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职和本科“3+4”现代职业教育衔接的探析

时间:2022-03-20 08:46:17

江苏省中职和本科“3+4”现代职业教育衔接的探析

摘要:中职和本科衔接模式是培养基于本科层次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机制,该机制目前存在一些衔接上的不足,需要确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互相认证的政策,打通职业教育的向上通道制度;需要加强中职和本科职业专业建设的衔接;需要依据江苏的产业发展进行中职和本科职业教育的衔接,使学生获得更多学习机会,从而成为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关键词:中职;本科;衔接;现代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233-02

一、引言

当前,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低成本粗放型的发展过程后,面临着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压力。而在实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过程中,大力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技能和文化素质是实现转型的重要人才条件。因此,培养高素质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人才成为当今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企业内部的一线职员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才能胜任正在面临的工业转型。为此,国家先后推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政策,加快现代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的发展。

江苏省在2012年也进行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相关建设,启动了中职与高职,五年一贯制,中职与本科等衔接的多种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其中,被称为“3+4”的中职与本科直接衔接备受关注。该衔接模式是指学生就读中职3年然后接续本科4年,同时进行职业教育与普通高校的专业和课程衔接;以本科高校公办普通高校作为主导,与对接中职学校进行分段合作培养应用型专业学生,满足社会急需的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西方发达国家如英、德等国的职业教育历经近百年的发展,在理论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相互打通了最高层次教育的认证通道,实现了终身学习的心理需求。

目前,我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教育进入了探索阶段,在国家政策规划下,各类普通高等学校和职业学院也进行了联合,打通了学生成才的通道,促进了中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有机衔接,这对国家、区域经济和中职学生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江苏省中职和本科“3+4”现代职业教育衔接出现的问题

现在,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有四种主要制度,即对口招生制度、五年一贯制制度、专科转本科制度以及分段培养制度。四类衔接模式中,中职与高职教育项目衔接所占比率最大,约占项目总数的一半左右,最近两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2014年以来,现代职业教育建设试点在江苏省得到快速的发展,项目增加到422项,其中,“3+4”中职与本科衔接大约增至94项,招收中职学生达4450人。

在这个具有创新的职业教育体系中,采取扬长避短的教学措施,项目的共建由学校共同努力,建立相关专业的职业教育品牌,从而促进人才的培养和现代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我们认识到衔接过程的重要性,但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这种职业教育在新的探索中,也出现了一些暂时的问题。

1.中职本科衔接的职业教育缺少顶层设计,还存在不被认可的社会现象。我国是历史久远的国家,崇尚“学而优则仕”,比较轻视现代职业教育。虽然我国以及江苏省制定了一些政策来提升职业教育,使得职业教育的地位有了一定改观,但职业教育的生源和学生就业方式无法与普通教育相比。

虽然职业院校的规模较大,但是它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类似的相关职业教育,仅仅被认为是普通教育的一种补充。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改变职业教育在社会教育中的地位,这也是职业教育培育高素质人才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中职本科衔接中存在招生不协调。目前,中职和本科“3+4”分段培养的学生招生全部由中职学校完成,本科高校没有参与,使得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本科高校虽然负责学生4年的培养,但不能掌控生源的质量,为学生今后是否适应高校学习和顺利就业埋下隐患。

中职和本科衔接的整个过程前后贯通,本科高校在对学生4年的培养中,生源的质量将会关系到职业教育目标能否实现。较低的生源质量将会直接降低人才培养的合格率。因此,招生环节缺少本科高校的参与,不仅不能确保学生的质量,也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培养。

3.中职本科衔接在专业建设上缺少协调性。江苏省内的普通本科高校在专业建设和招生方面有着成熟完善的体系,并且有着完善的教学条件,这些远远强于中职学校,这是无可辩驳的。中职学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办学经验、师资力量,还是教学成果、实验与实训条件,都远远弱于普通本科高校。中职和本科的衔接过程中,各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是按照职业人才培养的前后贯通,这就要求中职和本科在相关专业建设上做到前后贯通和相互协调。

