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3-23 09:53:24

抛锚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抛锚式教学模式是西方比较先进的教育模式,它可以有效提高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我们要认识到抛锚式教学模式运用的意义,掌握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运用方法。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 高中政治 教学模式 应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C-0057-01

近年来,由于专业化的发展,高中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逐步成为一门学科――思想政治,它从现实生活中分化出来,把政治要求、思维方法、道德规范变为抽象的概念。这门学科与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较大的距离,不易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通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不断激励学生对知识进行积极的建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掌握思想政治知识的主要途径。在众多教学方式中,抛描式教学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能使学生适应日常生活,学会独立思考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它通过把政治学科的“锚”定位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形成情境的教学,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知识。因此,抛锚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新模式,可以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高中思想政治抛锚式教学模式运用的意义

1.有利于推动教学理论的丰富完善

抛锚式教学理论形成和发展时间很短,近些年来逐渐兴起,当前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高中教学中的运用还处于初级阶段。通过研究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抛锚式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研究教师如何根据分层设计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研究,将抛锚式教学模式中国化,适用于我国。

2.有利于推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发展

以往我国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关注的是应试教育,往往忽视了对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通过研究抛锚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引导教师重新审视我国新课程标准,逐步形成抛锚式教学校本模式,提供新的教学方式,让中学生有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学现状,不断促进我国高中政治学科的发展。

3.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协调发展

抛锚式教学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不断激励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引导学生自主式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有益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进而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协调发展。总之,抛描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4.有助于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和谐共进

抛锚式教学要求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不断调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要随时变化,和学生要合理互动、教学相长。在引导学生时,教师是情境之“锚”,教学观念也会在实践中转变,这是一种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新模式。因此,抛锚式教学模式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助于学校的发展,提升学校品位。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运用方法

1.在抛锚式教学中给学生搭建“脚手架”

抛描式教学模式不赞成将现有的知识 “灌输式”传授给学生,它的教学理念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援助,即搭建脚手架。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帮助者与促进者,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生们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接近问题,与此同时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帮助。

2.抛锚式教学中采用镶嵌式教学

镶嵌式教学是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也是一种搭脚手架的教学模式。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教师就要及时嵌入有关信息,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障碍。教师运用镶嵌式教学不能干扰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的探究,当学生思维出现“闪光点”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果断地将各类信息镶嵌于教学中。

3.抛锚式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学习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抛锚式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围绕创设情境中确定的核心问题建构新知识。学生要根据老师提供的知识信息,发挥已有知识和经验作用,建构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加工外部信息。

4.抛锚式教学中注重设计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习目标认真进行主要问题的设计,努力设计类似性问题与拓展性问题,积极支持学生展开深层次的学习,进而不断理解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知识要点,进一步理解主题,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方法。通过设计问题的引导,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课程的重点与难点,从而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性学习探索。

参考文献:

[1] 李蕾. 浅谈如何改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4).

[2] 王蒙. 探析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4).

[3] 刘洋, 钟志贤. 论抛锚式教学模式[J]. 江西教育科研, 2005(2).

[4] 黄磊. 高校思政课“抛锚式”教学模式探索[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 2010(12).

[5] 乔惠娟. 抛锚式教学模式与学生角色的转变[J]. 运城学院学报, 2011(4).

上一篇:艺术推手的告别 下一篇:浅谈英语教学中讲评环节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