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03-24 08:13:21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我国各级政府的工作中心。根据诺思的观点,制度是经济发展的根源。然而在大致相同的宏观环境下,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却出现差异。究其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出现差异。本文研究地方政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实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经济发展

0引言

197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却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原因在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仅仅得益于由中央政府推动的经济体制的改革,也得益于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诺思认为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相同的宏观制度环境下,各地区出现了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市场化程度不同的现象,这是由于各地的微观制度环境不同所导致的。具体的微观制度环境不同,是由于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效果不同而造成的。地方政府就是通过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提供本地区的微观制度环境,因此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具有一定的关系。

1地方政府在推动制度创新方面的作用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认为,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首先,诺思认为在没有投入要素的增加而只有制度创新的情况下也能产生经济增长。其次,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诺思指出,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就在于发展一种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有效率的经济组织需要建立制度化的设施,并确立财产所有权,把个人的经济努力不断引向一种社会性的活动,使个人的收益率不断接近社会收益率。再次,制度能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在于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这种激励结构能降低交易费用,从而有利于经济增长。因此诺思认为有效率的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最后,选择无效率制度的原因。诺思提出有两个普遍的原因:一是缺乏技术阻止搭便车现象及负的外部性的产生;二是对任何团体和个人来说,创造和实施所有权的费用可能超过收益。地方政府直接接触当地的个人和团体,能够及时了解来自个人和团体自发产生的创新意图及其新制度的预期收益,使新的制度安排在没有获得全面的合法性之前,具有局部范围内的合法性,避免新制度安排在没有取得效果之前就被扼杀在摇篮里。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与地方个人及其团体之间的联系中介,也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与来自中央政府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之间转化的桥梁。地方政府推动的制度创新往往带有试验性,因而具有收益大、风险小的优点。

2行政管理制度的问题对经济发展产生的负效应

行政审批制度的设立原本是为了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是由于政府的过分干预,反而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这也就是诺思悖论的思想,政府解决了资源配置的无效率,但是有了政府又多了许多麻烦。行政审批制度对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有一定的阻碍性。政府的行政审批制度原本是为调节市场资源配置的无效率而制定的,但是由于政府管理的范围过宽、过细,导致制度阻碍市场机制的发挥。行政审批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发展活力。复杂的行政审批程序和过高的行政审批门槛严重影响着社会的投资积极性和企业与市场的良性互动,既增加了经济活动的政治成本,又使市场经营主体无法对市场信号作出自主、及时的反应。很多市场商机在马拉松式的行政审批中错过。行政审批制度容易导致权力腐败,例如行政审批的项目多与经济利益相挂钩,像土地出让,招投标资格确定,国有资产所有权转让,工程建设项目立项、资金划拨、竣工验收等环节。在监督不到位和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易导致腐败。

3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具体措施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目标在于保证地方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方面利益,从保证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来探索政府制度创新的问题。要实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将视野放远、放宽,不能只局限于当前利益和经济利益上,要看到长远利益和社会利益。政府不再是“划桨人”、“掌舵者”而是服务者的角色。要将政府服务的对象定位于公民,而非顾客。以此来超越政府企业家的身份,更多的关注公民权利和公共服务。同时还要实现政府工作目标的转变,公共利益不再是政府工作的副产品而是其工作目标。由于政府承担的责任不再是单一的,因此政府的工作中心、工作目标也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经济利益不再是工作的惟一中心,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环境利益,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公民社会,努力实现公民自治。政府鼓励和扶持第三部门的发展,将管理社会的职责划分出一部分由第三部门承担。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使政府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通过一系列相关制度的创新,形成各项金融制度的耦合,实现金融生态的理念,最终形成地方金融生态体系。即是指金融业与其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之间,通过自身调节机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增加正规金融机构的制度收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正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能力、加强正规金融机构提供多样化服务的能力和发挥社区银行的作用。社区银行是指在社区的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经营,充分发挥金融功能的中小银行。对非正规金融机构实行分类管理,给予非正规金融机构合法地位,可以使隐性风险转化为显性风险,同时更利于国家对其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加强对非正规金融机构的风险监管,有利于金融秩序稳定和社会稳定。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主要的方式之一就是将一部分职能从政府职能中划分出去,交由第三部门来承担。扩大民间资本投资范围与渠道,使得民间资本间接投资转化为直接投资,从而改变现有民间资本投资的路径依赖。这样,既符合民间过剩资本要求盈利、增值的资本本性,实现了社会资本的优化配置,提高了资本利用率。构建存款保障制度可以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提高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有效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维持正常的金融秩序;行业适度竞争,为公众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

4结论与展望

地方政府在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政府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保护了民营产权,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使改革成本最小化,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并且有效地解决了外部性的问题。地方制度创新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即政府管理制度创新的根本是从地方抑制性的金融管理制度、规制性为主的环境管理制度、低效率的行政审批制度三个方面研究地方政府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所主张的制度对地方的经济发展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小聪.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理论:作用与地位.政治学研究,2000,(1):67

2 史晋川.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18,5,190-196

3 诺思·道格拉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上海:三联书店,1994:225-226

4 诺思·道格拉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刘守英.上海:三联书店,2012:3

5 胡飞航.“地方模式”的演化与“新地方模式”的构建.生产力研究,2010,(1):74

6 二元金融研究课题组.二元金融及其在地方经济的表现.西南金融,2007,(8):7-11

7 艾医卫, 颜道成.地方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成绩,问题和对策.中国行政管理,2009, 259(1):46

8 车卉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清洁生产的问题.物流经济,2011,(11):52

上一篇:浅谈如何健全完善会计监督工作 下一篇:房地产开发建设中的物业管理与服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