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阅读教学中的“精”“少”“活”

时间:2022-03-20 05:57:36

浅析阅读教学中的“精”“少”“活”

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要看教学效果,还要看通过什么途径,采用什么方法来取得效果,因此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必须立足于创新,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找路子。课堂教学的好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因此,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中贯彻“精”“少”“活”。

一、精

精指的是教学内容精,准确地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还要精心设计教案,对课文的思想性、知识性都要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然后进行精加工,同时要精心设计板书和问题。只有做到这四个“精”,对教材掌握才能由懂到熟到融会贯通,心领神会。有条理的板书不仅可以理清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一目了然,心有所悟,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课堂上精辟的语言分析归纳,提出问题,讨论总结,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一语道破的效果。

一篇课文,一般是由若干段落组成的。有些课文,有明显的重点段,抓住重点段精心指导,就可以拨通全篇;有些课文的段落呈并列式结构,段落之间无轻重之分,也可抓住有代表性的一段精心指导,其余各段则需略加指点即可弄通。

《再见了,亲人》一课,前面三个自然段,分别写志愿军与老大娘、小金花、大嫂话别。三段的写法大体相同,都是通过回忆某些事来抒发中朝人民用血肉凝成的深情。教学时,笔者只精教第一段,并从第一段中总结出一种写法:记事抒情第二段、第三段则让学生自学,了解这两段记了什么事、抒了什么情,然后朗读几遍。这样教,时间省了,学生的收获反而更多。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能精导一段拨通全文的课文亦有不少。低年级的许多童话课文,故事情节大都有三次反复的特点,教师可重点指导一段,其余则只需稍加点拨。中高年级也有不少课文,其内容的段落结构相似。

二、少

少指的是抓住一句,串联整个一篇课文。课文是由诸多句子连缀而成的,这诸多句子,在课文中的地位不是平分秋色,而是有主有次的。有些文章的作者,常常在文中精心安排了关键句,或揭示题旨,或点明中心,或概括内容,或凝聚情感。抓住这些关键句,就等于提起了衣服的领子,以一句串联全篇。

《海底世界》一课,篇末有单独成段的总结句。这个总结句,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也揭示了文章的层次和思路。备课时,笔者抓住这个总结句分以下几步设计:1.自读全文,画出概括全文内容的一句话:“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2.从这句话中画出两个重点词语:“景色奇异”、“物产丰富”。3.找一找,课文哪些自然段写海底“景色奇异”,哪些自然段写海底“物产丰富”(课文正是分以上两部分内容写的)?4.想一想:海底“景色奇异”,“奇”在什么地方?海底“物产丰富”,课文写了哪些物产?从哪些地方看出“丰富”?这样抓住一句话来教,就把全文联结成一体了。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能抓住一句串联一体的课文也有不少。《草原》一课,有“蒙汉情深何忍别”的句子,这“蒙汉情深”就是提挚全文情感线索的关键句;《落花生》一课,有“人要做有用的人”这样的句子,这是理解课文喻意,捕捉课文中心的关键句;《千里跃进大别山》一课,有“狭路相逢勇者胜”一句,抓住这一句,就抓住了课文的纲。教句子,不在多,而在于精。精教一句,胜过泛教十句。

三、活

活指的是紧扣一词,教活一课。小语课文,常常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这些关键词语,或者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或者点明了文章的情感,或者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者暗示了文章的思路。备课时找准一篇课文的关键词就可以紧扣这个关键词来教活整篇课文。

《田忌赛马》一课,结尾处有“转败为胜”一词,这一关键词语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提示了课文的思路。

教学时,笔者紧紧抓住这个关键词语分以下几步设计:1.让学生自读全文,找出能概括课文内容的关键词(“转败为胜”)。2.再让学生找出哪些段落写田忌赛马的“败”,哪些段落写“胜”,进而给课文分段。3.分析“转败为胜”的经过和原因。这样抓住一个关键词来教,仅30分钟就教完了全文,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理清了课文思路,明确了课文中心,掌握了重点词语,一举数得。剩下来的时间,便进行片断练习。这样紧扣关键词教全篇,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整体感强,学生学了印象更深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可紧扣一词来教活一课的课文有不少。有些课文,课题就点明了关键词。如《精彩的马戏》,可紧扣“精彩”一词来设计;《珍贵的教科书》,可紧扣“珍贵“一词来设计;《富饶的西沙群岛》,可紧扣“富饶”一词来设计;《全神贯注》一文,可紧扣“全神贯注”一词来设计。以一词带全篇,全篇皆活。

语文教育源远流长,小学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涉及的问题极为广泛,对它的研究与认识永远不会完结终止。我们常说“教无定法”。多样性,是语文教学方法的特点之一。因此,对于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除上述三种方法外,还有许多。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时候,要认识到这些教法都不是尽善尽美的,都有其积极与消极的一面,在教学时就应该使各种方法互相补充。应该承认,对阅读教学的规律,我们的认识还是很有限的,阅读教学的创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不断地摸索和探讨。总之,几种教学方法,只有根据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材实际,根据所带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有主有次,科学合理的组织并综合运用,才能收到卓越的功效。

上一篇: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品读中感悟提高 下一篇:“偷来一笔”也“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