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教育叙事博客促进 “5.12震区”教师能力发展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3-24 04:51:49

运用教育叙事博客促进 “5.12震区”教师能力发展的策略研究

摘 要 随着5.12震区重建的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化发展的突变对震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叙事把有关教育生活性质的理论思想引入到活生生的教育经验之中, 并通过生活( 如教与学) 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而博客平台由于具有个人性、即时性、开放性、拿来主义、交互性、可信度(权威性)的等独特的优势,两者的完美结合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关键词】5.12震区 教育叙事博客 教育技术能力 发展

1 问题缘起

1.1 “5.12震区”震后信息化建设

目前,震区灾后重建的学校陆续搬进了重建的校园。校园信息化建设方面,我们考察了北川、绵阳、理县、汶川、茂县等地学校,无论搬到新校舍与否,基本都有自己的校园网络,特别是震后,每个学校除了拥有自己的校园网,还有计算机网络机房,每个教室配有三机一幕。有的学校如遵道学校所有教室都配有电子白板,有的学校部分教室配有电子白板,而且都加入了当地建设的教育城域网。此外,教师备课资源更加丰富,中央电教馆、浙江大学资源网、农远工程网、本地教育城域网等均已开通,电子白板自身也带有一些备课资源可以使用。

但是,学校硬件升级后,目前在设备售后期内有商家技术人员予以技术支持,但过了这个阶段,后期设备维护如何进行?震后学校信息化水平的发展,用有的教师话“信息化水平发展提高了20年”,面对如此突变,教师在工作中如何应对?

1.2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无论是震前还是震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一直在开展。震区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要是采取校外进修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据我们了解,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教师评职称参考依据之一,就是以达到一定水平发相应证书,持有合格证书后方能有资格参与职称评审。同时,无论校外、校本培训,都是免费的,有的校外培训还给被培训的教师发一定的补贴(如20元/次/人),激励教师参加培训。

但是,从目前培训的方式和效果来看,(1)考察发现,多所学校主讲教师反映,学科教师中四十岁以上的教师,培训效果不是很理想,如何突破?(2)培训都是集体或派员参加,集体参加存在学科不一、技术水平不一的问题(有的老师培训内容早已掌握,有的怎么教也学不懂)没有考虑教师已有知识水平,派员参加的、同时愿意参加的更多是已经掌握了的老师,培训如何做到更有针对性?分层培训抑或分学科培训?(3)技术与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技术掌握了,观念得跟上,要有用的意识、具备用的能力,这点非常重要,同时到底是根据设计来使用媒体还是用媒体来设计,很多老师存在一些不适当的运用,与观念上的认识还是有关,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以上两个方面对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信息化建设发生巨变后,教师的相应能力该如何发展,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条件来提高教育质量,同时适应新课改的形势,是每一个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

2 基于博客平台的教育叙事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策略

2.1 教育叙事与博客

教育叙事通常以研究者讲故事、现场观察、日记、访谈等形式来述说自己或别人经历过的教育生活并诠释其中的意义。其对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 它把有关生活性质的理论思想引入到活生生的教育经验之中, 并通过生活( 如教与学) 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这种研究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作为一种源于教师日常教育生活的研究方式,教师通过这种研究方式可以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并从日常教育工作中发现出教育意义, 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促进了其专业化发展。博客是是继电子邮件、BBS、即时通讯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具有个人性、即时性、开放性、拿来主义、交互性、可信度(权威性)的特点。教师可以叫教育实践生活点滴记录在博客上进行分享、交流,并在此过程中进行反思提升自己。

教育叙事与教育博客相结合即是将教师教育学活中的所思所想和数字化的交流环境构建一个知识过滤、积累、管理和与群体进行交流的平台,二者融为一体,将为羌族地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

2.2 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策略

2.2.1 建立激励机制

教师在博客上写教育叙事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有的无法坚持下去,需要有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激励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内部可以通过优秀教育叙事与博客结合的案例展现,激发教师兴趣、动机,让教师主动利用这种新的方式进行教学研究与反思。外部可以对震区一些优秀教师代表建立的教育叙事博客挖掘,并组织进行评比和奖励,树立优秀典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这对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组成的“意识与态度”部分能力培养和提高极为有益。因为震区很多老师培训效果不理想,与其对教育技术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有很大关系,特别是40岁以上教师,考察发现,很多老教师不原意接受新事物,应用新技术的意识非常差,教育叙事激励机制的建立,有利于触动老教师们接受和应用新技术。

2.2.2 指导领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博客兴起及教育叙事的出现,对于羌族地区教师而言,都会经历一个尝试、接受或放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对于问题的解决,有赖于资源的提供及相关支持。这就要求专家从教育叙事研究方式方法方面进行指导,对优秀教育叙事案例进行剖析。降低羌族地区教师特别是年龄大教师对新技术、新事物的抗拒程度,维持运用教师叙事博客进行自身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的兴趣及动机。

2.2.3 构建学习共同体

基于博客的教育叙事,要鼓励大家相互分享、交流与反馈,可以构建羌族地区教师学习共同体。“5.12震区 ”学校重建后,信息化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教育技术能力组成中的知识与技能部分包括了大量设备的使用和技术应用,新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新技术的曾出不穷,在学习技术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个时候迫切需要教师相互交流、学习。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有利于解决羌族地区新设备出现过程遇到的各种困难,并通过教育叙事,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志河,孟瑞娟.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4).

[2]张仙,黎加厚.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3).

作者单位

长江大学 计算机科学学院 湖北省荆州市 434023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测控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下一篇:气象IT资源集约化平台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