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关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

时间:2022-03-23 03:32:17

如何关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

所谓“主体参与教学”是指学生进入教学活动,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倾向性表现行为。从教的方面看,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的实质是在教学中解放学生,使他们在一定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主体性发展,积极参与是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具有积极性、主动性,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支持和合作。下面我们来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

一、重视教学过程的准备,激发主体参与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从备课到上课都必须关注能否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准备包括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素材的搜索和教学条件的创造三个方面。

1、教学活动设计。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的策略主要有:

(1)、情境参与策略。皮亚杰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就的活动需要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除了提高师生的认知水平,还要注意创造条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2)、引导探索策略。对于小学生来说,自我约束力较差,学习被动,缺乏自觉性,找不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应引导、帮助学生逐步由“学会”向“会学”转变,鼓励他们参与尝试,实践结论。

(3)实践内化策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主体的实践操作活动,如阅读、练习、交流、操作、演示等,可以加速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化过程,进而促进学生整体认知结构的形成。

2、教学材料的搜集。这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教师一方面要有意识的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相关资料。另一方面自己也要准备一些教材之外的补充材料。有了充分的教学材料,学生才会饶有兴趣地进行讨论和研究,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会自然而然地被激发。

1、 活动条件的创造。教学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的氛围和学生主体的参与程度。

二、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挖掘学生主体参与的潜能

1、尊重学生人格,增进师生交流。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为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情通”才能“理达”。因此,教师要创设机会,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交流、谈心,经常和他们一起参与课外活动,增加交流机会,特别是对那些学困生、或生理和心理有缺陷的学生,要更加关注和爱护。这样,学生便感到你可亲可敬,感觉你对他们有强烈的责任心,从而缩短师生心灵的距离,增进对你的理解和尊重。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过于拘谨和压抑,就会自觉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

2、摒弃师道尊严,发扬教学民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中“师道尊严”、“惟师是从”的师生观,构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观。教师应去除外表的威严,注重塑造以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为核心的内在的、具有亲和力的人格形象。教师应是信息的提供者和信息的分享者,是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要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促进师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主体参与的欲望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体参与。问题情境是引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阶梯,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源泉。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形成学生积极思考的氛围,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新知。

2、引导提问,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主动学习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地引导学生提问,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真正有疑而问时,才能真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

四、调控复杂多变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主体参与的实效性

1、注重全员参与。有效的主体参与必须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给每个学生提供战胜自我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奉行“有差异的平等主义”,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务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2、注重全程参与。应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如教学设计、资料搜集、作业批改,甚至是教学反思。

3、注重“内化作用”主动参与应是表现在思维上的主动,要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学到的知识有深切的体验和感受,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4、注重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学生的参与效果怎麽样,教师都应给予积极的鼓励、肯定的评价,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使学生的主动参与向更高层次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应该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功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化,有意识地让学生当主角。教师要创设各种能够让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拓展教学内容,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能力,从扶到放,逐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主体发展。

上一篇:一把“幸福作业殿堂”的钥匙 下一篇:浅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