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春雷始鸣“打小人”

时间:2022-03-23 01:58:44

惊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前后节气:雨水,惊蛰―春分,今年惊蛰:3月6日

释义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之意为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桃树开始开花,黄莺鸣叫,原本蛰伏的鸠开始呜叫求偶,古人没有看到鹰,而周围的鸠好像一下子多起来,他们就误以为是鹰变成了鸠。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养生

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这概括了惊蛰养生在起居方面的基点要点。

从饮食方面来看,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可多食鸭血、菠菜、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由于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亦证实,惊蛰属肝病的高发季节。

我国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者性寒、味甘,入肺、胃经,有清热养阴,利咽生津,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惊蛰时天气乍暖还寒,气候仍然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咽痛音哑,由于一些细菌开始活动繁殖,就容易患呼吸道疾病,表现为咳嗽咳痰,梨既可以生津润肺,又可以止咳化痰,且含丰富的果酸、铁质、维生素A、维生素C等,特别适合这一季节食用。

习俗

“打小人”驱走上霉运

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

目前较流行于香港、广东民间,“打小人”一般会在阴暗的地方进行,例如桥底。在香港,铜锣湾及湾仔之间的鹅颈桥便成为了打小人的热门地。人们希望新一年小人可以远离,为自己带来好运,还会念诸如“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无得透;打你只小人手,打到你有眼都唔识偷”的咒语。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炒虫寓意不受虫害

客家民间则以“炒虫”方式,达到驱虫的目的。惊蛰这一天,闽西古汀州地区客家人,或在热水中煮带皮毛的芋子,或炒豆子、炒米谷,或做芋子芋子饺,以芋子象征“毛虫”,以吃芋子寓意除百虫。民间认为这样可以消灭多种小虫,故俗语称“炒虫炒豸,煞(煮)虫煞豸”。赣南上犹、崇义一带以及吉安遂川客家,惊蛰日上午,农家将谷种、豆种、南瓜、向日葵籽及各种蔬菜种子取一小撮放入锅中干炒,亦谓之“炒虫”。炒熟后分给自家或邻居小孩食之。据说如此一来可保五谷丰收,不受虫害。

上一篇:发怒是健康最大的敌人 下一篇:钟南山 想健康,白领人群最该改变的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