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财务地图

时间:2022-03-21 12:47:21

世博财务地图

在地贵如金的上海核心位置占有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世博会将只赚不赔

《财经》记者 王真/实习记者 凌馨

世博前夕,上海市民纷纷谈论一个意外的惊喜:每家将获得一张世博门票、一张价值200元的纪念交通卡、一张世博地图和一枚海宝小徽章,海宝是世博的吉祥物。

当地媒体纷纷以《俞正声开世博答谢单》为题,对此事做了报道,并援引俞的话说,这是为“感谢上海老百姓为世博会作出的贡献”。粗略计算下来,不包括发放过程产生的费用,这份“答谢单”耗资约18亿元。

对于庞大的世博预算来说,18亿元不算多。

根据官方公布,世博园区仅场馆建设费用就高达180亿元,运营费用达106亿元;世博园区土地动迁投入达400亿元;而场馆之外的世博配套工程,花费更是数以千亿元计。

钱从哪来

对180亿元场馆建设费用,上海市政府是这样安排的:政府出资71.5亿元,占投资额的40%;中央政府批准发行80亿元世博债券,约占投资额的44%;其余28.5亿元将由多种融资方式予以补充。

上海市政府成立了两家国有公司,作为世博园区建设项目运营实体:上海世博土地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世博土控)和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世博集团)。

这两家公司均发行了世博债,分别由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提供担保,并被数家保险公司迅速分担。世博集团在2005年4月发债人民币80亿元,世博土控则发了两次债,分别为30亿元和40亿元,为期10年,年利率4%。

运营经费106亿元,则完全需要通过市场来筹集。

上海世博会期间,整体财务收入预计为96.1亿元,包括门票销售、赞助、特许权、场馆出租等。以世博局宣布的7000万人次游客估计,因为实行无赠票制度,每张门票以160元计价,门票收入超过百亿元。

世博局还透露,赞助费目前已经筹措到70亿元,主要来自上海世博会的全球合作伙伴和高级赞助商,分别有13家和14家。除了可口可乐、西门子、IBM和Cisco外,其余20多家均是国企。

每家赞助企业具体出资多少,企业与世博局均未公开信息。有媒体报道,可口可乐公司作为全球合作伙伴,拿出5亿元赞助费(不包括其广告费用支出)。东航是第一家与世博局签约的赞助商,《财经》记者从东方航空公司了解到,东航主要提供的是航空客运和货运的世博专项服务。

特许零售店铺的销售,也是一笔不可小觑的收入。截至去年年底,有180多家世博特许产品生产商,8000多款商品,实现销售额31亿元。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商业管理服务部部长林声勇称,世博园区公共区域的零售可达10.5亿元。

林林总总相加,运营费用应该能收支平衡。

动迁预算400亿元

世博园区建设投入和收益计算则更为复杂。

世博场馆建设费用可能远不止官方公布的180亿元。世博土控的银行贷款情况或为佐证。2004年4月,上海世博会首批银企合作签约,中国工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上海银行共向世博土控提供55亿元人民币贷款。另外,在世博园区加紧建设的2008年,世博土控筹集银行资金125亿元,落实40亿元保险资金,运用40亿元信托资金,还获得市政府6亿元土地储备周转金拨入。此外,新签银团信贷额度协议500亿元。

世博土控工商资料并未公布城建项目投资具体数据。根据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的报告,仅世博园区土地动迁投入就达400亿元――此项不在官方披露的180亿元园区建设费用内。加上园区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世博村工程建设银行贷款利息支出、周边地区城市美化工程花费,世博土控所承担的世博会建设工程投入高达656.7亿元。

如此投入,会否被贴上“铺张浪费”的标签?但事实上,世博园是只赚不赔的生意。

答案在土地上。上海有关领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世博会的投入要依赖土地的开发利用解决。上海世博园区规划用地范围是5.28平方公里,其中浦东部分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为1.35平方公里。上海是否能够从容做到“收支平衡”,主要看世博会的土地升值空间。

世博局有关领导曾在集团内部表示,世博园区土地的增值部分十分可观,收支平衡甚至盈余,有十分把握。

世博园区距离外滩不过5公里,“江景豪宅”,在上海滩是很好的卖点。黄浦江边的汤臣一品和中粮海景都卖到了每平方米10万元以上;就在世博园区附近,一个叫耀江花园的楼盘,现价也卖到每平方米3万-4万元。

而大量基础设施齐备的世博园,在世博结束之后,5.28平方公里的土地,除了保留少量的场馆之外,其余将用于商业开发。

财务平衡悬念

2003年为世博园区动迁腾地工程而成立的世博土控,主要依靠债务融资。随着世博园区主体项目建设进度的推进,其负债规模迅速扩大,其债务结构以商业银行长期借款为主,加信托贷款等。资产主要是世博园区在建项目,而随着世博园区主体工程项目的相继竣工完成,其资产规模也快速扩张。

根据工商资料,截至2008年末,世博土控资产总额427.53亿元,负债总额326.6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100.60亿元。2008年经营性净现金流为-51.88亿元。

目前,以世博土控为轴心的世博园区建设,详细的账目尚没有公开。世博土控,能否实现盈亏平衡呢?

