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分析

时间:2022-03-22 06:27:13

新常态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分析

【摘要】本文在新常态背景下通过对我国现有经济格局的分析,深入探讨了我国经济的现状,认为面对当下人口红利消失以及环境资源超负荷利用等危险,我们迫切地需要分析在新常态背景下如何继续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应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加强国际多边合作,提升要素使用效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为新常态背景下的动力机制,加快中国改革进程,带动我国未来的长期经济增长。

【关键词】人口红利 超负荷 新常态 经济增长

一、引言

2016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了6.7%,比2015年的6.9%又继续下滑了两个百分点,这是我国经济增长率连续第二年处于7%的水平以下,与前几年的8%到10%的增长率相比下滑了不少[1],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在近几十年所依靠的投资驱动式经济增长模式的潜力几乎已经用尽。我国目前经济增长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包括体制问题,结构问题以及收入分配不均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要转换思路,打破以往一贯的经济推动方式,我们要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推动原有的要素投入驱动转变到全要素生产率驱动上去。本文主要进行了两个部分的分析,第一部分是先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的现有格局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再对我国当下新常态背景下的经济增长进行探讨。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结论。

二、我国经济增长的现有格局分析

(一)“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

劳动经济学中的“刘易斯拐点”是指劳动力由富裕转向短缺的转折点,具体来说就是随着农村地区的富裕劳动力向城市以及城乡结合处转移,农村的劳动力逐渐减少并最终达到了瓶颈状态。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劳动力供给一直是非常富裕的,从而为我们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人口红利,可以有非常丰富的富裕的劳动力与资本进行匹配,这导致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减的非常缓慢。但是随着人口年龄的逐渐增加以及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

我国最静的一次人口普查是在2010年进行的,通过查询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以得知我国目前的劳动人口约在9亿人口左右,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劳动人口大约增加了0.75亿人。但是在人民网上有专家预测说一直到2020年我国的劳动力人口数量会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从而导致我国的劳动力产生短缺,给未来的中国经济增长带来负效应。

(二)我国环境资源承载超负荷

自然资源是一国发展的首要前提,没有了自然资源,一国的经济增长就无从谈起。由于我们国家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采取的是要素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所以会不可避免的对我国的资源环境造成破坏。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这导致我们的城市不断扩张,而农村的耕地面积不断缩减,从而导致了城市土地的价格不断上扬,这间接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另外,我国对于水资源的污染也是非常严重的,在我国城市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当中,由于缺少相关的法律和制度约束,许多地方政府为了扶持当地企业不惜以污染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为代价而为这些企业的生产扩张大开绿灯,从而造成了新闻上那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

(三)缺乏创新能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技术引进和改造费用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我们在购买国内技术上的经费支出。2012年,前两项的费用之和达到了392.48亿元,可是后一项的经费支出却只有前两者之和的6%不到,这表明,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外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购买外国先进的技术专利以支持我国自身的发展,但是一旦当后发优势用尽以后,我们还是得发展我们自己的自主创新技术以进一步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续航动力。

三、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

(一)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

新型城化的发展会改善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不仅在土地城镇化方面会配置更加合理,同时也会和人口城镇化相配合共同发展。具体来看,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主要会带来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强势发展。从投资需求的角度来看,由于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来,必定会带动当地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会拉动当地的住房投资需求,从而带动当地城市的经济发展。从消费角度来看,由于城市的消费设施配套更加完善,因此劳动力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后必定会被城市的消费趋势所感染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当地的消费需求,这不仅会拉动当地城市的消费水平,同时也能改善当地的消费结构,使未来的新型城镇化的居民能享受到更多由消费结构升级所带来的好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城镇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其中不仅包括城市本身的规模扩张,同时更要注意到这其中的人扩大规模留到所导致的各种问题,比如城市户籍问题,城市基础服务的配套设施更新等等。

(二)提升要素使用效率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是靠着大量的要素投入发展起来的,但是由于我们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城市土地资源吃紧,所以不得不在要素使用效率上下功夫,能否由过去的要素驱动转向到全要素生产率驱动上来决定着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提升要素使用效率,不仅需要提高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质量,同时也要在各种要素之间进行更合理的搭配。前者要求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水平以及资本要素的质量。后者则不仅要求我们更合理的搭配生产要素,还要采用竞争机制,及时淘汰落后的生产要素,使生产要素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自由地流动。为此,我国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调整:第一,大力加强我国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不要一味追求学术性人才的培养;扩大师资力量,更加合理的分配教师资源,保证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的子女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第二,淘汰一批落后的产能企业,尤其是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同时也要提高企业要素利用效率,尤其是要增加技术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避免政府过度的产业政策指导行为,削弱行业进入壁垒;要更加注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尤其是进城务工劳动力的医疗保险制度需要亟待完善,同时也要加快城市基础住房建设;第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尤其是土地的利用效率,要以保护资源为前提进行开发建设,不能一味地追求增长的数量二不顾质量,要逐步完善我国有关的资源利用制度体系,加快有关方面的政策法规的制定。

(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可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可以还可以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避免过度依赖进口外国的先进技术。从供给方面来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就是要政府在资金资助方面加大投入,帮助各个行业领域的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另外也要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培养力度,不仅要包括研究型人才,也要包括各种技能型人才。从需求方面来看,要提升社会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社会公众对创新产品的消费需求,所以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公众的收入水平与刺激公众的消费意识,而这又要求我们要注重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要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拉近各个阶层的收入水平。

(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在当前的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部分,也是我国未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方式。在顺应当前的新常态背景下,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节能环保产业等一系列新兴产业,充分利用产业集群优势,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保证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具体地说:第一,要优化我国总体产业结构,推动化解各行各业的过剩产能。可以将化解过剩产能与产业重组结合起来,减少化解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第二,要优化我国产业技术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我国“十二五”提出了四大支柱行业,分别是节能环保行业,生物制造行业,新型信息技术行业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业,这说明我国已经逐步由传统制造业转向资源节约型制造业过渡。在淘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借鉴标准的指标淘汰高耗能污染的产业,同时也要大力提倡现有企业投入资金进行生产技术改造和自主技术创新,从而保证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能在市场上留存下来。

四、结论

总体来看,我国目前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进程远远没有结束,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在未来还有很大的经济增长空间。通过利用新型城镇化的契机,加强国际多边合作,提高要素使用效率,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等一系列手段可以在改善我国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基础上继续推动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沈坤荣.结构性减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家,2013(08):31~32.

[2]张秀生.经济发展新常态与产业结构优化[J].经济问题,2015(04):47~49.

[3]李子联.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家,2015(06):18~19.

[4]李扬.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逻辑与前景[J].经济研究,2015(05):13~14.

[5]任保平.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开发的制约因素[J].2015(02):14~15.

作者简介:李哲伦(1994-),男,汉族,山东人,在校硕士研究生,华东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上一篇:特朗普的正反面 下一篇:中国女留法学生“工业间谍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