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响命运之门

时间:2022-03-23 11:52:01

英国著名学者汤因比曾提出“与灾难赛跑的教育”,也就是说必须在灾难毁灭我们人类之前,把能够应付这种灾难的一代新人培养出来!另一位教育家则说:“我们留什么样的世界给后代,关键在于我们留什么样的后代给世界。”

2015年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我们培养学生提供了范本,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本文中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核心素养为理念从“人格力”“学习力”“规划力”三个方面来谈谈在班主任管理中对学生的培养和引领。

一、人格力

十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德为先,以人为本。中国历来重视道德教育,中国古代教育史几乎就是一部道德教育史。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希望培育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有责任感、心忧天下的谦谦君子。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知识和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就算是名校培养出的却也是更多将来早早就打算出国留学或移民的钱理群老先生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时候我们给予他们人格力的教育尤为重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观”要正,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作为语文老师出身的班主任,笔者认为没有比人文素养的熏陶更能涵养性情的了。文学有一百种所谓“功能”,如果必须选择一种的话,那就是“让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于是师生一起读《品中国文人》,用悲悯之心去读屈原、司马迁、嵇康、李煜、杜甫、李白,制作出主题为“生命的姿态”的手抄报,孩子们自己选择一种他们钦佩、敬仰的生命的状态,画出来、写出来、记下来。就算沧海桑田、大浪淘沙,永恒不变的是文人对那个时代的责任和担当。制作主题为“最爱的一本书”的手抄报,每个人都有阅读最巅峰的体验,都有一读再读的那本书,我们写下来、画下来重要的是彼此的分享,在这种品评中我们体验未亲历的人生,理解我们不曾懂得的道理。

笔者也会推荐学生们看一些值得一看的电影,通过《釜山行》我们懂得了善良也是一种选择;看《寿司之神》我们懂得了“工匠精神”就是用心活、用心干、用心经营、用心诠释;看《勇敢的心》我们懂得了“不自由毋宁死”的真谛。今天的“00后”,成年人的说教已经无法让他们信服,而这些经典的文章和电影则是发人深省、激荡人心的,它们可以帮助我慢慢地修正他们的观念,洗涤他们的灵魂。

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人格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正如钱理群所说:“我们现在面临选择:是要做和谐发展的人,还是训练有素的‘狗’?”

二、学习力

比尔・盖茨说:“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是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说到底是人的素质与能力的竞争。”学习力是创新和创造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原动力。个人学习力是指个人学习的总量、质量、流量的综合体现,是自身素质、实力、能力和潜力的综合体现,简单地说就是个人的执行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一个完整的学习力的模型,它所涵盖的内容表现在三个方面: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今天我就主要谈关于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

学习动力的激发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定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对于高中生来说,长期目标是三年后的大学专业的方向或者是向往的那个读书的城市;短期目标就是每一次考试结合自身的情况而定的每一科的具体成绩。长期目标是一个人努力的方向,是他们的远景动力,而短期目标则是长跑中那一个一个的参照物,通过完成一个个小的目标,汲取经验获得成就感,以获取下一次的进步。这主要是以生涯规划中的规划量表和学业督导材料还有年级下发的学生成绩总结量表为载体,让学生不断总结反思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2)帮助学生恰当归因。根据归因理论,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努力、能力),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任务难、运气)的学生,他们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能力)的学生往往认为他们没有成功的能力,他们无力避免失败,也不去追求成功,这样就会产生我们所说的学习无助感。

(3)注意个别差异。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时,我会特别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努力做到以每个学生动机中独有的优点,弥补他们的弱点;尽量针对他们的学业成败的归因采取帮助措施。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我们必须承认他们的差异,更要通过深入的了解帮助他们对症下药,从而药到病除。

三、规划力

2014年网上曾经有一个新闻,是在《奇葩说》的评选现场,一个叫做梁植的清华学子,拥有法律、金融、新闻传媒三项学历,却在《奇葩说》选拔现场询问导师自己的工作选择,同为清华学子的高晓松非常生气地说道:“一个名校的学生,却在这问我工作的选择,你愧不愧对清华对你十多年的培养?”梁植也是第一季《我是演说家》的总冠军。他在清华本科学的是法律,研究生学的是金融,博士学的是新闻传媒,可以说这是真正的学霸,但这样的他却不知道自己将来真正要做什么。也许高晓松的话有些苛刻,但这的确是一个当今社会很普遍的现象――迷茫。

《西游记》大家都看过,每当唐僧到了某个地方,都会进行自我介绍“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如此清晰的认知,如此不断的重复,让这位东土大唐的高僧一次次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因此才能有过程中的一次次战胜磨难,最终修行成佛。

在高中阶段,我们也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首先要培养他们自我观察推理的能力。生涯指导中心在高一年级入学后一个月就会进行测试课,通过软件对学生进行兴趣、性格、学科倾向和职业倾向的测试,这无疑从客观的角度椭学生了解自己,这些数据结果也可以帮助班主任了解学生,从而因材施教。学生们通过测试的内容以及对自己的认知来推理出将来的人生路径,看看自己擅长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喜欢做什么。

培养学生的第二个能力就是对社会观察推理的能力,就是你对这个社会状况的了解,从而顺势而为。对社会的观察不仅是间接的了解,学生可以通过职业体验亲身去经历、去探索、去了解,从而更直观地掌握这个社会资源的分配情况以及自己同这个社会职业的匹配程度。所以我们有了寒暑假的学生职业体验,让他们通过直观的探索,去观察、尝试、去听听过来人的建议和经验,医生真的就是那么好吗?苦在哪?只有这样获得间接经验,才能形成自己的判断能力。在将来考大学选专业上,除了要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还要考察这个职业在社会中的发展前景。今天的社会瞬息万变,每一年都会增加很多新的职业,我们对此必须保持敏锐的前瞻性,“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重点职业,在我们报考选择的时候就可以考虑,这就要求班主任培养学生对社会观察推理的能力。

培养规划力的第三个方面就是培养学生对未来的决策能力,这是在对自己和社会充分观察和推理之后对未来的一种自我选择和决策的能力。这种决策的能力必须在自我规划觉醒、分析之后进行选择。一旦自己的目标确定下来,学生的学习目的也会非常明确,学习的主动性和幸福感也会迅速地增长。

当然,我们也必须清楚规划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一定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进行调整,甚至改变。学生的个人规划不是结果,而是探索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慢慢随着时间形成的,这就是一个人对于生活意义的个人愿景。对于学生规划力的培养,班主任的引领恰恰体现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以德树人”,德育为先,以人为本。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

上一篇:用语言改变世界 下一篇:微商最终将走向020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