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企业创新

时间:2022-03-20 04:57:36

论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企业创新

【摘 要】演化经济学是近年来兴起的经济学流派,它综合了自然科学、生物进化、博弈等领域的思想方法与研究成果,将技术变迁和创新视作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它的发展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管理现象与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文章从演化经济学的观点出发,主要以熊彼特、纳尔逊和温特的创新思想为基础,试对现实生活中企业的创新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企业创新;创新思想;演化经济学

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创新成为了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要素,更成为了企业在商业竞争中重要的制胜因子之一,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与推进以及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演化经济学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它综合了自然科学、生物进化、博弈等领域的思想方法与研究成果,对经济现象与行为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由于演化经济学是从动态演化的角度对企业行为进行分析,因而对现实生活中企业的创新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与意义。

一、演化经济创新理论

(一)熊彼特的创新思想

奥地利学者熊彼特是第一位将“创新”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的经济学家。《经济发展理论》是他在1912年出版的代表性书目,在书中他独树一帜地提出了“创新理论”并于以后的研究中不断丰富与完善他对创新理论的研究,194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一书是熊彼特“创新理论”体系完全建立的标志。

熊彼特把创新看作是经济变化过程的实质因素,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他认为,创新就是将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以新组合的形成投入生产之中,这种形式包括五个方面:生产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工艺和技术;开拓新的市场;发现新的原料供给来源;新的组织形式。

借用生物学相关理论,熊彼特认为,从静态的角度看,创新代表着企业自身能力的增长,这种增长从生物学层面看是静态的、定向的。而从动态的视角出发,创新则是企业为了赢得市场竞争而追求的目标,贯穿于企业间动态竞争的过程,创新的生死存亡也是由市场竞争决定。

(二)纳尔逊与温特的创新思想

《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是“新熊彼特”学者纳尔逊和温同著作的,此书于1982年出版后,在经济研究中迅速兴起了对演化观进行研究的热潮。纳尔逊和温特借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思想来研究企业问题,提出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获胜,需要不断开拓创新,突出企业优势,发挥所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纳尔逊和温特在书中提到的核心概念是“企业惯例”,该概念犹如生物学中的“遗传基因”概念,在经济变迁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认为,企业惯例就是创新的基础,通过对企业惯例进行修正、舍弃或者革新,在“搜寻-变异-选择”的过程中便形成了创新。

1. 创新的动力

基于达尔文进化论中物竞天择的基本思想,纳尔逊和温特认为经济市场环境如同生物环境一样,生物“自然选择”与优胜劣汰同样适用于市场环境,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较好适应竞争并能够获得较高利润的企业将脱颖而出,并发展壮大,而无法适应竞争且不能制造利润的企业就将逐渐失去市场生存能力终而被市场所淘汰。企业要在市场中生存下来,需要不断开拓革新,突出企业优势,发挥所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市场地位。因此,企业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市场环境的压力。对于环境压力推动下的企业创新,纳尔逊和温特指出:“在某些情况下如企业利润低得无法忍受时,企业被迫搜寻新技术及新的组织形式,由此导致企业创新的发生。”

2. 创新的生成

在市场形势与竞争环境的双重压力下,企业对创新的需求得以出现,为了满足需要,企业开始“搜寻”,这种行为体现于企业在现有的技术或惯例中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即是对当前企业惯例进行舍弃、修正或者革新。

纳尔逊和温特认为,企业惯例意指企业一切有规律可循的、可以预测的行为方式。他们认为惯例是可以继承也是可以被选择的,若现有惯例在企业运行中反馈良好,那么这些惯例便会得到保存与继续使用;若惯例在企业运行中取得的效果不好,则这些惯例就将被改变甚至舍弃,这种行为就是“搜寻”。“搜寻”行为会导致“基因变异”,即企业当前惯例的被改造、革新或者舍弃,在此过程中,企业将创造出新的惯例,创新便得以实现。

3. 创新的扩散

根据演化理论,创新的去留需要由环境选择决定,“搜寻”过程中产生的变异结果首先应该在组织内部和企业之间普遍散布,只有该项结果能够被企业采用同时被社会大众接受认可,该项结果才能称为成功的创新。如果该结果未能得到采纳与传播扩散,那么该创新很可能就会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一个企业所产生的创新是否能使企业的盈利能力与盈利水平尽如人意,并且得到经济社会的广泛认可,也取决于市场选择。能否为企业创造利润是创新被保留还是被淘汰的衡量标准。

此外,创新理论还认为,企业的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和技术锁定的特点。企业的创新过程是一个“试错”的过程,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随机因素的作用,使得创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随机性与风险性,而演化过程中存在的多路径、路径依赖等原因,也可能使得创新“锁定在劣技术上”。

