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自身束缚 释放人性魅力

时间:2022-03-23 04:28:07

“这次作文太难写了”、“我的作文是学的作文书上的”……在校园里,你经常会听到这些学生们对作文颇感犯难的议论。确实,在平时的写作中,作文言之无物,假话连篇,胡编乱造的现象很普遍。作文怎么才能不难写呢?正如朱熹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文思泉涌,必须要有那生活的“源头活水”、情感的“源头活水”,作文教学,教师要为学生开一汪甘泉,掬一泓清水。

一、关注生活是作文成功的基础

向生活要作文。生活是每个人的老师,叶圣陶说:“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有的学生说:“我的生活太单调了。每天在教室、食堂、宿舍之间活动,过的是三点一线的生活,哪里有什么生活呢?我没有东西可写啊!”难道学校生活就不是生活吗?俗话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

太阳每天照常升起,校园的一切都在不停地变化。春天,小草会偷偷的从枯黄的草坪里钻出来,剪刀似的春风多情地裁出细叶,柳枝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吐出了毛绒绒的新芽,池塘的涟漪绿得如蓝一般;夏天,校园的香樟树亭亭如盖,青翠欲滴,知了紧抱一枝在深情的歌唱;秋天,风儿送来缕缕果香,金黄的树叶飘满林荫小道,给大地铺上了软软的地毯;冬天,校园里一片萧瑟,最美的是有雪的时候,教学楼、操场、树木,所有的一切都披上一层厚厚的白雪,整个世界一片冰清玉洁……这些不是生活吗?今天,这两个同学之间闹矛盾了。明天,那几个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了,老师为什么生气了,老师又为什么表扬谁了,这不也是生活吗?校园的一枝一叶都关乎感情,只要有心去留意它们,你就会发现好写的东西太多了。

鲁迅先生说:“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有了好的观察习惯,还要养成随手积累的习惯。比如,做日志。在日志里将一天看到的、听到的和有感触的事情记下来。日志不同于有私密性的日记,可以随时翻看。再比如,做摘抄。将平时读到的好词、好句、好段、好文章进行摘抄,并附上当时的感悟。只要日积月累,生活就会变得厚重起来。等到作文时,将这些本子翻开,那些逝去的时光就会倒流。在那么多的事情里,或许就有能触动你的心灵,激发你写作灵感的生活经历。因为都是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写起来一定会有感而发。所以,如果你是一个细心的人,生活会给你丰富的作文体验,当你把这些体验转化为涓涓细流,流淌在笔下时,你将体会到一种莫大的幸福,写作文也会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二、模仿是作文成功的必由之路

向模仿要作文。在平时的作文课上,作文的写法,老师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强调。但等到作文写出来时,会发现,好多作文的水平并没有得到改善。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以为,不一定是学生不认真听讲,也不是他不想改变,很大程度上是老师没有给学生一个有效的抓手。作文的写法、注意点老师可以讲解,但每个同学的接受水平不同,落实时会良莠不齐。“照葫芦画瓢”,要先有葫芦,才能有瓢。所以,给学生一个有效的抓手显得尤为重要,这个有效的抓手就是范文。写作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是学生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模仿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最浅层次是形式上的模仿。写作的形式可谓五花八门,除了传统的写法,还有许多为广大学生喜爱的形式,例如,采用书信体的形式,戏曲回目的形式,文言文的模式,采用童话或科幻形式,或者在文章的前面加上富有哲理的题记,还有采用数学证明题论证的方式。这些新颖形式,可以让作文显出个性,“不与培为类”。

深层次是内容上的模仿。通过模仿可以不断改善干枯的语言表达习惯。例如,同样是写伤心,语言干瘪的同学会说“我的心里很难过”、“我很痛苦”之类的话。假如模仿“我听到自己心碎了一地的声音”来写伤心,仿佛让人看到、听到像玻璃杯摔碎在地上的响声。这时,抽象干枯的表白就变成了具体可感的听觉和视觉,表达效果自然就大不相同了。同样是寂寞,有的同学只会说“我真孤单”、“我很寂寞”,而古龙在说到寂寞时是这样说的:“你可知道已经开了多少朵梅花?”阿飞道“十七朵”,李寻欢的心沉了下去。连花开了多少朵都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的寂寞来自于灵魂的深处。同样是对事情记忆深刻,只会说“我清楚地记得某事”。东来东往在怀念他母亲的文章里说:“这些事情刻在了记忆的硬盘上,既无法覆盖,也无法删除。”说得多好啊,用“记忆的硬盘”、用“刻”把对母亲的那种铭心刻骨的怀念形象地表达了出来。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训练,将机械的、呆板的语言形象化。

更深层次的模仿,则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实现融会贯通,超越模仿。模仿不是目的,真正地写出有自我风采的文章才是终极目标。为此,需要多读书,读名著。尤其是课本,都是精选的名篇名章,在读的时候,将一些认为好的,有感触的句子、段落摘录下来,到写作的时就想方设法把它用上去,经过两三次使用,这个句子就成为你自己的了。有许多人,读的书很多,知识也很丰富,但不会写文章,就在于他只充当了一个两脚书橱的角色,只进不出,不去运用,语言永远不是他的。模仿得多了,语言自然而然地融进心灵,使超越他人成为可能。

三、抒发真实情感是作文成功的保证

向真情实感要文章。学生能否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扮演了设计师的角色。训练什么,怎样训练,训练之后收到什么效果,都是预先设定的。所以,首先要结合学生的情感体验,给出让学生一看就觉得有话可说的作文题目。如果作文题目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写出的文章必然假话连篇,矫揉造作,毫无真情。其次要引导学生写真事。真事常和真情连在一起,写出真事不一定是好文章,但没有真情实感肯定不是好文章。学生的生活并不是一张白纸,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可以写出许多与成人不同的感悟,要尽量给学生一个抒发真性情的空间。再次,在评价体系上,教师要对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给以更多的关注,形成正面的舆论引导。由于年龄的原因,学生们在写作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低幼化倾向或说过头话的现象,对此要正确引导, 切不可因为低幼了就加以嘲讽,过头了就一棒打死。要充分肯定好的一面,对于不足则艺术地加以引导。既要点出学生作文存在的不足,又要保护学生写作真事真情的积极性,学生将会更乐意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打开,从而形成说真话、写真情的良好习惯。

总之,作文教学有法可循,而又没有固定的法则。我们每个人都应开动脑筋,用心思考,为学生掬一泓清水,为个性作文尽一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如皋初级中学(226500)

上一篇:在课外阅读的乐园里培养语文能力 下一篇:多重阅读让学生写作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