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建筑业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时间:2022-03-21 03:08:26

浅论建筑业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摘要]建筑业安全管理措施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对经济效益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有必要首先分析我国建筑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借鉴一些发达国家提高安全管理的相关有效措施,由此提出完善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业 安全管理 经济效益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GDP年均以10%左右的速度迅猛增长,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对我国的财富增长起到了巨大作用。2005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3.4745万亿元,同比增长19.7% ,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018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5.5%之巨 ,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我国建筑业大力发展的同时,建筑领域的安全生产伤亡事故也在与日俱增,建筑业施工伤亡人数仅次于矿山业之后,名列第二位,这种严峻的局面,不仅在宏观层面对国民财富造成了巨大损失,阻碍了我国GDP的发展,而且在微观层面也大大削弱了建筑企业的正常利润,并严重威胁了众多相关施工参与者的生命安全。由此可见,建筑业安全生产的能力高低,会对国家、建筑行业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经济效益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何在保持我国建筑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又能够有效降低相关方的效益(利益)损耗呢?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建筑行业安全事故对经济效益的负面影响

回顾2005年,全国建筑业发生伤亡事故已经多达2288起,死亡2607人。再看2006年,据统计,2006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三级重大事故19起、死亡73人,分别比2005年上升72.7%和58.7%。全国有14个地区发生了三级事故。各事故类型死亡人数所占总数比例分别是:高处坠落占39.5%,施工坍塌占22.6%,物体打击占14.3%,起重伤害占8.1%,触电事故占5.9%,机具伤害占5%,其余类型占4.6%。发生的建筑施工事故仍然以高处坠落和施工坍塌事故为主,这两类事故的死亡人数占事故总死亡人数的39.5%和22.6%。

结合上述一连串令人触目惊心的伤亡数据之后,我们有必要做出一些反思:如果能够把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能力提高一点,安全事故也就会随之减少一点,这就会对我国GDP做出更大的贡献,国家及建筑企业的财富也会大幅增长,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保障也将得到显著提高。近年来,尽管我国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但是,施工伤亡事故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这就有必要针对我国建筑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三、我国建筑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政府对安全管理存在盲区

在政府机构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有些诸如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建设工程存在着政府行业安全管理职责不明、监管主体缺失,导致建筑施工安全处于失控状态,如2006年5月19日,大连开发区沈阳音乐学院分院的建筑工地发生了模板坍塌事故,造成24名作业人员被埋,其中6人死亡,18人受伤。这起事故暴露出施工企业违法违规分包、转包、施工人员未经安全培训上岗作业等严重问题,有关行政监管部门也没有及时纠正。

2. 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力度不够

有的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流于形式,责任制流于形式,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不到位,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三违”行为也经常发生。例如,北京西单西西工程由于存在严重设计和计算缺陷,因此导致“9.5”施工坍塌事故的发生,死亡8人,这些都与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力度薄弱有关。

3. 法规建设滞后

我国1997年颁布的现行《建筑法》,关于建筑领域调整的范围和对象,特别是有关建设管理和责任主体各方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许可、职责定位、行政处罚等方面的规定并不是不明确,有的内容与有关法律法规甚至出现冲突。与此同时,有的建筑安全技术标准及规范已明显落后,造成企业通过不规范竞争来达到低价中标的目的,安全投入也因此缺乏保证,随之潜伏了大量事故隐患。

4.教育培训不足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工大量涌向市场“门槛”较低的建筑业。目前,建筑业从业人员达4000万人,80%为农民工。他们之中的很多人未经培训教育就上岗作业,有的即使接受了培训,但往往流于形式,难以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这也是造成建筑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国外建筑业先进安全管理措施给我们的启示

1. 突出国家的法制管理

很多发达国家均以法制管理作为主要监管手段。以英、美为例.尽管两国都没有独立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但政府均通过实施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手段来规范建筑市场。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是国家的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构成一部分,政府把保证全国每个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作为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这些国家以国家职业安全为核心,颁布了很多详细而严谨的法规标准、技术条例,为建筑行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安全管理法律环境。

2.工程主体法律责任明确

据欧共体统计分析,63%的事故是因为在前期项目设计策划和施工准备阶段就存在缺陷,37%的事故则发生在施工阶段。可见,建筑业的危险因素不仅存在于施工过程中,而且更容易出现在施工规划和准备阶段。

在美国,1970年颁发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法》第5节规定,每个雇主必须为每个雇员提供没有对雇员造成或可能造成死亡或严重生理伤害危险的工作和工作场所;在德国,劳动局在1998年颁布的《建筑工地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业主必须负责工地所有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采取符合《劳动保护法》规定的各项安全措施。建筑师不仅需要对工程本身质量负责,还要对涉及安全的重要施工方案负责。要同协调员一起制定包含安全措施在内的施工方案,报送有关部门审查批准。业主委托协调员筹划建设项目的安全措施,参与项目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协调施工全过程的安全事宜。可见,在上述两国的相关法规中,对建筑工程主题的责任做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为今后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扫清了隐患。

