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品味语言

时间:2022-03-21 03:13:29

第三节 品味语言

知识解读

言简意深,篇无赘语,这是散文的语言特点。散文语言有着诗一样的简练、含蓄,但却比诗更形象、更细腻;散文语言有着小说一样的铺陈,但却比小说更凝练、更含蓄。字词的准确传神、短语的内涵丰富、句子的精彩深刻,都需要我们悉心体味,仔细咀嚼。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去品味散文语言的魅力:

一、结合语境,理解品味

叶圣陶有言:“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指在细读文本时,不要忽视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要读出每个字词后面的意蕴,从而对文本所蕴涵的丰富内涵进行充分的发掘,并作出合理的阐释。

二、扣住修辞,赏析妙处

散文的语言非常优美,作者常常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我们平时不妨有意识地对常见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加以总结归纳,如比喻、拟人可使文句生动形象,排比可增强文章的气势,反问可使语气更加强烈……再结合其表达作用分析。但一定要根据本句的句意,答出本句的表达意图,不能只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征”等此类套话。

三、言外之意,深入挖掘

对主旨含蓄、内涵丰富的句子,不但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思,还要深刻领会其深层含意,否则对文意的理解就会与作者的用意有出入。此类句子常表现为象征句、暗示句、影射句、委婉句等,要结合上下文和个人的人生阅历、认识来理解。

典例回放

(2009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蜜 蜂

丰子恺

正在写稿的时候,耳朵近旁觉得有“嗡嗡”之声,间以“得得”之声。因为文思正畅快,只管看着笔底下,无暇抬头来探究这是什么声音。然而“嗡嗡”“得得”,也只管在我耳旁继续做声,不稍间断。过了几分钟之后,它们已把我的耳鼓刺得麻木,在我似觉这是写稿时耳旁应有的声音,或者一种天籁,无须去探究了。

等到文章告一段落,我放下自来水笔,照例伸手向罐中取香烟的时候,我才举头看见这“嗡嗡”“得得”之声的来源。原来有一只蜜蜂,向我案旁的玻璃窗上求出路,正在那里乱撞乱叫。

我以前只管自己的工作,不起来为它谋出路,任它乱撞乱叫到这许久时光,心中觉得有些抱歉。然而已经挨到现在,况且一时我也想不出怎样可以使它攒得出去的方法,也就再停一会儿,等到点着了香烟再说。

我一边点香烟,一边观它的乱撞乱叫。我看它每一次攒,先飞到离玻璃一二寸的地方,然后直冲过去,把它的小头在玻璃上“得得”地撞两下,然后沿着玻璃“嗡嗡”地向四处飞鸣。其意思是想在那里找一个出身的洞。也许不是找洞,为的是玻璃上很光滑,使它立脚不住,只得向四处乱舞。乱舞了一会之后,大概它悟到了此路不通,于是再飞开来,飞到离玻璃一二寸的地方,重整旗鼓,向玻璃的另一处地方直撞过去。因此“嗡嗡”“得得”,一直继续到现在。

我看了这模样觉得非常可怜。求生活真不容易,只做一只小小的蜜蜂,为了生活也须碰到这许多钉子。我诅咒那玻璃,它一面使它清楚地看见窗外花台里含着许多蜜汁的花,以及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同类,一面又周密地拦阻它,永远使它可望而不可即。这真是何等恶毒的东西!

因了诅咒玻璃,我又羡慕起物质文明未兴时的幼年生活的诗趣来。我家祖母年年养蚕。每当蚕宝宝上山的时候,堂前装纸窗以防风。为了一双燕子常要出入,特地在纸窗上开一个碗来大的洞,当做燕子的门,那双燕子似乎通人意的,来去时自会把翼稍稍敛住,穿过这洞。这般情景,现在回想了使我何等憧憬。假如我案旁的窗不用玻璃而换了从前的纸窗,我们这蜜蜂总可攒得出去。即使撞两下,也是软软的,没有什么苦痛。求生活在从前容易得多,不但人类社会如此,连虫类社会也如此。

我点着了香烟之后就开始为它谋出路。但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叫它不要在这里钻,应该回头来从门里出去,它听不懂我的话。用手硬把它捉住了到门外去放,它一定误会我要害它,会用螯反害我,使我的手肿痛得不能工作。除非给它开窗;但是这扇窗不容易开,窗外堆叠着许多笨重的东西,须得先把这些东西除去,方可开窗。这些笨重的东西不是我一人之力所能除去的。

于是我起身来请同室的人帮忙,大家合力除去窗外的笨重的东西,好把窗开开,让我们这蜜蜂得到出路。但是同室的人大家不肯,他们说:“我们做工都很疲倦了,哪有余力去搬重物而救蜜蜂呢?”

忽然门里走进一个人来和我说话。为了不能避免的事,我立刻被他拉了一同出门去,就把蜜蜂的事忘却了。等到我回来的时候,这蜜蜂已不见。不知道是飞去了,被救了,还是撞杀了。

(选自《丰子恺散文》,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从第二段黑体的“才”字中读出了什么。

2.结合语境,品味第五段中的黑体部分“清楚地看见”“周密地拦阻”的表达效果。

3.细读第六段,完成以下问题。

(1)假如你是文中的燕子,你穿洞时为什么“把翼稍稍敛住”?请结合语境,描述你当时的心理。

(2)联系上下文,说说本段画线处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4.阅读第七段,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作者觉得为蜜蜂谋出路“不容易”的几点原因。

5.从全文看,如果删掉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文章结构也完整,但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不同?请说说你的看法。

