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师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的革新

时间:2022-03-18 04:48:18

论高师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的革新

[摘要] 高师钢琴教学的目标在于以美育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本文简要论述了高师钢琴教学的内涵及其现状问题,进而分析高师钢琴教学革新的社会背景,以确立革新目标和内容,最后根据教学实践,总结了高师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革新的几项具体措施。

[关键词] 高师音乐教育 钢琴教学 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的钢琴教学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是提高音乐教育人才整体素质必不可少的修养课,是培养一专多能的音乐“通才”式人才的必要途径。然而高师音乐教育中的钢琴教学大多是仿效音乐院校钢琴教学的模式,无法适应当前培养音乐教师的需要。钢琴教学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水平和艺术水平的提高,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在更高层次上的体现。目前高师钢琴教学却存在着诸多与音乐教育革新脱节的状况,因此,对其进行教学革新必然成为高师音乐教学革新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高师钢琴教学的内涵及其现状问题

高师音乐教育中的钢琴教学,从1920年以来,由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音体专修科开始,至前,将近30所高师院校的音乐系科一直在内容和形式上基本仿效音乐学院的专业钢琴教学模式。其内容大体上是练习曲、复调、小品、大型作品。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课和音乐学院的专业钢琴课,既有密切的联系也有鲜明的本质上的区别。但是音乐学院的钢琴教学方式很难适应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必须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既要遵循钢琴基础课的方法,也要体现音乐教育专业的鲜明的个性和特性;要继承专业钢琴课的经验,也要适应音乐教育技能发展的特殊需要。

在过去的钢琴教学中,曾一度对音乐审美、情感表现有所忽略,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单一的学科观念较强,不大重视相关文化的联系,学生知识面不广,难以表现乐曲的思想情感。现如今,在艺术教育中强调审美和情感表达,于是,有的就忽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有的则手足无措。这些现象的产生有四个原因,也是当前钢琴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所在:一是没有把音乐审美、情感表达与知识、技能技巧的关系搞清楚。审美与情感表现是目标,知识、技能是手段,离开了知识、技能、技巧,情感表现就无法实现,音乐审美也不存在了。如果只讲知识、技巧,不管音乐审美、情感表现,犹如大海航船,没有目标,盲目行动;二是没有把握住动作技能的特征。技能技巧形成的特殊性决定其训练的艰难性、时间性。同时,应该把钢琴技能技巧的训练看成是为了表现乐曲的情感、为音乐审美服务的;三是对高师音乐教育中的钢琴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钢琴弹奏能力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四是缺乏整合的教学观念。

二、高师钢琴教学革新的社会背景分析

1.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学习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整体素质和钢琴水平也相应地得到很大提高。现在很多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考入的学生大部分经过了多年的学习。同时,随着社会行业形势的变革,诸如因实习机会少、表演机会少而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达不到己弹奏乐曲的程度;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偏食”现象相当严重;学生在学习中求难求高而忽视了对音乐的理解。

2.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需求层面不断升温

当前社会的业余钢琴教学的师资匾乏,造成社会上教授钢琴的教师水平良莠不齐。因此,社会业余的钢琴教育急需要大量教学水平高的教师,事实上目前有很多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要从事钢琴教学的工作。这些毕业生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钢琴音乐教育的水准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

3.社会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要求的变化

社会的需求对音乐教育专业水平的要求比以往提高了很多。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随着国家基础音乐教育进行新一轮革新,高师音乐教育也面临着适应新形势社会的需要。

4.社会及学生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不满意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的单向行为,教学过程属于讲授式教学。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而学生纯粹是客体。教学成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的代名词。所以,社会及学生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不满,也是高师钢琴教学革新的背景之一。

三、当前高师钢琴教学的革新目标与内容

1.高师钢琴教学的革新目标

高师钢琴教学的钢琴教学革新必须树立坚持高师钢琴教学的以美育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这是钢琴教学革新的首要任务:

(1)通过教学和实践,以美育人,完善美的人格,净化美的心灵,使我们将来的中小学音乐工作者具有良好的音乐修养和审美判断力,成为美的使者。因而高师钢琴教学不能片面地追求弹奏技能,而应把审美教育贯穿始终。

(2)培养一专多能全面发展复合型钢琴教育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在钢琴教学中,就要力求把钢琴课与其它相关课程的教学结合起来。因为钢琴课不仅与伴奏、和声、视唱练耳等课程有密切关联,而且还与和声学、曲式学、音乐史等学科理论知识有深刻的联系。教师应掌握各课程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把钢琴课与其他技能训练、音乐知识、音乐欣赏、音乐史、艺术实践和教学实习等课程有机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有效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者。

