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说”做起,让数学教学变得简单

时间:2022-03-24 04:36:41

从“说”做起,让数学教学变得简单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通过语言传递知识、交流经验、表情达意,课堂语言的表达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课堂因为数学特有的学科特点,也更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语言把控能力,使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教学,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尽量儿童化

低年级的孩子思维发展处于直观、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课堂语言的表达应尽量生动、形象、欢快、活泼,照顾到孩子的年龄特点.

如笔者在教学被减数中间有零的三位数退位减法时帮孩子总结如下的计算口诀:

数字娃娃好朋友

互相帮助手拉手

哪位有难前位帮

零带红花还有九

这样语言生动、直观,和孩子思维方式比较契合,孩子容易理解,也就更容易掌握.

二、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目的要明确、层次要清晰

不论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学生学习新知都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孩子学习的进程,提出不同的要求.

如笔者在教学一些笔算方法时,例题教学结束,进行基础练习时,我对学生的要求是“看谁做得又好又对”.“好”强调书写、强调格式,正确的书写格式是计算进行的基本点,同时更注重的是学生对待这项练习的认真态度;“对”强调的是对计算方法的掌握,计算的正确率.当学生练习两三题后,对计算方法能够熟练掌握,再对学生提出第二个层次的要求 “又对又快”.“快”强调提高计算速度.有前面的练习基础,“快”才会变成可能.逐步提高的练习要求顺应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也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要教会孩子说

数学语言严谨、简捷、符号化,有一定的逻辑含量.低年级的孩子们还处于学习语言表达的阶段,而且数学语言表达反应孩子的思维过程,有一定的逻辑顺序,比生活中一些语言的表达要求更高,所以教师必须从低年级开始教会孩子说.教师可以从低年级开始逐步地培养:

1. 教师示范,带着说

孩子学习比较两个数大小、学习两个物体的空间位置、学习倍数关系……这些内容掌握的关键是找到比较的对象或标准.教师一定要带着孩子说完整、严谨的句子,如 “谁比谁大 、谁比谁小、谁在谁的哪边、谁是谁的几倍……”因为在生活中对这些相对关系,成人常会使用省略语,如谁大,谁在哪边等,而省略了比较的对象,这种省略却容易造成孩子理解上的混乱,所以只有学会完整的表达,孩子才会形成一个清晰思考方向.

2. 搭好框架,扶着孩子说

教学简单的两步解决问题,需要运用到孩子的识字量、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分析问题的能力,许多老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常常不知从何处下手.笔者教学这部分内容,从说做文章,把问题变得简单.

为孩子搭框架其实是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孩子通过说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

3. 提出要求让孩子自己说

如计算教学,出示练习让学生尝试练习,师问:“谁能来说说你是按怎样的顺序怎样计算的呢?”

也可以问:“谁能把你的想法有条理地告诉大家?”

四、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更多地要关注孩子的情感和情境需要

同样一句话可以让人笑,也可以让人跳.这说明语言表达要与适宜的情境、相应的语气相匹配,更需要关注交流对象的需求.

前一段时间我参加了一个优课评选的观摩活动,一位比赛老师上“统计——平均数”一课,教师给出问题情境后,学生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汇报.

第一个小组学生汇报:“再增加一个男生,就好解决这个问题了!”

教师语气坚定地回答:“不可以!”

刚刚还充满叽叽喳喳声的课堂,随着老师一句“不可以”立刻变得安静下来,举起的小手也一个也不见了.孩子从老师的这句话里听到的不只是“增加一个男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这样说的目的是为了让问题定向,引导孩子有效讨论,但因为教师的表达没有关注到孩子的需要,把孩子带到了对立面上去了.

五、教师要研读教材和学生,让自己的语言变得底气十足

我一次上学校公开课,因为上课前几天参加一些活动,时间上没有分配好,对要上的课只简单地看看,就匆匆走上课堂.

教学中,自己小心翼翼,既害怕哪个地方出现知识错误,又担心对教材理解出现问题.于是一节课上得战战兢兢,感觉自己的话语在教室上空空荡荡地飘着,课堂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

在一些学习活动中,我也多次听到那些底气不足的话语.反思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有:

(1)对教材研读太浅,教学内容定位不准;

(2)对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经验和学习的发展方向掌握不准,师生交流对接点错位;

(3)课堂教学经验不足,课堂把控力不够,自我缺乏信心.

六、合适的方言让师生交流更顺畅

说普通话是对老师课堂语言的最基本的要求,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用方言来说却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方言是一个地方的常用语,有一定地区生活经验的支撑,甚至有些语言词汇表达的意思无法找到合适的普通话来表达,或者普通话表达的意思远没有方言直观形象.适当地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方言,一方面可以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另一方面也更便于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参考文献】

[1]吴鲁平.中国当代大学生问题报告.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邹宏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论纲.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数学素养 下一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