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金融IG卡应用推广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2-03-20 12:13:32

天津市金融IG卡应用推广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摘要:当前,我国金融IC卡应用推广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本文以天津市为例,分析了金融IC卡发展现状及其应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IC卡;支付体系;电子支付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13)01-0048-02

2011年上半年。人民银行先后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银发[2011]64号,以下简称“64号文”)及《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选择部分城市开展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应用工作的通知》(银发[2011]129号),标志着我国金融IC卡应用推广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天津市作为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应用试点城市,在金融IC卡发卡、受理环境改造以及行业应用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与此同时在从磁条卡向IC卡迁移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一、天津市金融IC卡发展现状

(一)金融IC卡发卡量逐步上升。实现磁条卡到芯片卡平稳过渡

2012年以来,根据“64号文”制定的全国银行卡芯片迁移工程总体目标要求,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组织协调天津市各商业银行加快系统改造进度。尽快实现IC卡发卡的既定目标。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天津市分行、滨海银行、天津银行均已经具备了发行金融IC卡资格并陆续实现发卡,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天津地方性商业银行也在陆续向人民银行提交IC卡发卡资格申请。截止2012年12月末。天津市累计发行金融IC卡410万张。占全市银行卡总发卡量的4.5%:2012年第四季度新增发行金融IC卡近60万张,占第四季度总发卡量的28.76%。

(二)逐步完成终端改造,构建完善受理环境

受理环境的改造是实现银行卡联网通用的基础工作,也是金融IC卡推广应用的前提条件。从2011年开始,人民银行督促全国各地加快受理环境的改造进度,并针对POS终端改造组织开展了全国范围的银行卡联网通用专项检查工作。截止2012年12月,天津市POS终端保有量为98383台,已全部完成金融IC卡受理改造。已改造POS终端中有13833台可受理非接触式IC卡;ATM终端保有量为6572台。其中6368台已可受理金融IC卡,改造率达97%。按照“64号文”要求,2012年年底前必须完成全部POS及ATM终端的受理改造工作。

(三)积极拓展行业应用。促进金融服务民生

一是在交通领域,由中国工商银行天津市分行、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与天津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三方共同合作发行的“津通卡一牡丹交通卡”是在天津市发行的首张真正意义上的金融IC卡,“津通卡”在IC芯片中包含交管应用区和金融应用区,交管应用区记录驾驶员信息。金融应用区实现金融贷记及电子现金功能。截止2012年6月末,“津通卡”在天津发卡量已超过120万张;二是在医疗服务领域。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发行的社会保障卡在民生应用方面推出的“中银医达通”开拓了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新思路。“医达通”应用通过中国银行业务系统与医院诊疗系统、社保中心信息系统的互连,实现网上签约、自助查询、挂号缴费等功能,为天津市民看病就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也为其它城市社会保障卡应用推广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经验:三是在一卡通服务领域,天津城市一卡通公司与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开放天津市市政公用服务领域跨行业受理PBOC2.0标准金融IC卡,此次合作标志着天津市推进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应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金融IC卡发卡量增速相对缓慢

2012年以来虽然天津市金融IC卡发卡量呈现递增趋势,但从季度发卡量统计数字上看。天津市季度新增IC卡发卡量在季度新增银行卡发卡量中的占比提高相对较慢。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天津市各家地方性商业银行均还未取得金融IC卡发卡资格。目前天津银行已经获得发行金融IC借记卡及金融IC贷记卡的资质,其它几家地方性商业银行正在积极进行系统建设与改造并计划在2013年年初提交金融IC卡发卡申请。二是已经具备金融IC卡发卡资格的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多数处于观望状态,即便是开始发卡的金融机构考虑到IC卡发卡成本较高或者行业应用尚不成熟等因素也仅仅是停留在试发阶段。

(二)金融IC卡使用率较低

我国目前处于磁条卡到IC卡的过渡时期,已经发行的金融IC卡均采用芯片加磁条的复合型介质。然而在金融IC卡用卡方面,IC卡芯片中借贷记功能的使用频度明显低于磁条,而IC卡中电子现金小额支付功能的使用率更是微乎其微。经过调研发现IC卡使用率较低的原因,一是针对金融IC卡应用宣传培训力度不够。首先是持卡用户不了解金融IC卡的特性和功能。还未养成从刷卡消费到插卡消费的习惯和意识。其次是商户收银员操作技能培训不到位,虽然POS终端可以受理IC卡但收银员还是优先选择磁条受理方式导致了IC卡的降级使用:二是金融IC卡应用范围受限,天津市除了应用于医疗领域的社保IC卡和交管领域的津通卡之外。其它应用场景还在建设之中。待城市一卡通公司对其受理终端全部改造完成之后,相信支持非接触式电子现金功能的金融IC卡使用率会有明显改观。

(三)金融功能与行业应用关系问题

金融IC卡相对于传统磁条卡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其存储容量大,通过在芯片中加载多个应用实现金融功能与行业服务的并存。截止2012年12月底,天津市发行的芯片中加载金融功能的金融社保IC卡共计216万张。其中激活金融借记功能的共计76万张,激活率仅为35.2%。多数持卡用户把金融社保IC卡仅作为看病就医的凭证,而忽略了其具有的金融借记功能:同样在交管领域,驾驶员通常使用津通卡缴纳违章罚款而很少会把其作为贷记卡进行日常消费。金融IC卡顾名思义是以金融功能为主体的银行卡,加载行业应用是以金融功能为基础的扩展服务,从而实现金融服务民生的最终目标,因此处理好IC卡金融功能与行业应用的关系,安全、合理、有效地将多个应用整合到一起是目前急需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三、进一步推广工作的政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环境

从磁条卡到金融IC卡的迁移过程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变革和硬件环境的改造,更重要的是社会公众在用卡习惯和用卡意识上的转变。因此要把宣传工作作为金融IC卡推进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开展,借助电视、广播、网站、报纸等多个渠道提高社会公众对金融IC卡的认知程度,加强金融IC卡安全性和行业应用等优势宣传,使社会公众学会并从主观上愿意使用金融IC卡。

(二)打破行业壁垒,实现互利共赢

金融IC卡在行业应用拓展方面的瓶颈往往不是技术实现上的困难而是在合作机构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突破此瓶颈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在政府积极引导、人民银行组织协调下。各方参与机构以市场为导向制订出利益均衡、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合作方案。同时在合作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两个核心原则:一是要把持卡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技术上保证用卡安全,在制度上规避用卡风险,切实做到金融服务民生:二是要保证合作模式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严格按照PBOC 2.0规范统一标准,实现市场共建与互换,避免出现“多应用多标准”的资源浪费以及各自为战的垄断局面。

(三)借鉴先进经验,勇于创新实践

金融IC卡在全国各地的成功应用案例已有很多,例如上海地区的标准化菜市场对非接触式金融IC卡的受理、广深铁路动车组线路上应用金融IC卡自助购票乘车等。在金融IC卡应用拓展过程中要针对成功应用案例的合作模式进行学习和借鉴,并在此基础上善于挖掘市场需求,在交通、医疗、通信、校园等多个领域进行产品和技术创新。特别是在移动支付方面。将PBOC 2.0标准的借贷记及电子现金功能与手机通信、互联网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智能手机的远程和近场支付是未来金融IC卡应用发展的新方向。

课题组组长:王强

课题组成员:何军

吕浩

上一篇: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工作思路 下一篇:浅谈学生管理中心理健康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