二、从演化经济学视角认识企业创新的合理性

当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市场风云瞬息万变,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是使得企业不断壮大,立于市场之林的利器,已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与核心。顺应时代大流而生的演化经济学就是对经济系统中创新事物与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演化经济学对于企业创新实践而言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中小企业的决策通常以企业惯例为基础,当企业运转发出不正常信号,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利润低于企业限额时,企业便会产生改变、革新的动机,开始调整企业“惯例”,“搜寻”新的生产技术和惯例。当出现的变异被市场选择认可,并逐渐成为流行状态时,企业便实现创新,获得创新竞争力。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创新行为以及企业便顺利通过了市场选择,在残酷的竞争中得以生存与发展。这样的一个过程说明了企业的行为也遵循着“搜寻-变异-选择”的逻辑,因而用演化经济创新思想来研究企业创新问题,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可以为企业现实创新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三、基于演化经济学的企业创新路径分析

(一)结合创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由于信息、市场等要素自身不确定性的影响,创新程度与结果也是不确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企业对创新行为的热情与投入程度。将现有产品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并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关键在于捕捉与利用创新机会,也就是要从市场需求、市场受众、消费结构等方面的趋势或变化中获取线索,提出新创意或设想,使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从而产生社会经济效益。同时,在过程中尽力降低不确定性,减小市场选择对企业的影响。因此,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创新过程中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使其发挥合力。一方面,要以市场需求为线索,充分认识与把握创新的必然性,抓住创新机遇。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其组织结构小而灵活的特点,对市场变化快速反应,尽可能的做到创新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协同结合,尽可能的减少不利影响。

(二)加强企业内学习功能

在纳尔逊和温特看来,生产率的差异是企业能力差异的反映,而企业能力则是基于企业特有的意会知识而培养起来的。企业内学习的功能就在于把企业内部员工个人所特有的意会知识转化成企业内部的共享知识,进而逐步发展为整个企业新的意会知识。因而,加强企业内部学习功能,将组织内部各个模块功能充分结合起来,促进它们之间的交流,可以大大提升创新成功的可能性。

(三)避免“锁定劣技术”现象出现

演化经济学认为,创新演化过程中伴随的多路径、路径依赖等方面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创新“锁定在劣技术上”现象。对于这种现象,政府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干预技术。此外,针对回报递减效应的技术或产品,政府可以鼓励市场竞争,通过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反之,采取一定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进行产品、工艺或过程的革新。

(四)发挥政府在企业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目前我国创新体系尚未建成,企业所面临的发展环境、法律环境、制度环境等还不能很好地保障和支持企业的创新行为。政府在创新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在创新过程中的职能与作用。根据演化经济学的创新理论,为了推进创新的产生与传播,政府应加速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为企业创新的生存提供好的大环境。

在政策方面,政府应该通过制度与机制的完善,在资金经费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高效的服务。同时,政府有必要制定专门的激励制度,通过制度来推动企业的创新。可以从促进组织间技术交流、制定技术标准等方面入手,通过政策激励企业的创新。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层面的扶持与引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不断调整以适应现实创新竞争的需要,使企业创新与国家政策形成良好的互动。

四、结语

从演化经济学的角度看,创新是经济变化过程的实质特征,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企业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市场环境的形势与压力,创新的产生需要经历一个“搜寻-变异-选择”的过程。企业的搜寻产生变异,环境选择是对已经出现的变异的检验,决定了该变异能否取得主导地位从而实现创新。通过对演化创新理论的研究,本文认为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并有效结合创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一方面抓住创新机遇,另一方面尽可能减少市场选择与不利因素的影响。加强企业内学习功能,不断共享与更新意会知识,提高企业能力,为成功实现创新创造条件。同时,政府在企业创新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关键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在环境塑造、制度建立、机制完善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必要支持,使企业创新与国家政策形成良好的互动。

参考文献

[1] 贾根良.演化经济学――经济学革命的策源地[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2] 理查德・R纳尔逊,悉尼・G・温特.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 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

[4] 杨玉秀.演化经济视角下的企业创新分析[J].社科纵横2007,(8):19.

[5] 李长青,张术丹.演化经济学的演化与企业技术创新分析的新思路[J].经济问题探索,2006(10):18.

[6] 杜建国,梅强,马国建.演化经济学在研究中小企业中的应用[J].科学管理研究,2010,04.

[7] 孙浩进.创新竞争力的机制分析:基于演化经济学的解释[J].浙江学刊,2011,02.

[8] 孙晓华,戴进,王昀.技术创新的演化经济学研究述评[J].科学管理研究,2010,02.

[9] 孙冰.基于演化视角的技术创新相关研究综述[J].科学进步与对策,2011(28):01.

[10] 金雪军,杨晓兰.基于演化范式的技术创新政策理论.科学管理研究[J].2005(26):02.

[11] 丁云龙,远德玉.缺失与局限――寻绎技术创新研究的新视野.科学技术与辩证法[J].2001(18):05.

作者简介:田江(1978- ),女,汉族,经济学硕士,遵义师范学院政治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上一篇:浅析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下一篇:我国引入鞭刑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