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

时间:2022-03-22 07:56:06

浅析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079-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在初中教学尤其是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直观激趣,引发求知,情境渲染,激发探究,快速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但它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合前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只是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整合后,我们要给学生提供的很多就是我们以前也未掌握的知识。教师只有本身掌握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才能引导学生具备这种能力,我们只有尝试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成果,才能在实践中掌握操作的方法。

一、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效率

语文教师对教材、教法、学生的把握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一贯强调的,这一基本功在信息时代显得更加重要,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如教材的处理、学生的新特性、教法的变革等。还应该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此外,教师在美术、音乐等方面亦应有不俗的修养。

初中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学情境的设置。如果只是单纯的读、写、背,学生会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会对语文教学漠不关心,只是机械地完成学习任务,基本没有情感的投入,更谈不上与作品或者是与作者的心灵互动。学生喜欢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刺激,因此,信息技术的引入,能有机整合优质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适合学生需求的语文素材,并且不断地变化着视觉和听觉的出现形式和效果,为学生创设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效率。比如,在进行《苏州园林》的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听说过苏州园林,或者是从网络上、电视上看见过相关介绍,但基本没有几个学生去过苏州园林,没法体会那里真实的美。教师上课时可以利用PPT课件展示苏州园林的系列图片,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园林美景。第一组图片主要展示的是园林的流水。那波光粼粼的水面,那淙淙的流水声给学生一种身在溪边的意境,使人望溪止步、流连忘返。第二组图片是园林的花卉。含苞待放的、争先斗艳的、出淤泥而不染的、水中亭亭玉立的,叫学生目不暇接、凝神静气。第三组图片是园林的建筑。雅俗共赏、独具风格的一座座亭台镶嵌在林中,使人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一组组的图片无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率。

二、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仅仅是教材的改革,更是教学过程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地位的改革。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时时处处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计单元计划、教师演示文稿、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都要以此为基础。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比如,在进行《(孟子)二章》的教学时,我在课前就布置给学生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学习小组进行自主学习,通过上网查询、工具书查询、同学之间的讨论、搜集生活课程资源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比如,有的小组负责查阅孟子的简介,详细查询孟子的基本信息,包括孟子的生辰、名、字、国别、学派代表人、思想、政治和哲学主张等;有的学生查阅有关孟子的言行记录,有关孟子的大事年表;还有的学生查询孟子在历史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等。通过分任务查询,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在短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有很多学生查阅了教师布置任务之外的信息,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课上,我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成果交流,并利用PPT课件进行成果展示。教师可确定一个主持人,并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主发言人,负责本组查阅成果的交流与展示。小组交流过程中,组间可以实现互动交流。教师在这个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过多的言语,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下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彰显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特色。

三、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沟通与交流,提高实践运用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监管的关系,教师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学生想办法逃避教师的管理和责罚。这样,师生之间很难做到友好相处,基本上没有多少沟通和交流,使得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语文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的过程,而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根据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把握好课件适合的切入点,防止课件成了“教案搬家”,教师成了“放映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各种图片、声音,并通过多媒体、网络的互动效果进行教学,组建班级网络平台,不定期分享教学课件、教材上的视频资料、课堂训练、专家讲座、名师微课等资源,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还锻炼了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和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使语文课堂延伸到家庭,综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友好、和谐的情感态度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课件制作便捷、适用

语文课件的制作,首先必须为实现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服务,根据语文教学目的和内容来选取与课文相应的音像、图片资料等,充分挖掘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引导他们透过语言文字这一“思维外壳”去接受作者的审美经验,感知形象,体会情味,领悟理趣。其次,要让更多的一线语文教师自身参与到课件制作中,开发和研制出更多的优秀课件资源,这样更能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第三,课件制作技术含量不要太高,操作起来应方便、简捷,师生都能根据提示使用课件,随时可改。第四,在课件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不仅强调人机交互,而且要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强调人机交互,使学生在不同时空范围内能够协作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之间的整合要注意的问题

1.信息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信息技术教育不应停留在单独开设的信息技术教育课上,而应有机地融合到语文学科教学中去。在未来社会中,获取、选择、加工信息也将成为语文的一项基本能力。

2.不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应加强学习管理、加强课外辅导,尤其应重视基本语文能力的培养,重视对中考策略的研究,否则在社会、家长与学生的多重压力之下,网络教学难免“逃生无门”。

3.教师要恰当应用计算机并将其融入现有课程,吸引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

4.教师要与同行合作交流,鼓励教师在培训中、培训后要以小组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做新课和讨论的方式学习。

总之,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我们语文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科学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语文教学的长足发展,全面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步骤 下一篇:创造性思维训练要体现学科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