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共创幸福班集体

时间:2022-03-25 04:20:53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共创幸福班集体

摘 要 天人合一、和谐相处,是人类的一种理想生存状态,作为学校中一个最小的存在团体――中职技校的班集体,也存在如何和谐相处的问题,本文拟从和谐、幸福的内涵与外延两方面探索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共创幸福班集体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和谐 师生关系 幸福班集体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6.022

Abstract Heaven, harmony, is an ideal state of human existence as a minimal presence in the school community - Class Collective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 there is also the problem of how to live in harmony, this paper from the harmonious and happy connotation Research and extension both to establish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create class collective significance happy.

Key words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ppy class

1 关于“和谐”的解释

《现代汉语词典》对“和谐”的解释是,配合得当音调和谐。人类所生存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各种机构、各种人群、各种职业,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结构体系。处于这个体系中的每一分子,必然和其他人或机构产生联系。而联系的过程中,和谐就非常重要。有了和谐,必然带来心情舒畅、干劲十足、工作效率显著。在学校中,师生关系的和谐,显得尤其重要。

2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对老师的要求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他们刚刚告别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投身到封闭式管理的学校当中,对生活学习环境感到十分陌生,要让他们很好地完成走读生向住校生的转变,老师或者班主任应该作以下角色的转换。

2.1 老师角色的转换

我们面临的是90后,甚至是00后的学生,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与以往的学生有着明显的区别,自我意识很强,更加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面对新一代的学生,教师的角色应该做以下的转换。(1)由权威型向民主型的转换。笔者曾在一学期伊始,任命了一批新班委,并在班上强制执行,但是实际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有明显的抵触情绪。随后采用了民主选举的方法,让全体学生选出自己的班委集体,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2)由经验型向学习型的转换。笔者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工作较长时间的语文教师,曾觉得自己的教育经验比较丰富,但是当铺天盖地的新名词、新技术汹涌而来的时候,明显感到应接不暇,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2.2 老师角色的承担

(1)心灵的塑造者:“人之初,性本善”,如果说学龄前儿童的心灵是一张白纸的话,中技学生的心灵这张纸已经有了一些颜色,在学生当中,应适当开展向英雄学习的活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如,学习雷锋的助人为乐、学习的虚怀若谷、学习岳飞的精忠报国等。(2)学生心理的关怀者:从心理学的维度来看,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使人保持精神愉悦,工作和学习效率能够有所保证,因此在对90后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尝试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以经典文学经典作品熏陶之,以优美的音乐作品感染之;帮助他们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当中。(3)学习的促进者:“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与同学共同探讨学习方法:广泛涉猎,重点求教、周全思考,清晰判断,以成熟的思想指导实践。(4)行为的示范者: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对现代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行为方面,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求学生应该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

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班级建设的要求

建立班委会:班委会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好的班委会能够协助班主任贯彻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执行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帮助班主任处理繁杂的日常事务。学期伊始时,鼓励有能力、有信心的同学自荐做班长,试行值周班长制度。10名以上同学在值日班长这个岗位上到了锻炼,提高了工作能力。在这些同学当中,选拔精兵强将,成为常务班委组织。为班级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创建班级文化:班级文化表现了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是一个班级向外展示的窗口。由于教室变动的原因,师生一起,做了两次比较成功的班级文化建设工作。

(1)古典风格:教室主要空白墙壁,以毛笔书法书写“琴棋书画”四个斗方大字,木纹镶边,散发出古色古香气息。再以同样风格书写“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条幅。显示了一种励志向上的精神面貌。(2)现代风格:黑板上方,以隶书字体书写八个大字:“勤奋学习、遵守纪律”;黑板两侧以对联形式同体书写“今日课堂洒辛勤汗水,他日职场建卓越功勋”。教室一侧毛笔行书书写:“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条幅。教室后墙开辟“青春倩影”、“锦绣文章”两个栏目,将同学亮丽的青春身影以照片的方式记录下来,也展示了同学激扬文字。(3)创立班级刊物,书写青春诗篇。为了使同学有一个表达思想、抒怀的平台,在班主任的动员和辅导下,同学创立了班级刊物《心悦》,在这里,同学们尽情抒发着对学校、家长以及大自然的情感。

