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社团建设基本原则探析

时间:2022-03-25 11:14:01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社团建设基本原则探析

高校大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重要载体,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和延伸,越来越成为大学生丰富自我、展示自我的广阔平台,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大学生社团发展表现出一定的特点:

学生社团发展势头迅猛、社团数量、类型不断增多,社团规模多样化趋势明显增强,专业和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与人数越来越多,活动内容日趋丰富;学生社团个性化更加突出;学生社团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同时我们也看到,大学生社团建设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对大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认识不全面;社团发展太热,发展不平衡,娱乐性社团偏多;指导帮助不足,管理松懈,缺少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机制;社团经费不足,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社团缺少必要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品位偏低等。

在对学生社团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综合整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以及目前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保持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方向性和指导性原则

方向性指导性原则就是要坚持对大学生社团正确方向的引导,坚持对社团的专业性与先进性的指导。虽然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积极、健康、向上,主流是好的,但是由于大学生参与社团具有广泛性,活动中体现有随意性,社团成员素质水平不一,因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一部分学生有可能在政治方向上把握不准确,思想认识不成熟,容易形成狭隘片面的不良观点;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形成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作风。因此,一定要坚持方向性和指导性原则,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在社团建设方向上加强指导,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加以监管:学生成立社团组织,须先提出详细书面申请,报学工部门或团委批准;派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指导老师对学生社团活动进行指导;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应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并将活动情况定时上报至学工部门或团委,以便于管理部门加强监管。

二、自主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大学生社团有自发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作为学生自愿参加的群众组织,组织结构较为松散,具体事务一般都由学生自主管理,成员容易游离与组织文化之外,学生社团的负责人常常从个人及小集体的利益出发,会给社团管理带来困难,不利于社团组织的健康发展。

目前,高校对学生社团的态度大致有几种:控制。校方对社团活动严格控制,不敢放手;放任。学校不大管理社团活动,基本上听之任之,任其“自生自灭”;学校既有指导,又能放手,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对学生社团严格控制、管得太死,将使社团失去主动性和活力,容易使社团产生抵触,对学生社团放任自由、不加约束,可能会导致学生社团方向失控、影响学校的安定团结。因此,学校对学生社团的监管应坚持自主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统一的原则。如,社团活动的参与者、场地安排、内容选择和形式的确定等由社团自己灵活掌握,涉及到原则的问题则由学校掌控,如社团宗旨不能偏离社会主义育人方向,社团必须在国家法律、校规校纪范围内开展活动,社团经费的使用必须公平、公正、公开等。对学生社团的监管,只有坚持自主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统一的原则,才能使学生社团健康持续发展下去。当然规范管理,要本着管理监督和服务引导相结合的原则,既保证制度化和规范化,又体现出灵活性和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对不同的社团组织实行分类指导,要在明确定位的基础上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使社团以鲜明的特色吸引兴趣相投的大学生参与,加强成员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自律意识教育,强化集体观念。

三、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原则

大学生社团建设应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现育人功能。社团的活动要讲求实效,追求形式的新颖性和多样性是必须的,能体现出青年人的特点,但切忌形式主义,盲目地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最大程度的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并不意味着追求“大”,追求“全”,不能以学生参加人数的多少来衡量社团组织的业绩和举办活动的成功与否,如果单纯以吸引更多人参与为出发点,以形式上排场、热闹、新鲜为目的,就往往会忽视活动的内容、目的、意义,所以应注意虚与实的有效结合,不应片面追求轰动效果,哗众取宠,否则,活动往往就会带有世俗化、娱乐化、简单化的倾向,活动要讲究实效性,只要它在某一方面甚至某一点上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而没有什么负面效应,就应鼓励支持。

在开展大学生社团文化活动中,紧密联系广大学生思想实际和兴趣,举办一些大家喜闻乐见,趣味性的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既可激发大家参与的热情,又能保证活动的成功举办。但也要在提高校园文化活动层次上下功夫,为学生思想教育和成才服务。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在于优化育人环境,这就要求学生社团开展文化活动时,注意活动内容的思想性、知识性,要提倡高雅的文化内容,祛除消极庸俗的内容与形式,注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远离充斥低级趣味的东西。把大学生社团工作纳入学校育人的总轨道,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使之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四、控制规模和特色高效的原则

高校中,学生社团的数量也不宜过多,有的高校学生人数5000人,15-16个系,全校的学生社团高达120多个。在一个高校有如此数量的社团会产生一个什么结果呢?平均一个学生要参加7-8个社团,学生的大部分时间用于社团活动,正常学习无暇顾及,高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学生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学习上,如此做法实为本末倒置,另外,对于学生而言,应付社团已是疲于奔命,学生管理工作必将受到极大冲击。

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生社团数量虽多,但学生社团活动多停留在较低层次的水平上。特色是组织的生命力,学生社团只有在内容,形式上别具一格,独辟蹊径,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精,才能对学生产生凝聚力,在社会上才有影响力,才能形成品牌效应。学校主管部门要引导学生根据地方文化特色、学校特点、专业特色来组建社团、开展特色社团活动,如音乐专业的学生可结合专业特点成立合唱团、乐队,法律专业的学生则可成立律师协会等;也可从社团活动形式上创新,如电子游艺、周末沙龙、咨询活动、社会实践、技术支农、智力支边、对大学生有吸引力,在社会上也颇具影响力。大学生社团不能片面追求形式,只请名人做报告,或只图有社团之名而不开展实际活动。学生社团要经常开展高效健康独具特色的活动,通过活动加强社团之间的讨论和信息交流,这样才能达到服务社会,教育自我的目的。

五、加大投入与开源节流原则

1.学校要加大社团建设资金的投入,把社团建设列入学校整体建设中去,合理调整已有活动场所的使用,或修建必要的学生活动中心,或为学生社团提供一定的必要的办公场所及活动设备,在协助社团争取更多的校外资源的同时,还可以把资金、场所和设备的分配使用与奖励政策结合起来,利用现有条件扶持重点社团,支持优秀社团,奖励精品社团,使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益。

2.要创新观念,主动吸纳社会各界的赞助,赞助可以包括现金、实物,也可以是一种荣誉上的赞助,通过赞助来提升活动的知名度和活动的质量。学生社团也可以利用自身的知识优势,专业优势组织开展面向社会的各种服务,通过为社会实行各种无偿和有偿服务,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进而得到社会资助,社团得到社会资助,易于提升社团的知名度,能够吸引更多企业,社会团体前来合作,解决社团经费问题,为社团发展创造生命力。

3.学生社团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有足够的市场意识、效益意识,秉持开源节流的原则,开展活动要“小而实”,切忌“大而虚”,要量入为出地开展社团活动,社团的核心成员要具备良好的理才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做到合理分配、计划调节,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

上一篇:网络文化背景下的现代汉语教学 下一篇:关于高校体育教师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