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熬的日子已经过去

时间:2022-03-18 11:55:54

推动公司的变革是陈斌波上任两年来一直在进行的重要工作。2012年对于东风本田是一个转折点,是为未来做铺垫的一年

这一次,陈斌波登台换上了商务休闲装,比去年10月在云南大理出席新思域试驾活动时所着的休闲便装略显正式。但与此同时,他换了新发型,一改老成持重形象,顿显年轻、活力,无疑,出自于一个好理发师之手。

2月22日下午,在中国最南的城市――三亚的喜来登酒店,当陈斌波出现在东风本田史上最隆重的新车上市仪式上时,人们应该注意到了这种改变。但是现场的眼睛更关心的当然是全新亮相的第四代CR-V。

CR-V是东风本田迄今为止的灵魂产品。这家东风和本田的合资公司靠第二代CR-V起家,第三代产品即使在今年停产前仍然是供不应求,在去年整体市场低速增长的背景下仍完成了16万台的销量。

“CR-V没有对手,超越CR-V,唯有CR-V!”陈斌波对于全新一代CR-V同样信心满满,他在大庭广众之下高调喊出了这样类似名言警句式的词语。

2011年,全新CR-V率先登陆北美市场,创造了年销20万的全球市场新纪录。陈斌波告诉《汽车商业评论》,他的雄心是“力争超越美国市场,年销突破20万台”。

整体在19.38万〜26.28万元之间,与老款车型定价基本保持不变,取消手动挡,并降低了低配车型的定价――《汽车商业评论》认为,这种总体持平、低配车型价格稍低的定价策略,极具前瞻色彩,它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全新CR-V今年的销量。

当然,这一代CR-V呈现出的时尚与豪华,亦是陈斌波的信心之源。

CR-V定位在本田另外两款SUV车型――Element和Pilot之间,从1996年第一代上市至今,一直引领市场。上一代风格大变,令很多人感叹,却造就了销售奇迹。全新CR-V现在呈现出的档次感是主要竞争对手丰田RAV4、大众途观等目前所不具备的亮点。

今年,东风本田全新CR-V的销量目标是17万台,而整个公司的销售目标是32万台。CR-V的目标或许不成问题,但是整体销量能够完成吗?

2010年,东风本田完成26万台的销售,而2011年的数字是25.5万台,原因跟大环境有关系,还有就是除CR-V外的产品销量难以突破――在美国销量比CR-V好的思域在中国一直未有太大起色,只卖出去7.8万台,而更像是为推出产品而推出产品的思铂睿的销售数字更是只有区区1.7万台。

过去的一年,只有CR-V在2010年9.81万台销量的基础上继续向上挺进,直接突破16万台。陈斌波相信,今年完成17万台的CR-V目标不成问题,但他同时也表示,即使今年中国车市总体上预计增幅不会超过5%,东风本田整体销量突破32万台也不成问题。

这就意味着,除了CR-V今年还将一马当先外,新思域也将努力扫除过去的阴霾。当然,陈斌波还希望今年要推出的首款自主品牌车型CIIMO(思铭)也能够一炮打响。

另外,全新MPV ELYSION、思铂睿改款,以及油电混合动力车型Insight在国内的上市也将有助于东风本田实现今年的销售目标。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陈斌波正在率领团队破除一款产品打天下的魔咒,希望能够更均衡地发展,他不希望把宝压在一款产品上,不希望CR-V摧垮一个体系――因一款产品的热销而忽略了整个体系的建设。

“全新CR―V上市之后,无论是产能情况如何(比如产能放空因素――《汽车商业评论》注),我们都不可能去延续老CR―V的生产。”陈斌波斩钉截铁地说。今年7月开始,东风本田第二工厂一期工程完工,届时,按照规划,年产能将提升至30万台,到2015年,扩产工程全部完成后,年产能达到50万台。

陈斌波承认,CR-V实现垂直换代的时候,他们也曾经犹豫过,因为老款CR-V它的生命力还是非常强的,去年刚刚总销量超过60万台,要告别老款,“心中有一种恋恋不舍的感觉”,但他不会因小失大。

“50万(台)产能对于东本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陈斌波认为,对于车企而言,30万(台)产能是一道坎,超越这个量,必然会引起包括产品、企业等多个层面的连锁性质变。

超过30万台的产能,就意味着企业主要依靠的产品肯定超过三个车型,不然单一车型效率过高,会带来同样高的风险;而且,30万台产能以内可以用一个工厂来完成生产,30万台以上一定需要两个工厂。“工厂增加了,车的供应量变化了,所有的东西都会发生变化。”他说。

推动公司的变革是陈斌波上任两年来一直在进行的重要工作。他说:“2012对于东本是一个转折点,是为未来做铺垫的一年。这一年里面我们会面临很多利好因素,较多的新车投产,新工厂投入使用。而更多的是我们站在这一年上,为今后50万、100万(台)产能到来的那一天做准备。”

陈斌波通过公司电视节目对全体员工说:“今年大家会辛苦一些,但是我相信大家的辛苦是值得的。因为今年我们会在各方面都接受挑战,走过这一道坎后,东风本田一定有一个更光明的未来。”

2012年2月23日,《汽车商业评论》记者在三亚专访陈斌波,以下是采访节录。

上一篇:自主车型营销思考 下一篇:放大M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