4 组织班级活动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环节

4.1 组织主题班会

针对一段时期以来班上所发生的事情,会安排一个主题班会。主题班会目的明确,涉及面小,力量集中。比如班级曾经针对一些主题召开过主题班会。如“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谈青少年时期早恋的危害”等等。

4.2 指导学生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有效途径。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徜徉于山水之间,体验大自然的美好。我们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鹿鸣湖进行了烧烤活动,同学心情舒畅,流连忘返。

4.3 指导学生参加社团活动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开拓了同学视野、锻炼了学生锻炼能力。比如书画社、摄影社、街舞社、话剧社等,大大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5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对老师工作技巧的要求

(1)关注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老师是在真诚地关心他,爱护他。对于和谐班集体的建立也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在一个隆冬的夜晚,老师发现一个男生咳嗽厉害,这时学校校医室已经关门,这个学生的家离学校很远,老师便主动亲自驾车送这位同学到医院就诊,同学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心。

(2)善于沟通。现阶段,有一部分学生不善与人接触,常常自我封闭,他们往往把自己关在自我的小世界里,不与外界接触,甚至患上了社交恐惧症。

班级中就有这样一位同学,到了学校想回家,回到家又想来学校,如此往返十几次。老师带领一群班委到他家进行家访,了解到这位同学是个单亲家庭,从小缺少母爱,形成了孤僻的性格。老师主动多次找他谈话,在生活上关心他,学习上帮助他,使他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3)懂得赏识。赏识学生,尤其赏识差生,能帮助其重拾生活及学习的信心。班级有这样一位同学,刚入学时不爱说话,对同学有一种防范心理,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发现这位同学上课能够非常专心地听课,笔者在班会课上重点表扬了他。最终这位同学连续五次取得学期考试第一名的好成绩。

6 当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形成以后,尝试开展系列活动,让同学们在和谐的班集体中获得幸福

(1)在阅读中获得幸福。阅读的过程,是二次创作的过程。通过阅读,感受作者在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真善美、假丑恶,从而受到一种美的教育。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感受静谧的月下荷塘之美。阅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感受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柔情。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会东坡先生的壮志豪情。阅读闻一多先生的《太阳吟》,体会诗人这对祖国的深沉爱恋。

(2)在运动会中获得幸福。运动会是班级综合素质的充分展示。部分学生参与了运动项目,他们奋勇拼杀,为班集体争得了荣誉。部分同学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比赛,但是他们组成了拉拉队,震耳欲聋的呼喊声,像一股股暖流温暖着班级运动员的心田。班主任更是忙上忙下,送茶送水,以浓浓的爱心感动着同学的心灵。

(3)在登山中获得幸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登高而招,臂非家加长也,而见者远”(荀子)。组织学生登高,拾级而上,清风拂面。登临山顶,极目远眺,苍松翠柏收眼底,壮志豪情油然而生。

(4)在辩论中获得幸福。辩论是成熟敏锐思维的一种外在表现,通过辩论,论辩双方借助于犀利的语言,弘扬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思想,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战国时期的张仪与苏秦,即是论辩之佼佼者,他们同属于鬼谷子的门生,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说诸国国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班级日常工作中,引入辩论的成分,既锻炼了同学的思维,又锻炼了同学的口才,让同学体会到一种论辩的幸福。笔者所在班级,组队参与了学校组织的辩论赛,同学们唇枪舌剑、雄辩滔滔,荣获冠军。

(5)在感受大自然中获得幸福。日落日出、风霜雨雪、花开花落、鸟语花香。我们带领同学一起观察这些自然现象,让他们获得一种幸福的感觉。

(6)在师生同台中获得幸福。师生同台是指班主任和学生合作,共同在舞台上表演节目。在一次师生同台的晚会上,师生共同表演了小品合唱,台上歌声阵阵、妙语连珠,台下掌声四起、其乐融融。通过师生同台活动,师生们也体会到了幸福的感觉。

7 结束语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建幸福班集体的前提条件,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以人为本,才能有可能建立起一个幸福的班集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平凡的岗位,也可以成就幸福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刘金.班主任的革命.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1.

[2] 赵定军.妈妈的心有多高.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08-01.

[3] 匠英一[日]著.每天懂一点行为心理学[M].郭勇,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6.

[4] 石中英.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

上一篇:地方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思考 下一篇:语用失误研究和语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