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棋缘(七)

时间:2022-03-18 06:42:09

(十)该写个小结了

随着孩子们的离开,我们这个民间象棋训练营也到了谢幕的时候。在这里,我特别要为老师和家长们写点东西。没有家长的支持,没有老师的付出,孩子是不可能有进步甚至取得好成绩的。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到甘泉陪孩子们下过棋的人很多,下得或多或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我、朱志全先生和崔文灿老师为核心的教练团队。

我的长处跟自身职业有关,本身是教师,在语言表达方面更接近于小孩子。然后,我喜欢每次训练后写总结。记得有一次跟我的围棋好友汪贵祥老师聊起围棋的格言时,汪老师建议我把象棋的教学心得也编成格言。这个建议非常好,给我很大的启发。后来,我在教学过程中,慢慢总结了近100多条格言,都朗朗上口。小孩子念起来觉得很有趣,而且在实战中还能遇到,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助推的作用。当然,水平高了以后,棋理也通了,自然就不再需要了。

我在教学之余,结合自己上网对弈和打谱心得,还总结了很多的实战局面,做成测验题,根据难度分成A、B、C三卷。其中A卷侧重于常见入局杀法,B卷侧重于中盘发现战术手段和战略调整,C卷都是取材于大师的实战胜负瞬间。

理论要落到实践上面来,朱志全先生是我们团队中实战水平最高的。所以,给孩子们提供实战锤炼和实战解剖的重担就落到了他的身上。那个时候,实战的方式很多,有多面打、盲棋、循环赛、擂台赛。有一回朱老师表演一对二盲棋的时候,小孩子佩服得不得了。俗话说“火车跑得快,需要车头带”,在朱老师的引领下,小孩子们的实战水平与日俱增。在2012年,朱志全先生接连斩获扬州市冠军和江苏省农运会冠军,迎来了他象棋人生的巅峰。他是扬州棋友公认的第一人,对于孩子们来说,有这样一位老师一路相伴,也是万分幸运的。

崔老师德高望重,经常把自己关于象棋布局、残局的研究成果拿来跟孩子们讲解,也不辞辛劳地亲自实战喂招。记得有一次,崔老师弄了个布局新招,把薛凌风装了进去,结果老先生只用了五分钟,小孩子反倒用了四十五分钟。

我住在甘泉的那一年,朱老师和崔老师每逢星期天都不辞辛劳地坐近两个小时车到甘泉给孩子们上课,直到我搬进新居,这种长途跋涉才结束。

现在回头来想那段时光,真的是一种对象棋纯粹的热爱在支撑我们这个团队,没有任何的杂念。

我们的“三人组合”在当时的扬州圈内还是小有名气的,老中青结合,有讲得好的、有下得厉害的、有研究得深的。

不过,非常遗憾的是,当朱志全、崔文灿两位老师到某个区的少年宫推广象棋的时候,那些捧着铁饭碗的官员几乎是在用蔑视的眼光看待我们这两位名师。真叫人寒心!社会的功利把那种纯粹的对象棋的热爱以及对象棋的纯真的心无情地摧残了。这或许能够让我们看到扬州象棋长年不景气的冰山一角。

家长的支持和对老师的信任也是重要的保障,如果没有邵爸爸的绝对支持和信任,邵如凌冰的象棋之路可能早就断了。

因槟鞘焙蚝⒆用腔剐。我把这些写出来,希望孩子们长大以后能记得那段时光,记得老师们在背后无私的奉献。

崔老师继续去给大学生们上课,朱老师也过起了悠哉游哉的隐居生活,我也不再兼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象棋课了,时间终于完全随意支配了。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因为一个孩子的出现,或许一切还是因为对象棋难以割舍的情怀又有了改变。

上一篇:洪智(先胜)赵鑫鑫 下一篇:京冀 蒋川(先负)杭州 赵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