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山水上中心配套停车及服务设施设计

时间:2022-03-19 12:52:52

佘山水上中心配套停车及服务设施设计

摘要:介绍了佘山水上中心配套停车服务设施设计成果,其中涉及多种交通设施布局的有效组织、地下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的营造等设计要点。

关键词:水上中心配套停车及服务设施;地下空间;下沉式广场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项目背景

松江旅游资源丰富,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是海内外嘉宾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根据国家规划,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定位为“回归自然、休闲度假”,以自然山林为依托,以度假休闲和现代娱乐设施为重点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

项目位于上海松江佘山月湖公园以南、水上游乐中心以西、庄店塘以东、艾美酒店入口通道以北。本项目的建设是为了配套欢乐谷水上旅游中心和区域发展建设的需要,通过对此区域交通需求预测及分析,建设配套设施来解决旅游区所需交通设施停靠等需求。

二、总体布局

本项目总平面结合林荫路改造及地面广场、绿地设计统一布局。

总体鸟瞰图

林荫新路西侧由北往南依次为广场区,下沉步行街与配套服务建筑区,非机动车停车场区,旅游巴士停车场区。林荫路东侧由北往南布置出租车蓄车场,水上乐园入口广场区,非机动车停车场区,接驳巴士上下客位及蓄车场区。

总平面图

三、单体设计

地下空间整体开发地下一层,中部L型的下沉式广场靠近月湖公园与欢乐谷水上中心入口广场,在林荫西路下部为地下人行通道,通过地下人行通道实现与林荫路两侧地面功能的直接联系。

配套用房围绕着下沉式广场及地下通道设置,车库分南北两个,通过东西两侧的两个车道联系。这种布局使主要人行活动区与车行区相对独立,减少了相互的干扰;同时由于北侧车库的设置也便于与东北角已建的月湖东地下停车场相联系。

地面建筑的设计力求与周围环境相互呼应,因地下室出地面的楼梯间较多,设计采取开敞式的造型以弱化体量,将其消解在绿化之中。地面三栋一层楼的小建筑,功能为配套服务用房,设计体量较小,为增强其整体性,在顶部设计一个整体的铝合金雨棚将三栋小建筑统一起来,建筑立面采用有韵律感的柱廊,使三栋建筑立面连贯统一。为了与周边艾美酒店和整个佘山旅游区的风格相协调,立面材料采用石材、玻璃和铝合金材料。

地面建筑屋顶木平台作为一个休憩观景的平台,是设计的一个亮点,在上面可眺望远处佘山和月湖公园,最大化的欣赏这里的优美风景,为使用者带来很好的视觉享受。

四、设计要点

旅游区涉及到的交通出行方式较多,各种交通工具的特性及运行条件不同,为了确保各种交通方式都能高效可控的运行,需要在交通设施布局中明确各功能分区,做到互不干扰。将多种交通工具如:旅游巴士、出租车、接驳巴士、公交、非机动车、社会车等进行合理的组织,是本项目设计的要点之一。

地下空间一般给人以阴暗、潮湿的感觉,在设计中运用具体的手法,力求为使用者创造一个舒适、人性化的地下空间,是本次设计的要点之一。

高效集约的交通组织

林荫新路的改扩建:根据交通需求预测对林荫新路进行改扩建,由2车道扩建为4车道,并结合既有公交线路在道路两侧对称设置港湾式公交站台。林荫新路路中设有绿化带将两侧道路完全分隔,避免不同方向的交通之间的相互干扰。

旅游巴士流线:旅游巴士统一由林荫新路,经场地北侧入口进入旅游巴士停车场上下客,再由场地南侧出入口向南驶离。

出租车流线:出租车下客通过设置在林荫新路东西两侧的下客港湾下客,出租车蓄车、上客统一进入北部出租车场地蓄车上客。

接驳巴士流线:接驳巴士统一由用地南侧入口进上下客后经北侧出口驶离。

非机动车流线:非机动车停车场结合林荫新路改造设置在非机动车道旁紧邻布置。

社会车流线:地下车库的进出口结合到达车流方向两侧对称布置,确保林荫新路上两个方向的社会车流均能按照右进右出的交通组织方式进入地下车库。北部来社会车辆通过设置在旅游巴士停车场北部的车库入口进入地下车库,南部来的社会车辆通过设置在接驳巴士站东侧的车库出入口进入地下车库。社会车辆通过设置在旅游巴士停车场南侧的出库出入口向南驶离或者通过北侧联系通道经月湖公园东侧地下车库出入口相北驶离。车库内流线采用单向逆时针组织。

人行流线:为解决运营高峰期大客流对林荫大道地面交通的影响。人行流线主要通过中间的下沉广场区进行组织,实现人车分离,沟通各个不同的区域。下沉广场区设置了两座天桥,不仅满足了地上与地下之间人流的沟通,同时兼顾到与地面人行流线的沟通。

交通流线分析图

4.2地下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本工程地下配套用房区域引入下沉式广场,开敞的庭院使得地下人行区及两侧配套用房最大限度地自然通风采光,空间品质得以改善,能源消耗得以减少。

地下车库部分结合地面景观绿化设计均匀设置竖向采光井,将自然采光通风引入地下车库,使得车库减少了新风系统的设置,并且减少了人工照明的能源消耗。

5 结束语

作为欢乐谷水上乐园的配套,本项目于2014年年初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希望本项目的运营,对水上中心周边交通的改善能达到设计预期的效果,为我国当前的旅游区交通配套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公共体育中心配套地下停车场、林荫新路西侧公共绿地及配套管理用房、月湖公园集散广场改扩建项目初步设计文本》 2012.08

[2] 马海峰, 旅游区配套交通设施布局设计-以欢乐谷配套交通项目为例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07

上一篇: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下一篇:探索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