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人物写生在绘画教学中的地位

时间:2022-03-20 01:49:11

水彩人物写生在绘画教学中的地位

【内容摘要】如今艺术院校的水彩画教学中有忽略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写生实践的倾向,使得学生的人物塑造能力与艺术作品的感染力相应削弱。文章试从水彩人物写生两种模式的角度,通过对写生过程魅力的解读,说明“纯写生性表现模式”的人物写生在水彩画教学与创作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水彩人物 写生模式 身临其境 蕴含创意

一、写生的概述

在造型艺术中,人物画是最能体现画家创作水准的体裁。水彩画艺术要想有话语权,关键在水彩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必须具有品格的力量——创造出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精品力作。在艺术院校水彩画专业方向的教学中,如能在人物画创作上有突破,那么在水彩画艺术天地里也就有了制高点。

中国水彩画艺术在人物创作领域相对薄弱,且在当今数字图像化的时代,艺术院校的水彩画专业方向教学不注重平时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写生实践,以图像照片作为主要创作素材的现象较为严重,使得学生的人物塑造能力与艺术作品的感染力相应削弱,这将影响中国水彩画艺术的地位和发展。

本文试从水彩人物写生两种模式的分析角度,并通过对写生过程魅力的解读,以期水彩画专业方向的师生充分认识“纯写生性表现模式”的人物写生在艺术教学与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重新焕发弘扬传统和重视写生的热情,在走进生活,回归写生中,提升学生在水彩人物形象方面的塑造能力,提高水彩画艺术的教学质量,为中国水彩画艺术的发展培养有质量的创作人才。

水彩人物写生——指用水彩画艺术的本体语言,以人物的形态、表情、内在精神作为画面主体进行塑造的艺术表现性过程。有“纯写生性表现模式”(直面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简称“纯写生性”)和“非写生性表现模式”(依据图片,以写生手法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简称“非写生性”)。

在中国水彩百年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随着数字图像的出现,水彩人物写生的形式、内涵变得丰富了,外延也延伸了。在艺术院校水彩画教学中,水彩人物写生既可以作为直接的艺术创作,也可以使图像照片写生化。由原来强调直面对象的“纯写生性”,到现代盛行图像的“非写生性”,写生被赋予了更多前所未有的意义。

陈丹青认为,在图像时代,用照片画画,是当代艺术绘画类作品的莫大机遇,对传统写实,则可以是良性的辅助,也可以是绘画的歧路,甚至绝境。二者并非不可通融,尤难理清其间的分界。在笔者看来 “纯写生性”与“非写生性”各有所长,应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前者重过程,有生气,现场感强,但作画难度高;后者容易画,画面完整,但长此以往学生们难逃创作的僵化、概念化等弊端。

事实上,当今标以水彩人物写生的作品,相当数量都属于“非写生性”的范畴。其使用价值的日益提升直接对“纯写生性”产生了冲击,并在艺术院校的教学中,有取而代之的发展趋势。殊不知这一现状却与水彩画产生之时的“纯写生性”因素,与画家深入生活的传统渐行渐远了。国内很多老一辈水彩画家都忠实于写生,国际上美国的怀斯、查理瑞德等水彩画大师,也都是在写生的实践中取得成就的。

以“纯写生性”进行的写生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确实如陈丹青认为的那样,它是画家确认彼此才华与声名的水准。对于水彩画艺术来说,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水分与色彩,在转瞬即逝间的变化莫测,画面的不易更改性和难掌控性,几乎处在绘画艺术金字塔的巅峰。因此,一幅成功的水彩人物写生作品所独具的艺术魅力是其他画种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也正因为如此,“纯写生性”在水彩画的写生过程、写生效果以及在印证画家的个性风格方面,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始终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优势和永恒魅力。在水彩画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其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直面对象的写生中去,这对提高水彩人物画的教学和创作水平意义重大。

二、写生过程的魅力

与“非写生性”截然不同,“纯写生性”的水彩写生过程在瞬间创造永恒,它有着时间上的局限性以及身临其境的感受性。虽然这也是所有绘画写生过程的共同特点,但与覆盖力强、便于修改的油画相比,在以水为媒介、不易反复修改的水彩画艺术中,这种过程却显示了其最为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水彩人物写生,在短时间内做到对水的熟练驾驭,对色的敏锐捕捉,对形的精确掌控,饱含激情、一气呵成。这样的写生极具挑战性和创造性。

