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树 献给你,我最美好的年华

时间:2022-03-19 05:52:50

是否还记得年少时代,坐在教师发呆的日子,碰巧被老师发现,换来的是老师摇头晃脑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念叨。

可是,少年真的不识愁滋味吗?在北京未名湖的长椅上,曾经就有这样一个忧郁的男孩,对大学生活充满了美好浪漫的想法,可遗憾的是新生活与旧日子并没有什么不同,那些沉闷无聊的日子让人感到窒息。平庸的日子像哗哗的流水,每晚躺在宿舍的铁床上,辗转反侧。毅然地,在未名湖边无数个发呆的日子后,男孩终于决定退学追寻自己的音乐之梦!

他,就是朴树――朴树无华,树大成材的朴树。1996年是朴树最灰暗的时候。那阵子,朴树退学了,整天在家鼓捣音乐,可音乐不能当饭吃,他写的歌没人认同,又不好向家里要钱。这时候,他认识了高晓松,他听了朴树的歌曲小样,凭着一个音乐制作人的敏感,预感到他将会成为下一个“老狼”,只是朴树多了几分帅气,还是个创作型歌手(专辑词曲全部自己包办)。不久后,在高晓松执导的电影《那时花开》中,朴树扮演了电影中的男一号。前后奔波了三个月,劳务费是一万元。对朴树来说,这并不是体验,更多的是感恩――他感激高晓松。

朴树的第一张个人专辑早在1998年上半年就录制完成了,但他怎么听都觉得不对劲,于是决定推倒“重头再来”。半年后才有了专辑《我去2000年》,其中的艰辛和磨砺可想而知。但朴树对自己的音乐就是这么严格,他说自己“是个坚定的完美主义者”。

专辑《我去2000年》中收录了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中国原创歌曲总榜创下佳绩的《白桦林》和《NEWBOY》。《我去两千年》、《旅途》、《那些花儿》等优秀作品不仅昭示了朴树极具浪漫的忧郁情调,更暴露出新类摇滚的风格信息。朴树,一个撞击理想的顽固分子,带着他闪耀着光芒的诗句和涤荡人心的动听旋律与人们相约奔向2000年。

在《那些花儿》的歌声中,又让我们想起了 “同桌的”另一个“你”,“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如今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好在曾经拥有你们的春秋和冬夏……”

在歌声中,曾经年少懵懂的情怀又悄然涌上心田。说谁少年不识愁滋味?少年的惆怅才是最真实和纯真的, “快些仰起你那苍白的脸吧/快些松开你那紧皱的眉吧/你的生命她不长/不能用她来悲伤/那些坏天气/终于都会过去/人们都是这样地匆忙长大……”一切正如歌中所唱,因为有希望所以才会惆怅!

专辑推出后,朴树似乎是在一夜之间红遍了整个中国。他以一种忧郁脆弱得近乎崩溃的个性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的歌迷。但成名后,朴树彻底地陷入困境中,首先是精神困境,他原本单纯得近乎封闭的生活被打破,他不能融入娱乐,不能面对各种追捧;其次,是自我否定的困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觉得自己过去的酷、自以为是、高傲等等,其实都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情,完全是一种肤浅和幼稚的表现;最后,朴树陷入了音乐境中,太多的电子音乐的涌入,让他觉得好音乐听多了真的会让人丧失斗志,变得更加不自信。

忠实的歌迷在苦苦等待朴树的新专辑,这一等就是四年。也许朴树自己也想早点冲出自己的“窗口”,无奈,他无法说服自己。这四年,他经历了极度的困惑和不自信,经历了由封闭到开放的全部过程。这四年在朴树看来是“生活着,绝望着,崩溃着。”在他眼中,这种绝望是正常的。“这种绝望是自然而然的。当我真正认识了这个社会,认识了人的真实表情时,我突然觉得社会太大了,相反,人太渺小了。想到这些,我会很绝望。但好在这一切现在都在慢慢过去,四年我在努力学习我该怎么生活,我开始了解别人,了解生活是怎么一回事。” 但是,像朴树这样的困惑和绝望哪一个人没有经历过呢?人们都是这样长大成长的,在专辑《生如夏花》中,朴树不再忧伤,在专辑封面上,朴树写着:在蓝天下,献给你,我最美年华

上一篇:美声唱法在小教师范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下一篇:儿童琵琶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