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情感空间引导情感体验

时间:2022-03-22 04:37:58

营造情感空间引导情感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熏陶感染与学生独特、多元反应的有机结合。”语文课程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情感空间,让学生走进作者――“我”的情感心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引导学生正确价值取向是我们必由之路。

一、以语文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语言优美、情深意浓的特点,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情感。

1.课伊始,教师以自己富有感情的范读抑或教学光盘中的课文欣赏,带入情景,让学生在初学课文时就感知全文的感情基调,对文中情有所发现,有所体味。

2.课之中,教师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精读中探索作者的情感轨迹,从感知情感上升到理解情感的内存意义。还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因为理解没有想象的参与就不会扩展和深化,想象越活跃,理解就越深刻,情感就越强烈。

3.课之尾,教师可让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从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从中受到感染,从而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得以升华。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首先展示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历史镜头和课文展述,让学生感受文本哀婉的情感基调;接着,通过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对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最后,通过学生全文的朗读,自己感动场景的诵读,以及想象自己身处场景之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处处有情,使学生潸然泪下。

二、利用学生情感体验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情感体验具有直接性,它无需任何中介,体验必然是自我的,因此学生情感体验经验和深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1.教师是情感交流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根据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打开学生心扉,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畅谈自己的情感体验,使之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2.教师要因势利导、乘机点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我校一位教师教学《“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一文时,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母爱的无私和父爱的深沉,父母不同的两种评价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接着教师出示“打是亲,骂是爱;慈母严父等”接近生活化的词句,联想自己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体验交流,加深学生对父母不同爱的方式的理解,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教师因势利导,乘机点拨学生尊敬、孝敬父母,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既让学生加深对文本主要内容的理解,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获取较深的情感体验经验,陶冶了情操。

三、鼓励学生进行情感实践,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除了教材文本以及经验交流以外,更多的则来自于社会和家庭。教师要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让学生自主而创造性地走入社会,通过健康、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健康充实的生活态度,增强对社会、家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们的情感生活更充实更有趣,更有意义和创造性。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实践时要把握以下原则:

1.思想健康性原则。

2.与文本的衔接性原则。

3.个体差异性原则。

4.及时总结、提高性原则。

例如,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首先课前组织学生对学校、社区的环境进行调查,获取自己身边的环境信息,初步产生生存危机感;其次,通过文本的学习和课前收集信息的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课后,组织学生参加《保护母亲河》的环保征文比赛。活动结束后,我发现:在学生的情感日记上,又增加了一段深深的情感经历。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但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经验,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情感空间,让学生走进作者――“我”的情感心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在激情飞扬的情感海洋里,朝着正确的人生目标扬帆远航。

上一篇: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效果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