造的意识,因此可称人类原始时期为风水思想的蒙昧阶段。

“包羲氏没,神农氏作,断木为耜,揉木为未,未耨之利,以教天下”。到中古时期的“农耕时代”,后世圣人已经建造出了房屋来供人们居住,开始摆脱原始人类依靠巢穴居住的境地。而且随着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加深,一些部族领袖已经懂得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域来建造都城,形成人口密集的聚居地,以便让自已的部落更好的繁衍生息。夏、商、周时期的“盘庚迁都”、“公刘相宅”等就说明了当时相地观念已经开始逐步形成,故中古时期应为风水理论的创建阶段。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人们不仅懂得利用自然形势,因地制宜来规划建造都市宫殿及村落居室,而且还从建筑美学的角度对局部环境进行人为改造,增设假山水池等园林景观,使建筑物更加符合风水要求。根据杜牧《阿房宫赋》和汉代司马相如《上林赋》的描述,当时的宫殿建筑中诸如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对称分布等一些风水原则已经被应用的相当完美。秦汉时期樗里子、青乌子等先辈虽已创立了较为完整的堪舆学说。但是直到晋代郭璞的《葬书》才正式提出了风水理论,郭公也因此被公认为风水的创始者。唐朝杨筠松又在郭公基础上创立了“峦头”风水,从而真正奠定了风水术的基本模式。宋代王假、陈抟等在杨公的基础上又重新发展出了“理气”学说,弥补了“峦头”理论的一些不足之处,同时也将简单朴素的风水引向了复杂化。唐宋以后基本形成以江西“峦头派”和福建“理气派”为代表的两大流派,并先后出现了杨筠松、曾文遄、赖文俊等一些杰出的风水代表人物和经典理论著作,至此,风水术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峰。因此,秦汉至唐宋时期应为风水理论的发展完善阶段。

自元代至明清时期,风水不仅盛行于世,而且理论著作也越来越繁杂,各种门派竞相标新立异,先后化生出三元、三合、八宅、九星翻卦、玄空飞星等多种较大派系。此时看似为风水理论发展的高峰阶段,实际上已经到了泛滥程度,并且开始神化风水的功能,使之更加玄秘。认为只要能够得到一处好风水,就可以快速致富发家,尊享荣华!除了明朝蒋平阶,清代沈竹扔可称为集大成者外,其他皆不出唐宋之范围。因此元、明、清时期应属风水理论的泛滥阶段。

晚清至民国由于战乱社会动荡民不聊生,风水不再受到人们以往的重视,建国后“五术”除了中医外,都成了封建迷信,一时间风水几乎销声匿迹。改革开放后,随着祖国传统文化逐渐恢复,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悄然兴起了一股风水热。各种风水图书更是层出不穷,其中大多数除了总结前人的见解外,尚少有建树者,但毕竟有了创新思想,所以目前可以称为风水的复活创新阶段。

二、风水应用

风水应用包括应用范围、应用方法以及应用工具等。孔子说过“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每当社会稳定,人们生活富裕后,必然会对居住质量和居住环境有更高的要求。这时除了对建筑规模及材料要求提高外,恐怕就是对居住环境(风水)的选择。《易经》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虽然是理论指导应用,但体现价值的往往却在于应用,所以历代名师大都集二者于一身,既精通理论,又善于应用。风水应用范围有“阴宅”与“阳宅”之分,“阳宅风水”包括都市村镇的勘测选址,道路园林的规划布局,家宅住房的建筑装修等。我国五大古都和一些古城镇、古村落以及一些保存完好的古代民居,都可以称为“阳宅风水”的应用典范。“阴宅风水”包括墓穴坟地周边地理环境,以及地下和地面上的一些相关建筑物。近现的一些古人类墓葬遗址与西安、北京附近的皇家寝陵,以其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历代名门旺族之墓地,皆可视为“阴宅风水”的应用范例。

风水虽然门派众多,见仁见智,但应用方法一般都以“峦头”为体,“理气”为用,并且经常多种方法同时结合运用。目前大陆内地仍以应用“峦头”风水为主,而在沿海地区及东南亚一带则以“玄空、八宅”等方法较为多见。《系辞上传》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峦头”风水首先以查看山水地理自然形势为主,曰“寻龙”;其次察看是否有符合后有祖山、靠山,前有案山、朝山,左右龙虎护卫,即所谓“四象俱备,诸砂齐全,明堂开阔”之地,谓之“察砂”:再看明堂之前能否收聚来朝之水,并观察来去之水口是否符合生、旺、墓之格局,名为“观水”“立向”。经过以上勘测过程,最后才能点定“穴位”,因而有“寻龙容易点穴难”和“三年寻龙,十年点穴”之说。而且“理气”派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三元、八宅、九星、玄空飞星、当运失运”等另一系列附加条件。可想而知,寻找既符合“峦头”形势,又符合“理气”要求,上映“天星四垣”、下合“三吉六秀”的“风水宝地”决非易事。然而风水也可“先天不足后天补”,富裕之家可以利用人工来对地形进行局部改造,通过增高益下达到“趋全避阙”之目的。而那些没有经济能力的,也可通过“制化镇改”等一些简便实惠的方法来弥补地理或建筑物的缺陷。不但同样能够使人们获得心灵安慰,并且为风水应用增添了无穷的空间。

