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解析

时间:2022-03-19 02:10:44

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解析

摘要:在水利水电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原材料、配合比、工艺及技术等因素,致使混凝土结构物中产生一些质量问题。施工中发生质量缺陷应及时处理或返工重做,若因特殊原因使得工程个别部位或局部发生达不到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且未能及时进行处理的工程质量缺陷,应将缺陷产生的部位、产生的原因、对工程安全、使用功能和运用影响分析、处理方案或不处理原因分析等真实、准确、完整地填写在质量缺陷备案表中,并及时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备案。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时,一定要严格按设计要求,对混凝土工程的要点质量要严加控制,这样可以延长水工混凝土的使用寿命,节省工程费用,实现经济、安全的工程建设管理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确保水利工程质量。

关键字:水利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S 文献标识码:A

大体积混凝土要应用在工程上,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水利的整体质量和安全,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和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裂缝和浇筑过程中温度难以控制等等问题,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较复杂,工程量也较大,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竣工后的使用安全,对现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提供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不断的进行创新,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和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

大体积混凝土指最小断面的尺寸不得小于一千毫米,同时预计的水化热产生的内部最高温度与大气的温差超过25摄氏度,施工时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而妥善的处理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合理的解决温度应力并严格控制裂缝展开的一种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特点是是十分多样的,例如有结构比较厚、体积比较大、钢筋比较密,混凝土用量比较多,施工条件比较复杂,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连续浇筑时内外温差和温度应力较大,此外还需满足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在高层的水利水电工程与桥梁工程等大型现代工业生产水利工程的领域中,大体积混凝土显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大体积混凝土科学的施工方法

科学的施工方法能满足节约施工成本的要求,又能有效的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内外的温差问题,极大程度的降低了产生裂缝的可能性,以下是主要的施工方法

1、分块浇筑法。一种科学的混凝土施工方法是分块浇筑法,可有效缩小大体积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分块浇筑法有水平分段的浇筑和竖向分层的浇筑两种方式,其中分层浇筑又可分为全面分层、分段分层和斜面分层三种方式。施工时间较充足,通过采取分层多次浇筑的施工方法,并按施工缝来处理各个施工层间的结合即薄层浇筑技术,使混凝土内的水化热能够很好的散发出去,合理的把握每道程序的施工间隔时间,如果间隔的时间太长会使原来的混凝土对新浇筑的混凝土产生一定的约束力,在上下层混凝土结合面产生难以发现的裂缝,间隔的时间如果过短,下层混凝土处在升温的阶段,表面的温度很高,如果覆盖上层混凝土,可能造成上层混凝土的沉降问题,进一步的加大出现裂缝的可能性。

首先是必须要准备好工程中所需要的基础设施设备。比如混凝土拌和即、输送泵以及罐车等。其次是要严格混凝土浇筑的方法,要利用斜面由北到南分层浇筑的方法进行浇筑,从而保证浇筑能够达到一定坡度,实现薄层浇筑并达到一次到顶的效果。最后是进行底板的浇捣,此时一定要注意浇捣的顺序也是从北至南的。另外,不容忽视的是混凝土的振捣必须要达到及时且均匀的效果,坚决避免出现漏振或者过振的现象,还要防止离析问题的出现。

2、二次振捣技术。目前施工过程中使用较多的技术是二次振捣的技术,可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混凝土完成浇筑以后,通过二次振捣技术对尚未凝固的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可以有效的减少混凝土水平钢筋之间产生的水分和空隙,增强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凝聚力,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有效的防止裂缝产生。

3、混凝土原材料的检验。即将进入施工的原料要具备生产厂家的出厂合格证和品质试验报告,没有合格证和检测报告的材料严禁进入施工现场。另外,还要注意混凝土原材料的放置,务必要按标明的品种强度和等级进行分批摆放,不能够把它们混放在一起。只有所有程序都合格之后才能进行浇筑活动。

4、混凝土的表面处理。混凝土的表面水泥浆相对较厚,因此要在混凝土浇筑之后的3-4个小时之内利用水长刮尺刮平,并在水凝浆初凝前使用铁滚筒进行碾压,之后再利用抹子压实。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表面不会产生裂缝的现象。

5、混凝土的养护。在浇捣后的4-5个小时之内,对其表面进行抹面,随后浇温水进行保养,保养之后在混凝土表面铺上一层塑料薄膜,中间加盖2层麻袋,再在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达到保温的效果。养护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检查混凝土表面的干湿情况和温差,并要及时浇水,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湿润度。

6、采用新型的搅拌技术。采用新型的混凝土搅拌技术,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力,避免混凝土结构的收缩。例如,可以采用二次投料的砂浆裹石或净浆裹石等新的搅拌技术,来防止水分向石子和水泥浆界面聚集,使硬化过后的混凝土界面更加密集,提高其抗拉强度和结构强度,使混凝土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障。此外还可适当的减少水泥用量,增加一些外加剂,减少产生水化热。

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方法与质量控制

首先是混凝土运输过程控制,混凝土出厂时要提供发料单据,单据要包括出厂时间、混凝土标号、坍落度、数量及抵达地点等内容,抵达现场后应派专人按序验收,监理人员则不定期进行抽检。其次是施工中混凝土浇注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常采用的方法有全面分层、分段分成、斜面分层。是全面分层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比较合适,其次是分段分层,从底层开始浇筑,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斜面分层,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的上移。其三是加强施工中混凝土的振捣控制。振捣期间距宜取300mm,时间15-30秒为宜,以表面呈现浮浆,平整为准。加强混凝土的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均匀和密实,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其四是泌水处理与表面处理方法。由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泌水较多,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斜面下流到坑底,再到集水井,然后通过集水井内的潜水泵排除基坑外,待混凝土浇至标高时,由于大体积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要求施工方用木蟹抹平,防止表面微小裂缝产生,在初凝前再用铁搓板压光,这样有效的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增加防水抗裂效果。最后,混凝土温度控制。对混凝土出机温度影响最大的是石子及水的温度,砂次之,水泥的影响较小。为了降低混凝土的总温,减少内外温差,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因此,应在具体地施工中采取加冰拌和,预埋水管,砂石料遮阳覆盖,输送管道用草袋包裹洒水降温等方法,确保温控指标符合要求。

总而言之,对于水利工程而言,施工技术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工程建设的始终,从根本上决定了工程的建设质量及等级,要不断的加强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严格的控制工程的质量管理,切实做到预防为主,对于工程的质量进行很好的预控,严格的控制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作用,促进水利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生.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2,38,11

[2]冀叶银.建筑工程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实践之我见[J].四川建材,2009(6).

[3]朱伯芳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上一篇:水利工程除险加固中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桥梁梁板裂缝维修加固中化学灌浆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