上海2010年世博会提出的目标是“最精彩、最成功、最难忘”,运作的原则是非盈利性和可持续性,财政平衡居于次要地位。上海市政府下达给世博土控的任务是“如期完成建设任务”,而不是以企业盈利为主要目的。

早在申办上海世博会期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就承诺为上海世博会提供财政支持,并成为最终担保人。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财政局,也做出了相应财政支持承诺。这些财政支持主要包括:在世博组织方各项收入实现以前,采取预支方式保证上海世博会的各项支出。世博会如出现超支,将负责予以弥补。

而上海世博会的运营主体是100%国资的世博集团和世博土控,风险承担的主体最终是上海市财政。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李清海认为,根据历届世博会经验,如世博有限公司不将成功和质量的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最终的亏损将是可能的。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当时联邦政府同意申办的前提条件是:世博会必须达到财政平衡,不给联邦财政增加负担。结果汉诺威世博会仍亏损10亿美元。

研究人员究其原因,归结于以下几点:(1)运营主体汉诺威世博有限公司的参股比例、风险承担比例及监事会中的席位分配没有分散风险。(2)参观人数远低于预期。(3) 世博会的其他销售收入,如赞助、特许经营和捐赠等不尽如人意。(4)世博会的支出无有效控制。

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是否能够达到官方预期的7000万人次,尚有不确定性。连世博会的总设计师吴志强也无法说出7000万名游客预期的依据。从开幕后几天的情况看,完成这个目标,有一定难度。主要原因未必是人流,接待能力更受考验。

赞助费最终获得多少尚待揭晓。园区建设和运营费用的超支情况,似乎更难以控制。

不过也有人表示乐观。上海世博会财务顾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全球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特黎(James S.Turley)说:“上海世博会能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定会比事先预计的多得多。”

昂贵的配套工程

除造价高昂的世博园之外,以世博为名的一系列配套工程也创造了天文数字。

此前,有媒体以“史上最贵的世博”为题,为世博算账总投资达4000亿元。今年两会期间,上海市长韩正回应,上海方面依照国务院批准的额度进行世博建设。世博园区建设180亿元,世博运营106亿元。

两种说法的区别在于前者包括了以“世博配套工程”名义进行的投资,而后者指世博园区本身的建设和运营。

上海市重大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处的官方网页,公布了《世博园区及外部配套工程汇总表》。这些项目的投资总额,从公开披露的信息可做大致推算。

2001年以来,仅安排在“上海重大工程建设投资”项下的总投资额就高达9100亿元,其中2006年至2009年为6000亿元。

围绕世博保电工程,国家电网上海公司投资逾155亿元。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也分别投资33亿元、70亿元、110亿元,进行通信基站等设施的改造和升级。

对外宣传、安全保卫、运输配套、语言服务等“软件”,亦是举办世博会必不可少的投资项目。据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一位负责人介绍,在迎世博过程中,该区仅用于安保技术提升的投资额就达18亿元。

以“迎世博600天行动”为名的一系列市容改造工程同样耗资不菲。这一行动于2008年10月启动,主要包括城市绿化、路面积水清理、户外广告整治等一系列工作。其中投资较大的是信息通信架空线梳理,在2010年,上海630公里道路架空线(架设在城市道路上空的线缆)全部入地,当时预计投资额达125亿元。

一些民生工程也被纳入“世博”名下。政府部门数据显示,以改造中心城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为内容的“迎世博上海中心城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项目”,在2007年至2010年间的投资总额,达46.5亿元。

在世博会的一系列投资中,上海市国资委下属企业――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下称上海城投)是重要的运作平台。截至今年1月,该公司共承担了60余项世博重大配套工程,以及其他一些非重大工程的相关项目,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

截至2008年9月30日,上海城投的注册资本,已经从成立之初(1992年7月)的10.2亿元增加到目前的204.06亿元。■

上一篇:房地产调控 忌急功近利 下一篇:日本世博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