由于中职本科高校可能隶属于不同行业或行政部门,这些部门对管辖的所属院校在人力和物力上要求不同,从而使专业名称一致的中职和本科高校在职业教育和专业培养上对相关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和实训条件具有显著不同要求,给职业教育的衔接造成一定的困难。

4.中职本科衔接在毕业生就业上缺少协调。毕业生就业是衡量职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中职本科衔接的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和产业转型的高素质职业人才,由于中职在培养阶段只负责招生,不参与学生就业活动,导致就业的压力全部落到普通本科高校,因而肯定不如普通本科高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视。

中职本科衔接的过程中,应该使高校尽可能参与到对学生的教学管理以及招生就业的相关环节,否则将会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会脱离企业对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需求。

三、促进江苏省中职和本科“3+4”现代职业教育衔接的对策

1.确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互相认证的政策,打通职业教育的向上通道制度。职业教育一直不被重视的重要原因就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没有相等的地位,导致两类学校的毕业生的毕业学历没有相互认证的机会。(1)制定相关的相互认证的国家或省内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使两类教育的相关学生可以相互贯通地进行学习,从而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间的沟壑,提高职业教育在社会企业中的地位,这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前进方向。为此,就要求江苏省在推进职业教育的时期,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使学生的各个人生阶段都有在普通和职业学校交互学习的机会。(2)在法律和法规的宏观层次上,制定中职和本科衔接的设立与撤销的各项规章,完善职业教育的专业目录,实现专业衔接在政策上的统一和标准化。(3)制定公共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使职业学校和普通本科高校在专业学制上有规范的标准。制定中职和本科衔接相关的招生和毕业规范制度,建立公平公信的社会信誉。

2.加强中职和本科职业专业建设的衔接。“3+4”中职和本科专业上的衔接,就是要求职业技术教育在专业建设上完善和规范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推动中职和本科两个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专业课程、专业方案和专业目标等方面的贯通衔接。(1)加强专业课程和专业方案衔接。要求中职教育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使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进入本科高校的学习能力。(2)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本科院校要关注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改善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培养地方上所急需的应用型高技术人才。同时,要主动参与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参与专业教学和学生培养环节。(3)加强衔接过程中学生质量的考核体系。建立每个学生中职和本科间教育质量衔接档案,每个人都要进行相关的专业和技能考核,通过考核的学生才能进入本科开展进一步的学习。同时,本科高校也要进行必要的笔试和面试,多方位地进行考核,防止滥用中职和本科的衔接职权,保证衔接过程中的生源质量。

3.中职和本科职业教育的衔接还要依据江苏经济产业的发展。(1)依据江苏省的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中职和本科教师的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就需要更加专业的高校师资队伍,而职业教育中的中职和本科师资队伍的培养,是个持续的系统工程。中职学校要根据本校专业特色和教师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不同专业的培养和发展计划,甚至可以联合社会中的企业,建立相关专业的实践基地,不仅使教师了解和提高相关实践技能,也可以激发他们的科研和创新积极性。(2)依据江苏产业发展,开展现代职业教育。社会和企业上需要哪类高水平的职业人才,我们的职业教育就要培养该类人才,使培养的人才可以立刻服务于企业和社会,也推动应用型教育制度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中职和本科通贯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对实现中职和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社会价值,因此,加强和完善中职和本科职业教育衔接,将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的符合需要的高素质职业人才。这种新的职业教育制度在经济转型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努力建立相关制度,推进中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共同衔接,为学生打通职业成才的通道,让学生获得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机会,提高为国家发展和社会服务的本领。

参考文献:

[1]黄小璜,杨燕,刘麟.“3+4”中职――本科衔接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27):28-30.

[2]李海宗,陈磊.德国职业教育衔接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2,(9):100-106.

上一篇:让英文绘本走进孩子的世界 下一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高星级饭店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