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苦难熬成花朵

时间:2022-07-27 08:27:19

穿过一条古朴的街巷,沿着青石板路向前走,我回到梦中的故园。这里是我的出生地,可少小离家,近年又回来得少,对它的记忆已近淡薄。我随意地四下逛着,不知不觉来到阿婆家,见门头挂着个“农家书屋”的牌子。

我怀着几分好奇,走进篱笆围成的小院。在一个简陋的房间里,有两排书架,架上摆着许多旧书。柜顶有几盆绿色植物,长长的藤蔓,素雅的花朵,使整个房间充满了生机。地上放有长条桌椅,几个孩子坐在那儿读书。

阿婆倚着门,坐在太阳下织毛衣,神色从容安然。这时,适逢阿婆的儿子从屋里出来,相互寒暄了几句后,我随口问道:“怎么想到开书屋呢?”

“我在村里小学教书,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很单调,母亲提议开间书屋,让孩子们多读些课外书。”他笑着说:“我骑三轮车带着母亲到县城,收集居民捐赠的图书,为了收书可没少跑路啊。”在随后的聊天中,他讲起一段曲折而伤感的故事。

阿婆本名叫陈梅香,30多岁守了寡,带着年幼的儿子。她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到地里干活,晚上还要在煤油灯下糊纸盒,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有一年赶上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家里断了炊,儿子饿得直哭。阿婆哄道:“你看,一大片阳光,暖暖的,香香的。”孩子止住泪,眼睛瞥向门外,可阳光抵不住饥饿,没一会儿他又哭了起来。

阿婆叹了口气,把儿子一个人留在家里,自己出去挖野菜。傍晚回到家时,阿婆又累又饿,双脚如踩在云上,儿子抱着几个窝头跑出来说:“娘,娘……有吃的了。”阿婆眼睛一热,走进灶间烧水做饭。

多年以后,阿婆还记得那顿饭的清香,盐水煮菜叶,就着窝窝头,吃得浑身直冒汗。这以后,儿子出去玩时,兜里常塞有乡邻给的食物。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悄悄地关照苦命的母子。

阿婆苦盼苦熬的把儿子带大,供他读书上学。儿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终于在那年夏天,考上了县里的一所高中。虽然日子好过了不少,不再为温饱担忧,可学费还是让阿婆犯了愁。

村里人知道后,这个送来半袋面,那个送一篮鸡蛋,里面放着十元五元的零钱。阿婆眼角湿湿的,对儿子说:“这世上没有迈不过的坎,可得记住乡亲们的恩情。”

阿婆的儿子高中毕业后,回到村里任教,一晃眼20多年了。起初,由于乡村教师工资低,儿子想外出打工,阿婆劝他说:“村里缺老师,孩子们要读书,你就安心留下来吧。”他听从母亲的话,渐渐喜欢上这份职业。

我们正闲聊着,听到阿婆喊:“柱子,过来试试毛衣。”一位衣衫单薄的男孩,放下书本跑到阿婆身边。深蓝色毛衣套到身上,正好合身,男孩兴奋地大声说:“我有新毛衣穿了。”

阿婆的儿子对我说:“平时书店由母亲照看,她对孩子的情况比较了解。那个孩子家里条件不好,到了冬天手脚冻得红肿,母亲赶集时称了毛线,给他织身毛衣毛裤。”

男孩开心地在屋里转了一圈,然后偎在阿婆身边,忽闪着眼睛问道:“婆,你在看啥呢?”她微眯着眼,很享受地说:“你看,多好的阳光啊。”男孩歪着头,伸手去抚摸金色的阳光,阳光在他的指尖跳跃。

阿婆笑了,脸上的皱纹绽开如菊。她尝遍人间的苦,白发如雪,满面沧桑,仍旧平和而慈祥。我不由得想正因为她心有阳光,才能穿过幽暗的岁月,把苦难熬成花朵,那是开在心灵深处的善良之花。

上一篇:爱情如假包换 下一篇:电台情歌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