解析:第1题就“才”字谈感受;第2题就两个短语“清楚地看见”“周密地拦阻”品味其表达效果;第3题(1)假如你是燕子,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第3题(2)说说画线句子的作用;第4题就其中的一个语段要求筛选并整合相关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第5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失误警示

1.没有读出字里行间的情感。

如做上文题时,部分学生将“才”“清楚地看见”“周密地拦阻”简单解释了事。没有品出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

2.“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对文本的曲解或误读。

2008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知心的礼物》:威老先生店里出现的那一情景和“我”在金鱼店里出现的这一情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你从中读出了什么?这个考题关注作者怎样表达。两个情景是有共同点的,孩子的淳朴(天真、幼稚)的天性非常相似;两个情景更是递进的,前一个情景对后一个情景产生了影响,爱心在传递,考题很注意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把握。本例子的最后一个题目也是要求学生综观全文。删掉最后一段,文章结构上是完整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做了交代,但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所以答题时要关注文章的整体性。

模拟训练

布袋莲

林清玄

七年前我租住在木栅一间仓库改成的小木屋,木屋虽矮虽破,却因风景无比优美而觉得饶有情趣。

每日清晨我开窗向远望去,首先看到的是种植在窗边的累累木瓜树,再往前是一棵高大的榕树,榕树下有一片田园栽植了蔬菜和鲜花,菜园与花圃围绕起来的是一个大约有半亩地的小湖,湖中不论春夏秋冬,总有房东喂养的鸭鹅在其中嬉戏。

我每日在好风好景的窗口写作,疲倦了只要抬头望一望窗外,总觉得胸中顿时一片清朗。

我最喜欢的是小湖一角长满了青翠的布袋莲。布袋莲据说是一种生殖力强的低贱水生植物,有水的地方随便一丢,它就长出来了。而且长得繁茂强健。布袋莲的造型真是美,它的根部是一个圆形的球茎,绿的颜色中有许多层次,它的叶子也奇特,圆弧形的卷起,好像小孩仰着头望天空吹着小喇叭。

有时候,我会捞上几朵布袋莲放在我的书桌上,它失去了水,往往还能绿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它的枯萎也不像一般植物,它是由绿转黄,然后慢慢干去,格外惹人怜爱。

后来,我住处附近搬来一位邻居,他养了几只羊,他的羊不知为什么喜欢吃榕树的叶子,每天他都要折下一大把榕树叶去养羊。到最后,他干脆把养绑在榕树下,爬在树上摘叶子,才短短的几个星期,榕树叶全部被摘光了,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在野风中摇摆褪色的秃枝。

我憎恨那个放羊的中年汉子。

榕树叶吃完了,他说他的羊也爱吃布袋莲。

他特别做了一根长竹竿来捞取小湖中的布袋莲,一捞就是一大把,一大片的布袋莲没有多久就全被一群羊儿吃得一叶不剩。我虽几次制止他而发生争执,但是由于榕树和布袋莲都是野生,没有人种它们,它们长久以来就生长在那里,汉子一句话便把我问得哑口无言:“是你种的吗?”

汉子的养羊技术并不好,他的羊不久就患病了;不久,他啊,也搬离了那里,可是我却过了一个光秃秃的秋天,每次开窗就是一次心酸。

冬天到了,我常独自一个人在小湖边散步,看不见一朵布袋莲,也常抚摩那些被无情断丧的榕树枝,连在湖中的鸭鹅也没有往日玩得那么起劲。我常在夜里寒风的窗声中,远望在清冷月色下已经死去的布袋莲,辛酸得想落眼泪,我想,布袋莲和榕树都在这个小湖永远地消失了。

熬过冬天,我开始在春天忙碌起来,很怕开窗,自己躲在小屋里整理未完成的稿件。

有一日,旧友来访,提议到湖边散散步。我惊讶地发现榕树不知道什么时候萌发了细小的新芽,那新芽不是一叶两叶,而是千株万株,凡是曾经被折断的伤口边都冒出四五朵小小的芽,使那棵几乎枯去的榕树好像披上一件缀满绿色珍珠的外套。布袋莲更奇妙了,那原有的一角都已经扑满,还向两边延伸出去,虽然每一朵都只有一寸长,更因为低矮,使它们看起来更加缠绵,深绿还没有长成,是一片翠得透明的绿色。

我对朋友说起那群羊的故事,我们竟为了布袋莲和榕树的重生,快乐得在湖边拥抱起来,为了庆祝生的胜利,当夜我们就着窗外的春光,痛饮得醉了。

那时节,我只知道为榕树和布袋莲的新生而高兴,因为那一段日子活得太幸福了,完全不知道它有什么意义。

经过几年的沧桑创痛,我觉得情感和岁月都是磨人的,常把自己想成是一棵榕树,或是一片布袋莲,情感和岁月正牧着一群恶羊,一口一口地啃吃着我们原本翠绿活泼的心灵,有的人在这些啃吃中枯死了,有的人失败了。枯死和失败原是必有的事,问题是,东风是不是再来,是不是能自破裂的伤口边长出更多的新芽?

(选自《林清玄散文》)

思考练习

1.读完全文,请你概括出布袋莲的两个特点。

2.“我”心系布袋莲,心情因它而变动。请补充完整“我”的心情变化。

可以欣赏湖中的布袋莲而开心

3.仔细琢磨文中最后一段,“情感和岁月正牧着一群恶羊,一口一口地啃吃着我们原本翠绿活泼的心灵”。请说说句中“恶羊”“翠绿活泼的心灵”的含义。

4.从文中看榕树自破裂的伤口边长出更多的新芽,获得新生的条件是什么?你觉得一个人要从失败中走出来的条件又是什么?

5.从这篇散文中,你感受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上一篇:第四节 表达方式的作用 下一篇:第二节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