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十番音乐乐器的特点及价值

时间:2022-03-25 04:55:02

福州十番音乐乐器的特点及价值

【摘要】十番音乐以它顽强的生命力在福州这块土地生存达数百年之久,一直深得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我认为,与它使用的古朴、独特、具有鲜明音色特征的乐器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乐器 特点 意义

一、乐器的形制与特色

以下就福州十番音乐主要十种乐器分别予以探析:

1、逗管

又称斗管、头管、觱篥,竹制吹管乐器。总长37.5厘米左右,由“竹管”、“叫子”、“手指”、“喇叭嘴”四部分组成。“竹管”长约30厘米,正面开有七孔,背面三孔,无需贴膜,是逗管的主体部份。“叫子”长约4厘米,用芦苇制成。“手指”长约2厘米,用牛角制成,衔接“叫子”与“竹管”。“喇叭嘴”长约1.5厘米,用牛角制成,在“竹管”末端。

逗管为竖吹,嘴唇含住双片芦苇制成的“叫子”,手指按发音孔,靠气流的震动发声。音域只有八度。(bb至bb1)属中音的音色、略刺,却不失柔和,富有穿透力。逗管的音域虽窄,但富有“磁性”的音色可塑性很强,既可表现激昂热烈的情怀,也能抒发悲凉哀怨的心绪。在 “十番”的演奏中,经常运用“滑音”、“花舌”、“颤音”等技巧,颇具韵味。与笛子搭配,构成八度的结合,获得厚实而饱满的音响效果。逗管在闽剧的音乐中也常用到。

2、笛子

竹制吹管乐器。福州十番音乐的笛子音色较为明亮,管子比曲笛细似梆笛,所有曲牌均筒音作2吹奏。(传统十番曲牌只用一个调性bA调或G调)大多数十番的曲牌在开始处,先由笛子吹奏出舒缓的散板倚音式的音型,将其它乐器渐次引入。其颤音、顿音、花舌等技巧运用较多,颇具特色。笛子掌控着乐队速度及节奏的变化等。

3、椰胡

又称提胡,(室外演奏时,左手拇指与食指夹住琴杆,琴筒置于腰间,边走边拉而得名)拉弦乐器。琴筒由椰子壳制成,琴面为梧桐板,近似圆形,直径14厘米左右,背开五个呈金钱眼状出音孔。(也有的背面)琴杆为紫檀木、红木或其它硬木,杆长90厘米左右,黄杨木做轴,传统用丝弦演奏,现多改为钢弦。多用“纸卷”为码。(用稍硬的纸条卷制而成)

椰胡两根弦,其定弦内弦为be(5),外弦为bb(2),(或d-a)两弦相隔纯五度,音域两个八度多一点。在十番乐队中,常用音域为十度左右,这与其在室外行奏时,如音域过宽势必造成换把太多,导致使演奏不便有一定关系。

椰胡的音色粗犷、雄浑、厚实,且不失甜美。其演奏技法的抖弓、煞弓、断弓,以及颤音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狼串

又称“狼帐”、“弄杖”、“狼鼓”,打击乐器,和朝鲜族长鼓、壮族蜂鼓等相似。

木制鼓身,细长、中空,左右两头一大一小为圆形,羊皮为面,(或蛇皮、牛皮)附网状细绳和硬圈用以调节鼓皮松紧,改变其音高和音色。大头一端鼓面直径约18厘米,小头一端直径约9厘米,鼓身全长约57厘米,二头颜色多为湖蓝色,中间红色。

演奏时,左手拿住鼓身,(也可背在身上)右手五指并拢,用手指部位拍击大头鼓面,多附和着曲牌的律动击打,常击出XXO、X·X等动力型的节奏。其发音通透有力,增添了乐队打击乐的色彩。(“十番”打击乐器铜器多,“金属感”的色调占主导)特别在乐曲高潮时,击出既重又快似战鼓一样雄壮的音色,在情绪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5、云锣

又称“十锦锣”、“云璈”,有音高的打击乐器,多由十面大小不一、厚薄不同、音高不同的铜质小锣组成。(也有七面或九面)锣面直径不等,在6厘米至10厘米之间。锣面凸出部份的高度为1.2厘米左右。云锣架为木制或铁制,每面小锣用四根小绳系住,空悬于方框间,下端有一手握的架柄。

云锣的音域为十度(g至b1),曲牌调性音阶里的音基本齐备,但

音准不很精确。音序排列分别为bA调(或G调)的 3、7、2、 1、6、3、1、5、2、4。(从上到下,从左至右)演奏时,左手握住架柄,右手持木质小槌敲击锣面。附和着曲牌的音高敲击,乐音清脆、透亮,富有寺庙宗教色彩。

6、清鼓

与戏曲板鼓形制基本相同,但鼓面及中圈比板鼓稍大,双槌也较粗长。声音则比板鼓更厚实、圆润。演奏时强调曲牌的律动击打,在乐队中起着指挥的作用。

7、大锣

锣面宽大而厚实,与普通大锣最大不同点在于没有中间凸起的圆圈,呈平面状,声音浑厚而绵长。打击乐段的起始音大多由它发出,多击强拍与小锣搭配。

8、小锣

与普通小锣比较,锣面没有中间凸起的圆圈,形似放大镜,音色高而尖,富有穿透力。多击弱拍,与大锣形成呼应。

9、大钹

与普通大钹比较,面大而质薄,手握凸处较小,音略尖。多击后半拍,与小钹形成呼应。

10、小钹

与普通小钹相比,面大质薄,手握凸处较小,音稍尖。与大钹搭配,多击前半拍。

二、乐器的价值及意义

福州十番音乐的乐器十分古老,如狼串便属古代细腰鼓类乐器之遗存。敦煌石窟北魏壁画及云岗石窟北魏雕刻中,均有很多类似演奏其乐的形象。这一形制与朝鲜族乐器长鼓基本相同的乐器,为什么会出现在福州?原福州市文物局局长曾意丹对其进行过大量史料查证后断言:狼串最早经西域流入中原,后再传至其它地域。这一论证,与福建历史上发生的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大迁徙(汉末、西晋末、后唐五代)关系紧密。那几个时期,中国北方群雄逐鹿、战火纷飞,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大批士人乡绅、平民百姓纷纷逃离故土,远涉千里定居“南蛮之地”福建,(移民以中原居多)形成北方文化(特别是中原文化)南渐的格局,狼串等乐器便是记录那段历史的佐证。

福州十番音乐中的另一古老乐器逗管,和北宋时期福建籍音乐家陈旸所著《乐书》中记载的乐器觱篥,是完全一样的。这一约公元384年(即吕光据凉州之时)随龟兹乐传入内地的古乐器,(龟兹为古西域国名,故址为新疆库东县及周边地区)至今在福州保留下来,可谓中华乐器的活化石。

十番音乐所用的云锣,(又称“十锦锣”、“云璈”) 在《元史·礼乐志》中已有记载。

因此我认为,传承并保护好福州十番音乐及其乐器,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音乐本体的范畴,它对于中华民族的民俗学、文化比较学、史学、种族人口学、文化传播学、民族学等诸多学科,也都是一笔不可低估的值得保留和探究价值的宝贵财富。

上一篇:浅谈网络版权的保护 下一篇:5083铝合金焊接工艺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