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种媒体提高英语文化素质

时间:2022-03-19 11:52:50

运用多种媒体提高英语文化素质

摘 要: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跨文化教育以及文化素质教育是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尤其是要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质。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多媒体

“所谓‘跨文化’,实质上就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不具备目标语社会集团成员所具备的那些知识的情况下需要突破自己的知识网络,向目标语社会集团成员学习新知识。”不同的语言代表不同的文化,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常常会因为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发生误解。实际上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一个英语学习者如果对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那么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交际上的障碍,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该重视文化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文化素质。

一、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

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英语文化知识教育过程中的度与量,以达到《新课程标准》“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

二、创设交际情景,渗透口语文化

作为教师要设法营造英语情境,并适时地提供所使用的语言材料。结合具体情景进行语言学习是最容易理解与接受的。如在分发给学生练习纸的时候,可结合口语“Here you are!”(给你!)的使用,也可说“Here you go!”暗示学生“你自己来拿!”,并在黑板上及时地写上与之相类似的其他一些在英语国家使用得很流行、很地道的日常交际用语,如:“Here you go!”(表示“你们/你自己来拿!”或“在这里。”);“Here Mun!”(表示“妈妈给!”)等。

三、结合词汇教学,拓展词语文化

有学者认为,词汇习得是英语习得的中心任务,任何一项语言技能都无法脱离对词汇的依赖。现代的英语教学也不会否认词汇学习的重要性,不同的只是词汇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应用问题。如果教师能够引领学生大量接触词汇并落到实处,听说读写的技能就能得到充分的训练,对词汇及相关语法也就较易掌握。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拓宽词义,提高对一词多义文化现象的宽容性。

2、适当对教学词汇词形的变化进行关注和适时指导。

3、根据教学词汇引出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词语。

4、结合东西方节日文化等的介绍,适时渗透创新的英语词汇与表达方式。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热情。比如在进行《英语必修3》Unit3 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等课文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原声电影“百万英镑”,通过演员戏剧性的表演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在训练听力的同时,潜移默化的传递西方文化,增加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节选的影片对话,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五、在进行阅读教学中适当地融入文化差异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英语文章的能力

通过文化差异教学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解释文化差异现象。比如在进行《英语必修3》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课文教学时,教师给学生分组布置作业,让他们通过书籍、报刊、网络等多种渠道了解不同的西方节日,第二天进行3分钟的全班总结交流,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对西方节日的了解,培养、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六、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素质

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交流,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比如,在进行《英语必修3》Unit 2 Healthy eating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吃过“麦当劳”“肯德基”的学生告诉大家他心目中的“fast food”;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还可以创造性地利用圣诞节等传统的西方节日组织学生举办以“中西美食文化节”为主题的Party,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些西方食品,如苹果派等,再做一些中国的传统食品如饺子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很自然地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逐步实现“发展学生与人沟通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

七、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进行跨文化知识教学

互联网上有许多以英语为载体的信息,教师可以让学生上网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如在进行《英语必修1》Unit3 Travel journal、《英语必修3》Unit5 Canada―“The True North”等教学时,使用多媒体视频来简介西方国家的地理概况,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方国家的基本情况。

八、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关注学生情感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情感过滤说”认为,有了大量适合的输入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input)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能变成语言的“吸入”(intake),因为情感因素对语言吸入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情感的培养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同时,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开放性话题,是学生展示情感并得以精神升华的重要途径。

教师经常性地有意灌输一些地道活泼的英语口语,能提高学生的口语文化素质,最终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上一篇:基于GSM的汽车防盗系统设计 下一篇:基于C#的SQLSERVER数据库技术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