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可靠途径

时间:2022-03-18 11:38:37

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可靠途径

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是具有创造力的表现。“壶盖为什么会跳动?”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瓦特、牛顿在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中,发现了人们没有在意的问题,诱发了研究兴趣和创造欲望,完成了推动人类进步的重大发明。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激励学生发现问题,是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可靠途径。下面以苏教版第九册课文《天鹅的故事》为例,谈谈我的看法。

一、读题质疑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7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天鹅的故事。

师:这篇课文的题目有没有引起你们的兴趣?在读题时,你们想到些什么,有些什么推测?

生:读题时,我想到天鹅很美丽,天鹅的故事也一定是个很美的故事。

生:读题时,我推想课文重点可能会写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生:读题时,我想到这篇文章中应该会写天鹅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以及故事的结果怎么样等内容。

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你们仅仅从题目的五个字中,就能进行这么多的阅读预测。读文章,题目确实不可忽视,有些文章的题目我们就应该这样来读,这样的读书方法建议大家在以后的阅读中能灵活运用。那么,在读题时,大家的脑海中有没有产生过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呢?

生:我想知道天鹅发生了什么故事?

生:我的问题是天鹅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什么?地点是哪里?

生:我想搞清楚天鹅的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

师:同学们真是越来越会读书了!这些有价值的问题正是我们读书时要着重思考的。

二、读文质疑

片段二:

师:同学们读得那样认真,那么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或者发现了什么新问题?

生:我读懂了课文讲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带领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故事。

生:我感觉到天鹅是多么勇敢。

生:我有一个问题,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个问句“您老喜欢打猎?”是应该读成“您/老喜欢打猎?”还是“您老/喜欢打猎?”

片段三:

师: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学生先默读。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斯杰潘老人?

生:你离天鹅这么近,为什么没有开枪,却把枪挂在肩头走了?

生:斯杰潘老人为什么把枪一直挂在墙上,再也没有动过?

生:老人说到这里为什么停住了?

师:你往下看,读完整句话,这个问题可以怎样提,提得更深刻。

生:老人为什么深情地说?

师:这个问题就非常有价值!

生:课文中老人赞叹天鹅是勇敢的鸟儿,为什么却说是“多么可爱的鸟儿”?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好。哪个问题最重要,是核心问题?

生:斯杰潘老人为什么把枪挂在肩头,而且一直挂在墙上?

师:好!我们就来思考这个问题。请你再仔细读一读课文、深入地想一想。

所以,在学生经历充分的朗读实践后,教师让学生谈谈收获,提出疑问,能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三、学后质疑

片段四:

师:读完了这感人至深的故事,同学们有没有新的发现或是新的疑问呢?

生:老师,那只老天鹅经过这无数次的撞击,它有没有受伤呢?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呢?

生:我觉得它没有受伤,不然课文会写出来的。

生:我觉得它可能会死,文章应该写出来,这样故事就更感人了。

生:我觉得它受伤了,而且很严重,可能有生命危险,斯杰潘老人走了,所以他没有看到。

生:我认为不管老天鹅有没有受伤,有没有死,都不重要,文章也不一定要写出来,主要是老天鹅的精神我们每个人都能体会到。

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更加觉得老天鹅不顾生命危险带头破冰,实在太令人感动了。也更加觉得同学们很会读书,既能发现问题 ,又能解决问题。

让学生的思维在天空中自主飞翔,让学生不断质疑,继而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求答案统一,只求言之有理;不求讨论结果,只求讨论过程。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昆山市司徒街小学 江苏】

上一篇:让学生在“玩”中提升科学素养 下一篇:好“题”知时节,因“学”乃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