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长沙县麻疹流行特征与防控措施分析

时间:2022-03-19 07:23:02

2008~长沙县麻疹流行特征与防控措施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长沙县麻疹流行特征及规律,探讨麻疹防控措施,为卫生部门消除和防控麻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4年长沙县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4年长沙县累计报告麻疹病例323例,每年4~7月为高发季,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4.3%,15~40岁是主要发病年龄段,占总发病数的61.2%,其次以起始月龄者占发病总数的12.4%。0剂次免疫者占47.1%。结论 造成我县麻疹疫情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麻疹常规免疫不及时和强化免疫脱漏,必须完善麻疹监测系统,加强免疫监测,做好含麻疹组分疫苗基础免疫,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加强免疫,提高成人麻疹免疫抗体水平。

关键词:麻疹;流行特征;防控措施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传染性强,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易引起爆发性流行,病后可获得永久的免疫力,临床上可通过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麻疹[1]。2005年我国向WHO承诺2012年消除麻疹,为此制定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随着国家计划免疫的实施,我县按要求深入开展消除麻疹和防控工作,我县通过提高麻疹基础疫苗接种率、加强对麻疹疑似病例监测和对高发年龄段等人群进行含麻疹组分免疫强化免疫等综合措施。现对长沙县2008~2014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防控措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麻疹疫情资料来源于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长沙县麻疹监测月及年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长沙县统计局。

1.2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对2008~2014年长沙县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处理。

2结果

2.1流行特征

2.1.1疫情概况 2008~2014年长沙县累计报告麻疹病例323例,其中男173例,女150例。2008~2014年发病率依次为14.3/10万、2.7/10万,0.4/10万、0.2/10万、2.3/10万、7.5/10万、3.5/10万。对应人数143例、27例、4例、2例、23例、85例、39例,见图1。

图1 2008~2014长沙县麻疹发病率情况

2.1.2时间分布 每年除个别月份以外每个月份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集中在3~6月,4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占54.6%,见图2。

图2 长沙县2008~2014年麻疹发病时间

2.1.3地区分布 长沙县22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黄花、星沙等地区。

2.1.4人群分布 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53.1%,其次为农民、工人、学生占总病例数的32.7%。

2.1.5年龄分布 麻疹病例分布各个年龄段,2008~2014年的监测结果显示,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15~40岁和0岁组,即发病出现双向位移情况,'小的更小,大的更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见图3。

图3 长沙县2008~2014年麻疹发病年龄构成比(%)

2.1.6免疫史情况 从2008年~2014年我县麻疹报告病例的麻疹免疫史分析,未达到麻疹疫苗接种月龄40例,占12.4%,无接种史112例,占34.7%,有1剂接种史58例,占18.0%,2剂接种史23例,占3.7%,占34.7%.接种史不详90例,占27.9%。

2.2消除麻疹工作

2.2.1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 强基固本,消除麻疹空白免疫史,及时对8~18个月龄的儿童进行常规麻疹疫苗接种。加强常规免疫监测,对入托儿童及时检查,给予麻疹疫苗漏种者复种。及时发现低接种率及免疫史空白人群,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免疫空白。

2.2.2强化免疫 为落实《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我县组织了开展了全县8月龄~14岁龄儿童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2008~2014共强化接种适龄儿童120983人(其中本地儿童108026人,流动儿童15408人),接种率为98%。各年龄组的接种率为96.6%。

2.2.3易感人群麻疹预防和疫情处置 针对流动人口,加大宣传和部门协作及搜索力度,提高流动人口预防接种的自觉性。严格管理传染源,严格实施隔离治疗,预防院内感染。做好麻疹的实验室工作,保障麻疹监测系统运作完好,一旦发现疫情,根据实际情况迅速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3讨论

麻疹是儿童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是国家重点规划免疫的传染病之一。提高麻疹抗体滴度水平,减少麻疹易感人群是消除麻疹的关键所在。我国自1965年普种麻疹减毒疫苗后,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但仍有周期性流行[2]。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麻疹发病出现双向位移现象,本文与相关研究相符,这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①黑龙江、山东等研究显示,新生儿到8个月龄,麻疹抗体水平逐步下降。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与母亲血清麻疹抗体滴度高低有关,一般认为认为抗体GMT值大于1:200就有保护力。张晓林等[3]研究表明,近39.53%的母亲麻疹抗体滴度几何均值没有达到1:200,其胎转而婴儿的抗体减少,导致婴儿麻疹抗体水平偏低,进而成为易感人群。加之近年来,人工喂养的因幼儿增高,减少了被动抗体的来源。 成人发病率增高,可能与麻疹接种日久,麻疹抗体滴度逐年下降有关[4]。因此,建议针对育龄妇女进行一定形式的强化疫苗接种,宣传母乳喂养,提高胎传抗体水平。

2008年是我县麻疹发病率最高的1年,自2009年开始下降,2011年发病率达到最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2012年麻疹发病率又开始回升。这可能与麻疹流行株变异、麻疹疫苗对流行的H1基因组野毒株保护性不足有关,以及易感人群累计到麻疹"爆发"临界值,麻疹每隔3~5年就会大流行特征等有关。我县麻疹主要表现为低年龄及成人麻疹高发。从本研究可知星沙是麻疹高发区,由于县城星沙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流动人口多,流动人口由于受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生活、居住不稳定,我国除了初免规定在8月龄接种,第二剂复种时间不一致,因此流动儿童很容易造成第二剂漏种。有的病例是有过接种史而发病的,这是由于个别乡镇冷链运转不正常,导致疫苗效力下降,以及接种技术原因。我县于2008针对0~7岁人群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2009年对8月龄~14岁龄儿童的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和查漏补种活动,2009年8~12月无麻疹病例报告,这表明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消除麻疹的有效措施。

由于麻疹疫苗的效力影响,即使麻疹接种率100%,每个出生队例还是会留下易感人群。消除麻疹和保持麻疹消除状态是一个持久战,因此在今后的消除麻疹和防控工作中,需继续保持麻疹基础疫苗高接种率,完善麻疹监测系统,重点关注易感人群。

参考文献:

[1]包丽娟,覃海英,廖碧学,等.崇左市8月-14岁麻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结果分析.应用预防医学,2014,20(1):29-30.

[2]付鹤迎,董玉奎.麻疹疫苗效力与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2(1)53-55.

[3]张晓林,石洁平.母血与新生儿脐血麻疹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597-1598.

[4]吴辉炫,陈李俊,柯莉萍.晋江市2005~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4):529-530.

上一篇:品管圈活动在预防患者跌倒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生龙接骨胶囊的质量标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