2.高师院校钢琴教学的革新内容

高师院校钢琴教学的革新内容涉及到教学大纲的各个层面: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改变教学理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保姆式”教学,改变刚性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改变重技轻艺的倾向,改变单科教学现象。传统的高师钢琴教学缺乏与社会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融合,导致学生视野狭窄等;改编教材,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变教学评价模式与评估体系:大部分高师院校的钢琴考试评价模式与评估体系不合理、不科学,亟待需要革新;.改善教学设备:大多数高师院校的钢琴以独立的小琴房为主要摆放方式满足不了多班级、分班集体授课的需要,更不能保证重奏、合奏等教学内容的落实。

四、高师钢琴教学革新的具体措施

1.选择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在钢琴教学中,传统的课程体系是单一性的,分割性的。大部分学生只能上小组课,主修的学生才能上个别课;集体课只限于理论课;实践只有在考试和极有限的演出中才得以体现,而且大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机会参加有限的演出。这使得大部分学生得不到弹奏技术上的具体指点,也没有机会得到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个别技术突出的学生没有集体合作的欲望与能力。这与以“提高素质为核心,传授知识为基础,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程体系的设计思想相违背的。所以我们应对钢琴教学实施总体优化,实行各种课程体系并存的形式:个别课解决基本的钢琴弹奏技能,解决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不同技术问题;集体课便于实施齐奏、联奏、重奏、合奏及伴奏等实用演奏形式;综合课可以讲授钢琴伴奏的和声、织体及伴奏中各部分的处理;实践课可让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并互相观摩和学习。有了多种课程安排,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学习效率会更高。

2.丰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

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1)借鉴文化课课前预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先探索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以与老师交流、共同学习的形式来完成教学。(2)有数码钢琴教室的,尽量在教室练习,便于监控和辅导;没有数码钢琴教室的,老师要下到学生的各小琴房逐一监控检查、辅导。(3)大量增加合奏合作练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协作演奏能力。(4)教师的乐曲示范速度要分原速与慢速两种。(5)钢琴教师应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在弹唱与歌曲伴奏的示范中有弹有唱,使学生明确人声与琴声的关系。(6)变一名为两名老师合作教授集体课。一个主讲,一个观摩并观察学生反映,找出并重点辅导差生,从而互相辅助、交流。(7)聘请专业院校或资深人士来校讲座,拓宽艺术视野,强化学术氛围。(8)每次集体课请1~2名同学到前边表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与自信心。

3.重视实际能力的培养,增强即兴伴奏能力

为了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增强成人学生在工作中的实际能力势在必行,为了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能够更好的胜任工作,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增强即兴伴奏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应在教授钢琴技能课的基础训练时,在学生开始学习和弦的弹奏时,就可以让学生模仿伴奏音型再创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与创造力,利用几个和弦的转换,掌握初步的伴奏形式,在最初的教学中就重视能力的培养。其次,应在钢琴技能课的基础上,在课程安排上增加键盘和声、钢琴织体写作、钢琴音乐欣赏、钢琴教学法等功课,在教授键盘和声、织体写作过程中可采取集体课,批改作业可采取单独批讲,学生可直接在键盘中弹出自己的作业,教师在集体课上有重点的批改示范,使学生在学好键盘和声的同时,增强即兴伴奏能力。第三,在教授钢琴音乐欣赏课的时候,应强调学生对乐曲体裁、作品风格的分析,充分发挥钢琴的优势,丰实的织体变化,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修养,从而提高即兴伴奏能力,为以后的音乐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4.建立多项成绩综合评分的评估体系

评估体系是整个钢琴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在整个钢琴教学中具有其不能替代的功能,同时也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客观标准。尤其钢琴作为一门表演艺术,舞台演奏的质量和水平是评分的首要因素;其次,要考虑平时的学习进度和质量,然后分别制定出了评分办法和标准,注意兼顾期中和期末大考与平时测验的关系,得出钢琴演奏、伴奏与重奏、钢琴教学实践、艺术实践的各自分数,在把各项成绩相加除以四,得出钢琴主课的总分。将整个钢琴课教学内容细化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更为将来的学分制改革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胡自强.浅论高师钢琴教学的转型[J].钢琴艺术,2000,(06).

[2]李浪.论高师院校钢琴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3]朱振坤.高师院校钢琴教学改革初探[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4]徐大成.试论新形势下的高师钢琴教学[J].乐器,2005,(05).

[5]杨瑾.对高师钢琴教学的几点思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02).

[6]张霞.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钢琴主修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艺术教育,2006,(05).

(作者单位:江苏常熟理工学院)

上一篇:论文化选择性对英语教学的启发作用 下一篇: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