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因素

时间:2022-03-22 08:27:25

浅析影响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因素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是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材料,主要原因是它可以满足大跨度、高层、负重、耐久、易成型等多方面建筑功能的要求,特别是框架结构工程的梁、板、柱中大量采用。所以,工程可靠度直接受力混凝土质量的影响。混凝土强度不足和缺陷造成的危害早已被人们所重视。因此,在建设工程施工中找出影响砼工程质量的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来确保砼质量显得极为重要。

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及应对措施

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必须做到先检测后使用。对送样的试件、试块取样、制作时,要有甲方代表或监理人员参加,实行见证取样送检,以保证质保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原材料质量不符合主要表现在:

(1)因水泥质量不合格,如果用于混凝土工程的板、梁、柱及预制构件处的混凝土材料,浇筑后凝结缓慢、无强度,随后便在构件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裂纹。

(2) 因水泥品种选择不当或不同品种水泥混合使用,造成砼出现裂缝或遭到腐蚀;

(3)砂子、碎石骨料级配不好,空隙率大,含泥量大,含杂质多,增加了拌和物的泌水性,影响粘结力及强度。

(4)外加剂使用不当。主要是缓凝剂减水剂掺入量过多,或以干粉状掺入,遇水膨胀等原因,使砼局部或大部分不凝结硬化,还可发生表面起鼓包等现象,严重影响质量。

(5)拌和水的质量不符合要求,主要是水质达不到要求。使砼的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

主要应对措施

水泥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或专业标准的有关规定,对于水泥的质量,除检查其出厂合格证外,还应对其品种、标号、包装、出厂日期进行检查验收,避免保管期超过三个月。单位必须对所用水泥送检测所进行复检,水泥样品的取样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水泥取样方法》(GB/T12573)进行对其进场水泥检验样品应严格按吨位数据编号取样,按要求的保存期保存。

对于水泥的品种,应根据本地条件和设计要求选用;不同品种和标号的水泥应分分别贮存,杜绝不同品种水泥混合使用;同一单位工程、结构部位应使用同一个生产产家的同种水泥。

对现场骨料如砂石等原材料必须经具备双认证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其取样方法应当是在料堆上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随机抽取大致等量材料(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均匀分布的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样品,其中石子需要从15个不同部位均匀取得,砂为8个不同部位均匀取得。然后放入干燥口袋中,贴上经甲、乙方或监理、见证人员签字的封条,最后样品送检。砂子、碎石在使用前应进行颗粒级配、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坚固性、针片状颗粒含量(碎石)检验。骨料在生产、采集、运输与存储过程中,严禁混入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有害物质;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在装卸及存储时,应采取措施,使骨料颗粒级配均匀,保持洁净。严禁使用风化石等骨料。

外加剂的品种,掺量主要依据混凝土性能,使用原材料、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决定,应在配合比设计或混凝土试配时确定。使用的外加剂如无国家或专业标准时,也必须按《砼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进行复检。

对拌和水的质量应严格控制,最好应采用饮用水。

二.施工过程把关不严及应对措施

在把好原材料质量关的同时,必须加强对砼施工过程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施工企业应根据砼的设计要求,提出砼质量控制目标,建立砼质量保证体系和必要的砼生产管理制度。

施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当。在前未严格设计要求进行砼配合比选定,计量工具(秤)必须经检定合格后才能在工地现场进行使用,其精度不合格,计量不准确;甚至不计量;砼加水不准,都将使砼水灰比塌落度增大。

砼养护方法不当。砼养护不好不仅造成结构开裂,而且导致钢筋锈蚀,同时也影响砼强度增长,主要表现为早期养护时间不够,提前上荷载,抢进度防碍混凝土养护。

砼搅拌、振荡、操作不当。使用人工搅拌砼时颠倒加料顺序,搅拌时间不够,操作人员交接班不清,未分层振荡,漏振等时有发生,造成了混凝土振荡不实。

施工缝设置不正确。在浇砼之前施工方未能安排砼施工缝预留的位置,而是浇砼时随意留置施工缝,如现浇梯步在梯梁与梯板交接处留施工缝,挑梁在挑梁根部留施工缝。不应留施工缝的大梁留置了水平施工缝。由于施工缝处理不当,造成质量事故。

施工单位管理较差,对砼质量通病为采取预控。对已出现的质量通病处理不符合要求。砼的质量通病主要表现在麻面、露筋、蜂窝、孔洞、缺棱样角、烂根、夹渣等。

2、施工过程造成质量问题的主要应对措施:

(1)《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应根据设计的砼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砼施工和易性的要求确定,要符合合理使用材料和经济的原则,对有抗冻抗渗等要求的砼,应符合有关的专门规定。

(2) 砼养护的目的是为了使砼有适宜的硬化条件,保证砼在规定的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并防止砼产生收缩裂缝。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对象、环境、水泥品种、外加剂以及对砼性能的要求提出具体的养护方案,掌握好施工进度,消除因抢工期而造成对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的影响;普通砼在浇筑完毕后,对其敞露表面要全部加以覆盖,并于12h内浇水养护;砼的养护用水应与抖制水相同;在已浇筑的砼强度达到1.2N/m㎡以后,始准在其上来往行人和安装模板及支架;养护时间的长短还应符合有关规定。

(3) 搅拌时间应优先选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用水量和掺入外加剂的品种和数量。结合本单位的设备所用材料确定搅拌投料顺序,同时控制每盘砼搅拌时间,保证砂、石骨料具有稳定的含水率等,来保证抖合均匀,最终实现砼强度的提高。浇筑入模的砼应采用振动器捣实。合理的振捣成型方法能使砼达到很高的密实度,从而大大提高砼结构的耐久性。振捣的效果与所采用的振捣方法和振捣工具的性能有很大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施工操作人员的素质。

(4) 设置正确、处理正确。设置施工缝应该严格按照规定,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在浇筑砼时应预先确定。对缝的处理,应严格按规定处理。即在浇筑前,宜先将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或与砼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使新旧砼紧密结合。

(5)施工单位应严格管理,对砼质量通病应采取预控。施工单位对麻面、露筋等已有足够认识,但对缺棱掉角、烂根、夹渣还未引起重视。应该说此类通病的存在,对砼质量的影响还是不可忽视的,所以砼浇筑强度降低;拆模过早或拆模后保护不好造成缺棱掉角。

鉴于目前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不等,工程所用混凝土均采用现场生产,原材料质量,施工人员素质、生产设备等千差万别,所有这些都不利于砼质量控制,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施工过程中砼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4—2011

2、《建筑材料》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上一篇:浅析在桥梁盖梁施工中穿杠法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办公自动化在办公室管理中的应用及其系统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