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黄色变 第3期

时间:2022-03-18 02:39:36

涉黄就违法,本来是一个特定领域的事,前些天却成为车主们唯恐犯黄的舆论话题,到这几天多个大城市的雾霾,让所有城市居民在短时间内把“黄、堵、毒”占全了。

1月13日前后,在稳定的弱冷空气环流下,全国许多大城市处于可怕的雾霾笼罩之中。中央气象台最高级别的雾霾黄色预警,北京则首发霾橙色预警。1月12日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24小时均值显示,北京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为786微克/立方米,天津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为500微克,石家庄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为960微克。尽管手脚冰冷,开车时我也不敢开热风,琢磨着还是比骑车的好多了,从这边地库到那边地库,能躲就躲,可悲的是我也在为PM2.5做“贡献”。

北京奥运会期间,有关人士曾为蓝天多而骄傲。其实北京人都知道,8月份除了下午阵雨多,本来就是北京全年不多的好月份之一。后来人们用“蓝天靠风刮”的段子来讽刺 把出现蓝天全部归功于人为的说法。现在的严重空气污染,还真是缺了风的结果,难道好天就得靠风了?现在的雾霾天是稳定的弱冷空气和污染造成的,缺任何一个条件都不可能形成这么严重的雾霾。想起是否把监测PM2.5作为空气指标公布的争论,难道中国人就那么贱就该呼吸这样的空气?知情权也是关乎尊严的。还好,现在大家遭遇雾霾天有了数字警示,惹不起,能躲一躲。即使成事在天,人也要有所作为,感谢让群众知道污染程度和后果,虽然知情是应该的也是进步。

黄色本来是个尊贵的颜色,前些天弄得开车的人闻黄色变,因为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增加的闯黄灯与闯红灯一样都是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的规定。没想到条例中的闯黄灯“触犯众怒”,本来嘛,一个法规的出台要有严格的论证,应有很强的操作性,尤其是关乎几亿拥有驾驶执照的人的利益。我们已经习惯于类似什么规定的出台,即使有意见也得服从。同样没想到,公安部于2月6日晚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交管部门对目前违反黄灯信号的,以教育警示为主,暂不予以处罚。很多网友对政府有这样的举措感到欣慰,毕竟这是中国难以见到的以民众的力量影响法律法规的执行。虽然没有明说是为什么暂缓执行,但大家都明白,说明该条例执行上有缺陷,我们权当政策制定者闻过则喜吧。

就奇怪,随便一个驾车人都知道黄灯的作用,怎么就能把它的功能等同于红灯?北京已经有500多万辆汽车保有量的情况下,难道法规的制定者真的没有作为一般人的交通参与者体验?不相信。紫竹桥的匝道桥就曾经限速30公里导致车主极易超速,我相信80年代的桥梁工程设计者没有开车的体验,但当代的设计单位嘴硬说设计只能承受30公里时速以保证安全,为什么后来又改为限速40了呢?降低安全冗余也不对呀。对于闯黄灯,假设我在停止线前5米以40公里速度行驶(多数街道限速50-70),不管车上人感受遇黄灯急制动,也将被迫停在斑马线上,算“犯罪终止”吧,按规定停于斑马线还是一个罚。

显然制裁闯黄灯是因为路口堵塞,但这种堵塞常常首先由闯绿灯引起的,前面路口已经堵塞,因为绿灯亮着车还硬要前行,当横向绿灯时你的车还停在路中央,车辆必然叉着,黄灯不过是加剧了拥堵而已。对闯绿灯说过多次要处罚,看起来与黄灯一样有执行难度,这里有一个行车道德在里边,与中国的汽车历史短有关,也关系着法律有没有至高无上的尊严。

我特愿意加强交通执法,尤其对加塞儿、走紧急车道的,这是人们最痛恨的,也是没有争议的,怎么就不加强执法呢?固然有人力问题,那就再装些摄头吧,我们习惯了。

在特大城市,堵是一个常数,黄、毒是个变数,在短短几天尝遍了。“黄、堵、毒”,毒最可怕,堵加重了毒,相信将来会改变。马上就到4月份,黄色的沙尘是躲不过去的,不是消极,我们要有精神准备,地理条件和气候是老天给的,那就改变自己吧。

上一篇:中国GDP结构不如日本 下一篇:南京鼓楼医院投资11亿建新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