(一)身临其境

与写生对象面对面的“纯写生性”的直观写生,不是在“咔嚓”声中对对象的瞬间感触,也不是走马观花般猎取的表面场景,而是在与对象间的感知与回应中所激发的即兴的写生过程。这个过程最大程度地留存了写生的原初性与现场感。

写生的原意在西语中就是书写生命,在汉语中有写出生意,把对象写活的涵义。“纯写生性”,首先要面对的是令人有写生冲动的对象,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会有一个聚精会神的、对人物结构与神情的理解和解读的过程;而“非写生性”,只是参照“过滤”后的图像照片,再凭借对对象的间接回想和记忆来进行艺术创作。这样的过程是无法给学生留下身临其境的写生体验的。虽然有时候照片能够给学生提供某种启示和形象的参考,甚至可以利用其使画面写生化,但是它与直面对象时心、脑、手、眼相结合的一种全身心的审美感受与体验有本质上的区别。

采用“纯写生性”的方法,在水彩人物画的写生过程中蕴含着顷刻间的取与舍,需要学生机敏智慧的支撑,更需要激情即兴的素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激情与即兴性在身临其境的写生中是高于一切的决定性因素。

激情,是一种十分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直面写生需要有激情,在其支配下激动、敏锐、即兴,从而更易调动学生巨大的写生潜力。因此水彩人物写生之身临其境的过程 ,不是平淡无奇的,而是激情四溢的;不是慢条斯理的,而是即兴酣畅的。

作为“纯写生性”,它重感受、重激情,是一个非常珍贵的,且无法替代和重复的艺术过程,同时也给学生带来无拘无束、酣畅淋漓的情感宣泄的。画面上的每一笔、每一色都能使人触摸到画者激动与活跃的兴奋点,看到画者全神贯注、激情释放的感人印记,这样一种身临其境的物我交融所激发与创造的艺术境界,是通过任何现代技术手段都无法取代也难以企及的。

(二)充满挑战

水彩是一种始终贯穿着偶然性因素,充满灵气的艺术样式。

与对象面对面的水彩人物写生,就其过程与效果来看,它不似油画易于修改塑造。水彩人物写生常常会有不可预料的偶然痕迹,不很完美的笔触,不很完整的画面。在技法上,由于其水彩的偶然性与透明性,不易复制与更改的特性明显,且水彩人物写生的过程时间相对短,效果呈现相对较快,更强调一气呵成,因此采用“纯写生性”的水彩人物写生,自始至终充满着挑战性。其中对水的捉摸、对水的控制及对水的趣味等的探究成为水彩画家技术性挑战的重要课题之一。

画家既然要让作品传达自己的情思给观众,就要研究传达所必需的技巧。因此学习水彩画就要研究水彩艺术所用的媒介,比如水分、颜色、相应的纸和创作环境等。水分是水彩画艺术的根本语言,也是区别水彩画与其他画种的根本特征。关维兴认为唯有水才能造就出美妙的透明之效,才会尽现水彩之道,才会托出流光异彩之气韵。用水可描绘出透明轻快、水意酣畅的画面效果,也可以创造刚柔相济、虚实相生的审美意境,水的意蕴是其他画种无可比拟的。

但有些时候,水的运用在水彩画家手中很不温顺,画家只有依据表现对象的需要,采用适合自己个性的熟悉手段,凭借过硬的造型能力及其综合的艺术修养等,才能掌握水与彩的干、湿、浓、淡、深、浅等变化规律,使水彩的流动性带来的艺术魅力得以充分发挥。如果在写生过程中没有掌控水元素的能力,想要画好水彩画是不太可能的。

当然,浸淫于水彩天地的艺术大师们,还是在作品中展现了其艺术智慧与水韵彩趣,体现出了水彩画艺术的生命和美的意韵。如在美国画家查理瑞德和萨金特写生作品中,水的流动、水的干湿和水的节奏不是刻意做出来的,而是在作画过程中发现和捕捉到的下意识出现的美,是自然形成的不可言状的清新韵味。在有形无形的水色意象中,潜移默化地融入了水彩画家过人的控水能力与水彩造诣,使作品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

采用“纯写生性”的水彩人物写生注重过程,因此学生素日的修炼尤为重要,一切缺陷与能力的不足,都会在类似实战的直面写生中暴露无遗。水分的控制、色彩的处理、结构的把握、神态的刻画、笔触的安排等,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事无巨细地排兵布阵,紧张又不能慌乱,整个过程充满了挑战性。因此直面对象的写生作品,无论其成熟与否,基于水彩画艺术的独特语言,也在于不易修改也修改不了的现实,更在于无法重复的瞬间与永恒,成就一幅幅水彩人物写生之作的。