3. 发挥行业协会的影响力

德国素以“崇尚生产高质量商品”而著称于世。该国有8个非盈利性建筑业行业协会,其职责是:拟定本行业的发展规划、制定行业标准、开展工伤保险和科研教育、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对安全专业人员进行资格认可、进行事故处理。不仅如此,德国还在《劳动保护法》第7条规定,每个企业必须加入所从事业务的行业协会,并缴纳工伤保险金,行业协会将针对安全事故频繁的企业提高工伤保险金,或者进行高额罚款,若某企业事故严重,最终将导致自己无力继续经营,从而退出市场。由此可见,行业协会影响力非常巨大。

4. 完善安全保险制度

按照美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工程项目建设前,业主和承包商必须办理相关强制性保险,否则不能从事相应业务。承包商交纳安全保费的多少,和其安全施工的业绩与信誉密切相关。承包商若具有良好的安全业绩和信誉,保费就会低廉,施工利润也就相应较高;反之保费高,导致施工成本增大,最后出现利润降低或者亏损,甚至还会出现保险公司拒保,最后失去主体施工资格。在这种法律规定的作用下,不仅承包商的安全意识非常强烈。而且保险公司出于自身利益,也对施工安全极为看重,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各方的安全意识,并致力于后续的施工项目执行中。

5. 健全安全培训制度

在德国,每个州和大城市都设有由当地政府出资创办的、涉及建筑等行业的职业学校。当某建筑公司需要招收新员工时,可通过行业协会来招工信息。年轻人若想从事建筑职业,需先和一家建筑公司签订委托培养合同,并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的考试,再进入当地的建筑职业学校学习从事为期三年的学习。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付学费,由与学生签订合同的建筑公司按月支付。在校三年期间,学生除了要学习理论知识之外,还有20%的时间要进行实习训练。总体说来,在德国建筑工地,几乎所有工种的工人均是通过职业学校培训过的技术工人,有着很高的专业素质。

五、我国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1.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制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本质就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和依法监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工作的主要方式,也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职责体现。

因此,我们应以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为重点,推进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创新。具体来说,首先,应该在我国建立起以安全生产基本法为主体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其次,需要依法建立相应的各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使安全生产工作有制度性保障。再次,应根据安全生产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和制定出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的中长期安全管理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预测性和指导性。最后,还要依法强化政府的安全生产监察工作,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维护生产正常秩序。

2. 提高行业协会的作用

目前,我国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处罚手段,一般只是体现在降低资质等方式上。被处罚人对此必然会尽力维护自身利益,采取多种“寻租”手段,从而使得处罚工作占用了大量精力,并收不到预期效果。并且,行政许可的有效性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而逐渐弱化。较之行政管理方,行业协会更加了解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因此,无论是行业内资质标准的设定、审批,还是依据有关行业内部章程对建筑施工方进行相应处罚,由行业协会为主导,实施起来会更加有效。所以,应该进一步提高行业协会的行政权力。

3. 大力推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由于我国建筑业的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是农民工,并没有城市户口,因此无法享受到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而他们正是最需要得到工伤保险待遇的高危工种人群,因此,应大力推行我国《建筑法》规定的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通过实施这一雇主责任险的法定制度,一方面,可以保证农民工的人身安全,缓解了他们的心理焦虑,另一方面,由于解决了后顾之忧,也会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从而为他们的雇主带来更多的利润。并且,还增强了雇用双方的融洽关系,符合我国目前的“和谐社会”理念,从而给我国社会增添了更多的稳定因素。由此可见,大力推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是一项“多赢”的举措。

4. 发展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事业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安全技能培训工作,对建筑业目前不容乐观的安全事故形势,有效制定和强制实施强制性培训教育的规定和办法,在明确政府及相关建筑企业的职责和任务的前提下,仔细分析农民工从业的条件、培训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考试考核方式以及违规处罚力度等。要积极引导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教育,设置相应的从业资格证,做到持证上岗,未经安全培训或培训考核结果不合格的人员,就不发从业资格证,不得上岗作业。并且,尤其要加大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新人员、转岗工人、特种作业人员(合称“三类”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力度,真正实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的理念,在维护了施工人员生命健康权益的基础上,也减少了建筑企业因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赔偿损失。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建筑施工行业协会.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GJ08-903-2003规范实施指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1.

[2]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辅导教材编审委员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

[3]卢国良,夏昭林.中国建筑业职业安全与卫生问题的探讨[J].上海安全生产,2004,(5):36.

[4]李艳,李锦华.国内外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2006.

(作者单位: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上一篇:论民事诉讼答辩状制度 下一篇:谈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