风水应用除了“峦头”和“理气”等方法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择吉与祭祀。按照日家的说法,即使选择到好地,下葬的方法与时辰日子不吉照样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这就是《葬书》中说的“地吉葬凶,与弃尸同”。而阳宅在开工建造至房屋落成也要进行多次择吉,否则即使其它都好,而开工动土、上梁、搬家等日辰冲犯凶煞,同样可能会发生凶象。因此,可以说择吉是风水应用的一个补充体系,它为风水应用开辟了又一个广阔的理论空间。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风水应用必不可少的工具就是风水罗盘,它也是风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甚至说风水应用就是罗盘的应用,读懂了罗盘也就可以做风水师了。话虽有点夸张,但如果说会看风水而不懂罗盘,那一定是位不合格的风水师。罗盘也称罗经,多由方形木质底盘和可转动的铜质圆心罗面组成,其核心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古人认为它有包罗万象、经天纬地之功用因而得名。风水罗盘较为复杂,它集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洛书、五行九星、天干地支、天地人三元、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六十四卦、二十八宿、十二分野为一盘,并配以二十四山,六十透地龙、七十二穿山龙以及一百二十、二百四十、双山、三合、四经、元空、四生、向上等各种分金。随着风水派别的发展风水罗盘也有了多种样式,一般在原来基础上增加功用层次,最多的竞达到四、五十层之多,几乎成了一个宇宙浓缩体。目前普遍应用的主要有“三元盘”、“三合盘”及“综合盘”等几种。有趣的是,不论何种派别的风水师都无法将罗经上所拥有的功能全部应用在同一处风水上,因为罗经的指导思想同样是“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风水应用虽然派别繁多,甚至有的互相矛盾,但却并没有妨碍各自的发展。正是运用了《易经》:“与时偕行,唯变所适”的法则。加上中华大地幅原辽阔,东西南北气候不齐,山川平原形势各异,建筑基址朝向不一,风俗习惯各不相同,都为风水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所以只要掌握规律,因地制宜,灵活应用,任何派别的风水师都可以营造出“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居住环境。譬如习武,各种拳术器械练到得心应手都会具有一定的攻防能力,并且都会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又如戏曲,各派演员只要唱好自己的拿手戏,都能搏得观众的喝彩。由此可见,一切方术的生存和发展,都取决于社会对它的需求。风水应用其实早就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之中了,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罢了。例如风水中所谓的“煞气”,除了人们知道的建筑物之形、声及有毒气体等所产生的气体外,人们司空见惯的“红绿灯”便是产生凶煞的地方。许多人虽然明知“闯红灯”不仅违反交通法规,而且可能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严重后果,但依然我行我素,殊不知这就是在冲犯凶煞!因为只要红灯亮起,就有着潜在的危险,这时“闯红灯”就是在冲犯“凶煞”!因此,懂得了风水的含义,人们就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它来趋吉避凶了。

俗话说“福地留待福人居”。风水除了能够帮助人们规划营造出理想的宅墓之外,它的另一积极意义就是劝人向善。古人认为人除了自身努力外,就得听从“一命、二运、三风水”的安排。因此即使同一风水,吉凶也会各有差别,这是因为受各人先天命运和后天所造之善恶而影响的。相传朱熹曾见一不义之人谋得一风水佳域而感叹道:“此地无地,没有地理:此地有地,没有天理!”遂感动得天降大雨,竟淹没此地,可见苍天大地皆不佑作恶之人。《雪心赋》上说:“欲求滕公之佳城,须积叔敖之阴德。”所以要想得到一处“风水宝地”首先必须行善积德,否则只能是白费心思。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虽早已不再相信“万能”的风水,但历代风水师在勘察祖国山川形势,分析地质水文等所得出的许多有益的知识经验,对今天城乡建筑布局和改造自然仍能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只要能够正确的认识风水、科学地掌握并应用好风水,就一定会创造出有利于身心健康、家庭和谐、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只要不迷信风水,而是做风水的主人,就一定会享受到风水所带来的快乐。按照《易经》的说法,任何事物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然后发展壮大,由盛到衰,最后“物不可穷”又重新进入一个更新更高的层次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复兴,通过广大风水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共同努力,古老的风水一定能更多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上一篇:磺达肝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后患者... 下一篇:运营商以“平台”为中心战略面临的挑战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