(三)蕴含创意

与人物面对面直观写生的“纯写生性”是充满挑战性的写生模式,也是一种不似模仿,强调表现性、精神性,蕴含创意的模式。

创意性始终贯穿于直面写生的整个过程,它与借助于图像照片创作,并用写生语言使作品效果写生化的“非写生性”的本质内涵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鲜活的人物走进画面,一个是静止的图片到模拟图片,前者是直接的,偏重于艺术想象的临场创意性的发挥,后者是间接的,偏向于艺术想象的间接模拟性的塑造。

有直面写生体验的学生会感受到,写生的过程就是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纯客观的被动地描摹对象,也不是纯主观的天马行空般的肆意想象, 而是一种心灵与对象的认知和感应的投入过程,是比较、取舍、提炼的酝酿过程,也是表述、想象和再创造过程。在这个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中,虽然画者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写生对象,然而画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会连同水色、笔触、技法、趣味和意境等一一呈现出来。或注重画面情趣气氛的营造,或突出人物个性特征的塑造,或运用独具一格的表现手段,这其中都蕴含着画者的创意思维。如怀斯把现场写生当作创作来画,把写生本身从观念贯穿到创作行为之中,赋予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极强的精神性;查理瑞德则根据其创作意图来运用纵肆潇洒、轻松活泼的笔触;萨金特在自然中画出美的意象来,全无机杼的痕迹。

当然,采用“非写生性”也不失为画家和师生们艺术创作的有效手段之一。有时候照片图像也能为水彩人物的创作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水彩画既具外形之美,又传内心之格,是形、神、韵完美契合的艺术。在水彩人物肖像的写生过程中,是否强调艺术想象作用的发挥,会直接影响到水彩人物作品的创意魅力。想象有再现的,也有创造的。艺术既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有些学生的水彩人物作品感召力不强,画面平淡无奇,主要原因是他们完全拘泥于图片,在色彩表现方面不能够做到与临场视觉感受的色彩相对应,习惯于对照片色彩被动模拟,没有激发艺术想象的作用,没有在选择提炼上,对用水、用色、用笔、气氛的渲染和情趣的营造等方面的创作意识加以强化,这样必然会减弱画面色彩的即兴性和艺术形象的生命力。

因此,在写生过程中,学生对再现与创造这两种艺术想象的厚此薄彼,会直接决定其艺术作品的效果集中程度和艺术魅力的创造。

结语

有人说,现在是图像充斥的世界。无处不在的图像正在大肆排挤着绘画,但反过来,又能给绘画以新的资源和刺激。今天我们为了提高水彩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力和提升水彩画艺术品位,讨论“纯写生性”的直面写生在水彩肖像写生过程中的魅力,并不是为了完全否定图像照片在水彩画人物创作中的作用。

丹纳说,摄影是艺术,能在平面上靠线条与浓淡把实物的轮廓与形体复制出来,而且极其完全,绝不错误。毫无疑问,摄影对绘画是很好的助手;在一些有艺术修养的人手里,摄影有时也处理得很风趣。

杨飞云认为写生是一个画家必须经常持守的本分,是亲近自然、体验生命、锤炼画艺的最佳方式,是画家用画笔和心灵直接触摸生命本源的有效途径。

“纯写生性”重在直面对象的写生过程,这个过程有着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身临其境,充满挑战,蕴含创意。通过解读,可以形象并具体地使师生们认识到写生在水彩画教学中的地位。

在当下获取高清图像手段异常便捷的年代,艺术院校的师生要义无反顾地走出画室,投入生活,回归自然,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到直面的写生实践中去。尤其是水彩画教学,要改变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写生课”而写生的现象,平时要多练习,注重过程,讲求效果,这既是迅速提高水彩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也是对创建水彩画艺术品格力量刻不容缓的呼吁与艺术实践。因为这对水彩画艺术的发展,培养好人才,出精品、出力作,争取更强有力的话语权,确立水彩画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的更高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丹纳.艺术哲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2]朱光潜.谈美[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6.

[3]汪晓曙.绘画语言论[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4]查理瑞德.查理瑞德的水彩技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9.

[5]关维兴.水彩临本——人物[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

[6]刘向东,唐朝晖.水彩画人物写生教学[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7]杨飞云.写生的恩赐[Z]. 《回到写生,面对原典》油画写生作品展, 2010.

[8]陈丹青.回到写生[Z].《回到写生,面对原典》油画写生作品展,2010.

作者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上一篇:服装表演与音乐艺术 下一篇:《茉莉花》钢琴改编曲的艺术创作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