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内化青少年学生的习惯与行为

时间:2022-03-25 12:23:16

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内化青少年学生的习惯与行为

编者按:栾传大同志原为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副院长,《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主编,现任中国伦理学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课题组组长,中华美德网总管、总编,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普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教育学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下面是栾传大同志撰写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课题立项与发展过程综述。本刊特予发表,以飨读者。

2010年10月23―24日,全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20周年纪念论坛会在国家行政学院报告厅隆重召开。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中国伦理学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等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实验县区校点的参研人、主管领导共计500人参加论坛。

论坛结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总结了20年来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成果,交流了各地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经验,表彰了传统美德教育最佳示范单位和最佳优秀班主任、科研人员和少先队员。共同探讨了如何深化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水平的运行模式和保障机制。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发贺信,对传统美德教育20年研究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殷切希望。原教育部副部长柳斌题词“弘扬传统美德,培养爱国精神”,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题词“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时代新人”。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课题,于1990年由笔者首倡并主持,历经4个五年规划期,均被确立为全国教育科学国家教育部和吉林省教育科学重点规划课题。20年来,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教育科研兴教的正确方向,科学挖掘整理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资源,系统构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18德目体系,紧密联系德育现实问题,在全国召开30余次学术研讨会议和成果推广会议,出版了50多部各类著作,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了530多篇文章,在全球创建了首个《中华美德网》,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与成果推向现代化、推向世界、推向未来,有效地探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模式和保障机制,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和良好的社会影响。

通过报告,论坛,讲话和成果出版展示,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在中国德育的基础地位。5000年来形成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当代中国人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人格品质、心理品质形成的基础。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内容开展的传统美德教育,就是中国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品格、民主情感、民族礼仪的根与魂的教育。众多实验区点实践证明,传统美德教育对身心和谐、人际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和谐,乃至世界和谐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和促进作用。

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德目体系是中国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实践效果证明,课题组梳理和挖掘出的既源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又着眼于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系统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德目体系,如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崇荣知耻、求索创新、勤劳节俭、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等是当代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德育的实效性取决于德育内容的有效性,德育的内容的有效性取决于德育内容的民族性,大家一致认为,应当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青少年学生内化为良好的习惯与行为。这是国家长治久安,永固中国特色和优良文化传统的生命需要。

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提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水平必须构建系统的运行模式及保障机制。为增强中国德育的长效性,众多学校创造出的包括4条途径、10种方法,12种模式、7种保障机制,是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具有教授、学习、活动和综合实践功能的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施体系。会议认为,德育的实效性取决于德育方法的针对性,方法的针对性取决于方法的现代性和系统性。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既要强调外在教育,也要强调内在自省,坚持他律与自律结合、知与行结合。只强调灌输或只强调体验,忽略其他都是达不到完满目的的。

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提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实效性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会议认为,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应当弄清国学与传统美德之间的关系。国学蕴含传统美德,国学不等于传统美德。国学有精华,也有糟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它散落在经典之中,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传统美德是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经过提纯、重释,被当代所认可的。用国学代替传统美德是不正确,不合理,也是不科学的。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学经典,目的是传美德,培养民族精神,促进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建设。学习经典特别是古代经典,学习方式要与时俱进,体现现代精神、要求和习惯,不要机械照搬那些旧形式,旧礼教。摇头晃脑读经,不分什么地方都深鞠躬。《弟子规》中的“揖深圆,拜恭敬”的深鞠躬,可以在节日祭祀,拜师,父母生日,或文艺表达中效法,在平日见面时采用敬礼、握手、点头就可以了。学《弟子规》、学《孝经》,不要与宗教搅合一起。

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本的中国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系统地持久地运作。会议认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是事关民族兴旺发达的具有永恒魅力的科研课题。不是一两个周期一两代人就可以研究穷尽的。20年来虽然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一些成果,仅仅是奠定一个基础,会议呼吁有志于传统美德教育的传播者,研究者共同努力,再创新绩。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中国伦理学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会和传统美德教育总课题组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继续坚持为决策服务、为实践服务、为繁荣学术服务的科研兴德宗旨,继续坚持走专、兼、群,老、中、青三结合的科研兴德的道路,继续坚持出成果、出经验、出人才的科研兴教目标,继续坚持边研究、边推广、边提高的科研兴德战略,结合实际,结合需要,继续深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系统,进一步推广研究,为促进人际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乃至世界和谐作出新贡献!希望各省市区校点课题组、会员单位和个人积极申报课题。申报单位与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和研究基础,选择适合的课题申报,也可以参考本指南所列题目自行选择具体课题申报。同时,希望各级党政部门和相关部门切实给予重视与支持,切实建立健全有效保障机制,加强领导与管理,进一步促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大发扬和大发展,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

上一篇:探求农村小学科学课出路 下一篇:浅谈小学科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