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误解了疫苗

时间:2022-03-24 05:24:38

2013年12月,国内一家公司生产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在湖南接种后,出现2例死亡病例。为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出通告,暂停这家公司部分批号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使用,并就此事展开调查。这一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发响,成为了各家媒体关注的焦点。公众也纷纷表示出对疫苗使用中的种种担心。

虽然,这类担心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预防医学专家指出,这毕竟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不能因此就对疫苗产生偏见。疫苗仍然是预防传染病最有力的武器。事实上,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最近就联合制定“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其中有一条特别强调: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那么,接种疫苗,家长最应该知道哪些事呢?接种疫苗到底有多大的风险?你是不是误解了疫苗呢?

你是不是误解了疫苗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胡家瑜

其实,对疫苗的一些误解一直都存在。究其原因,大家对接种疫苗的科学知识了解还不够。请做做下面的测试题,看自己是否真的懂得疫苗。

以下关于接种疫苗的观点,你是否同意,请在相应的空格中做上标记。

题号

关于疫苗的认识、看法和做法

同意

不同意

1

疫苗让人体产生某种微生物的抗体,从而能预防此病。

2

接种疫苗后,就百分之百不会得传染病了。

3

疫苗全部都是免费就可以接种的。

4

疫苗接种后应让儿童多休息、多饮用开水,并注意注射局部的清洁。

5

疫苗接种后,孩子可能会有些发热,这是身体对疫苗的排异反应。

6

疫苗能不打就不打,因为与之有关且较为严重的异常反应很多。

7

疫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适时进行补种。

1. 专家意见:同意。

解释说明:为什么接种疫苗就能预防传染病呢?大家知道,曾经患过麻疹的孩子,当麻疹再度流行时,就不会再得麻疹了,这是因为人体感染某种病毒、细菌,或受病毒、细菌所产生的毒素刺激后,会产生一种抵抗这种微生物的物质,叫做抗体。不同的病会产生不同的抗体,称为特异性抗体。病好后,这种特异性抗体仍然存留在体内,如再有这种微生物侵入体内,这种特异性抗体就能抵抗它,使人不再得此病。根据这一原理,用人工的方法将病毒、细菌等灭活,或减弱其毒力,或把毒素去除毒力,然后就制成了疫苗。接种过疫苗的孩子,体内会产生针对相应传染病特异性的免疫力,从而就能预防相应传染病的发生。

2. 专家意见:不同意。

解释说明:预防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但成功率并非是100%。由于受种者个体的特殊原因,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但大量的研究证明,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表现要轻很多。而且,据统计多数疫苗的保护率超过80%,因此接种疫苗的价值显而易见。

3. 专家意见:不同意。

解释说明:目前,我国将疫苗分为两类,称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就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一类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腮风联合疫苗、甲肝疫苗、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乙脑疫苗等。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细菌性痢疾疫苗等。

4. 专家意见:同意。

解释说明:在给儿童预防接种的前后,家长一定要加以配合。首先,务必将小孩近期的健康状况如实地告诉医生,充分暴露接种部位,并且帮助医生核对疫苗名称及针次,注意下次接种的时间。疫苗接种后应让孩子多休息,多饮用开水,并注意注射局部的清洁,以防局部感染。需要特别提一下脊髓灰质炎疫苗。这是一种减毒活疫苗,遇热时其效力下降,影响免疫效果。因此,服用后半小时内,应禁食热饮或热的食物。婴儿服用后若有呕吐,应立即去医院重服。

5. 专家意见:同意。

解释说明:一些疫苗在接种后,孩子可能有些发热,这实际上是人体对疫苗的一种排异反应,一般1~2天即可恢复。若体温较高(>38.5℃)或发热持续数日,或出现异常反应,应携带孩子去医院就诊、治疗。

6. 专家意见:不同意。

解释说明:近几年,我国每年预防接种大约10亿剂次,但是经过调查诊断,与接种疫苗有关且较为严重的异常反应很少,发生率很低。所以,对疫苗的优点不用怀疑。当然,疫苗对于人体毕竟是异物,在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特定疾病的保护力的同时,由于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人体的个体差异(健康状况、过敏性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等),有少数接种者的确会发生不良反应,如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症状,或有发热、乏力等症状。但是,其中绝大多数可自愈或仅需一般处理,不会引起受种者组织器官及其功能的损害。仅有很少部分人可能出现异常反应,但发生率极低;这些异常反应病情相对较重,多需要临床医生处置。

7. 专家意见:同意。

解释说明:疫苗均具有一定的保护率,但由于受种者个体的差异,少数人接种后不产生保护作用。现在纳入免疫规划的疫苗,如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的保护率都很高,而腮腺炎疫苗的保护性就比较低。另外,同样的疫苗,同时接种,可能每个人的抗体水平会不一样。比如,乙肝疫苗应该在完成基础免疫(初种)后1个月监测,因为确实有10%左右的低应答和无应答者,这些儿童保护性抗体的水平低或根本测不到,所以可能对乙肝就缺乏免疫作用。因此,如果自己认为需要,可以去有关单位去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来决定是否需要补种疫苗。而且,各种疫苗具有一定的保护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内抗体的水平也会逐渐递减,所以还应适时地进行复种。

上一篇:烧伤后的奇迹:黄瓜蛋黄油免毁容 下一篇:热爱阅读 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