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NGO参与劳工政策建设的途径

时间:2022-03-20 11:21:33

论我国NGO参与劳工政策建设的途径

摘要:近年来我国NGO的蓬勃发展,为劳工政策的繁荣搭建起了有利的平台。现阶段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期,劳动者和企业方二者间的纠纷和矛盾频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需要我国劳工政策建设的良性发展,而在此过程中,NGO作为社会发展的一股新力量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我国NGO参与劳工政策的建设主要体现在源头参与政府制定劳工政策,参与劳工政策建设和监督中。

关键词:NGO;劳工政策;途径

上世纪末开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而与之相适应的是我国政府开始进行的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的大部制行政体制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等一系列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从宏观上确立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总体发展目标模式。

一、我国NGO的发展现状概述

1995年在北京召开了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这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中,NGO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别与公权力代表——政府部门和私人权力代表——企业的第三支代表社会自治的力量进入到了国人的视野。NGO是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缩写,直译为“非政府组织”,NGO的内涵界定,在国际和国内学术界还存在较大的争议。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目前我国学术界比较通行的观点是:“即满足下列基本条件的组织均可以视为NGO:政府体系之外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不同程度的独立性和自治性、志愿公益性的正式组织。”①

二、我国劳工政策建设的现状分析

“切实尊重和保障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各项权益,建立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发展和谐劳动关系”。②当前,我国的劳动关系总体上来说还是协调稳定的,但随着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多种所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关系之一——劳动关系逐渐凸显其重要性。同时我国的劳动关系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劳资之间的利益分化和利益矛盾凸显,由此产生的劳资冲突频繁不断,劳动争议案件大副上升,特别是集体劳动争议持续激增,已经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现阶段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首先就必须构建完善、科学的劳工政策。

对于劳工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还存在一定的争议,目前比较认可的主要包括受企业雇佣从事生产一线等体力劳动的人员以外,也包括收入比普通工人丰厚,地位比普通工人优越的职员。就我国国情而言,广义的劳工定义更符合我国现实,更具有理论研究意义。故,我们采用广义的劳工概念,既劳工不仅包括主要从事生产和直接体力输出的普通工人,也包括从事管理工作和脑力输出的职工。可将劳工政策界定为国家(政府)或法定社会团体通过立法来提供制度化的权益保障和服务介入市场以增进劳工权益的政策。③劳工政策的外延主要包括:工资标准协商制定制度、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工作条件监督、劳资纠纷调解、就业指导、职业技术培训等。具体而言劳工政策的核心部分是劳动关系的政策,其主要问题在于劳工权益的保护。总之,在现实国情中我国的劳工政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随着经济和社会各方面条件的变化处于动态地调整过程中。

三、NGO参与我国劳工政策建设的途径分析

我国NGO主要是以提供服务、交流、宣传和培训等活动为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中介性、协调性作用。它与政府的共通之处在于二者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劳工政策涉及到的是我国最广大的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就是社会的公共利益。所以虽然劳工政策建设的主体毫无疑问是政府,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政府职能也在不断的调整中。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从调整政府职能入手,在劳工政策的决策和执行中允许和鼓励NGO参与其中,使劳工政策的决策更科学,执行方式更灵活,监督更民主。我国的NGO从90年代中期发展至今,已经初具规模,其中关注劳工政策的既有企业方代表(如:中国企业联合会),有工人方代表(如:工会),还有一些新兴的民间劳工性质的协会(如:“打工族文书处理服务部”和“打工妹之家”。这些NGO在实践中各自的领域内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来影响政府相关劳工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可以预见在今后和谐社会构建中NGO参与劳工政策建设必将大有可为。

首先,NGO源头参与我国劳工政策制定能促进服务型政府劳工政策制定的科学化。目前,我国关注劳工政策的一些主要NGO已经介入到了政府劳工政策的制定中来,如《劳动合同法》早在草案的制定和公开征求意见工作中,我国的工会组织就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把职工的意愿和建议反映到立法机关,努力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立法机关收到的近20万条各类意见中,职工的意见占了约七成。如:半官方色彩的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雇主工作部 代表企业组织和企业界参与对《行政许可法》、《集体协商规则》、《排污收费标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订,提出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等《劳动法》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但是,目前能有效介入到劳工政策制定中的还只是一些有官方背景的大的NGO。如何将更多代表社会新兴阶层的民间劳工组织纳入到政府劳工政策制定中来,广泛吸取相关利益群体的民意,使劳工政策制定更科学,还需要政府发展制度化的参与途径。

其次, NGO在各自领域以多样化的方式参与劳工政策执行能促进政府劳工政策执行的效率的提高。劳工政策的执行需要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者的有机配合和有效互动。这就需要代表企业和劳动者利益的NGO在各自领域内积极发挥作用,参与到与劳工政策执行方式的建设中来。如:在经济发达国家中企业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以期回报社会。现在很多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每年都要向外公布其企业公民责任报告书,这些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客观上提升了企业的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而这些对其业务发展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国政府也正在推动着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其中,中国企业联合会是我国第一个组织推动 “全球契约”精神在我国发展的社会组织。从实践经验来看,要想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劳工权益状况,除了需要政府发挥职能外,也需要NGO以及工人的多方力量参与,共同来监督企业,推进符合各方利益的劳工权益保护体系的建立。

最后,NGO在各自领域多视角对劳工政策的执行进行监督能促进劳工政策执行监督的民主性和全面性。劳工政策在社会中实现其协调劳动关系的作用的重点是保证其有效落实,这就需要在劳工政策的执行中除了政府相关部门的执法监督外,代表企业方和劳动者方利益的NGO也要积极参与,对劳工政策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实践表明,在劳工政策实施过程的监督中仅仅依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对劳工的保护和维权都是事后的,解决劳工问题,还需要在场的组织,即工会或其他劳工组织。目前一些新兴的劳工性质的NGO就是部分劳动者群体建立的维护自身合法劳动权益的“自救组织”。如:珠三角地区类似专为外来工维权的NGO组织已达数十个,主要致力于为珠三角数千万民工处理欠薪、工伤等劳资纠纷。(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参考文献:

[1]贾西津.中国公民社会和NGO的发展与现状.中国基层民主发展报告:2002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3 .

[2]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乔健.加强对转型时期劳工政策的研究.《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康晓光、冯利.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注解:

①按照以上标准,我国的NGO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人民团体、民间组织、未登记或转登记团体(工商注册等)。其中,民间组织是我国NGO的主体和核心。在民间组织中,又可以用国际上是较为流行的分类方法:按强调活动领域这一标准将NGO分类为慈善公益类NGO、环境NGO、人权NGO、妇女NGO等。

②《王兆国在全总十四届十一次主席团(扩大)会议上的讲话》,[OL]中华全国总工会网站,

③乔健:加强对转型时期劳工政策的研究,《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上一篇:刑事司法中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区分 下一篇:论近代刑法和刑法观念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