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03-18 05:26:06

论美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 体育运动到处展现美的题材,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进行美育教育的关键在于语言美的艺术;要用幽默语言反馈其美育教育。体育训练中许多寓教于乐的项目,其教育作用是在审美过程中完成的。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美育教育 作用

长期的工作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美育教育的地位。因此,一般人总认为体育教师语言和行为粗鲁。为了迅速改变世人对体育教师的看法,我们就上体育课时教师如何重视美育教育的问题,谈谈体会,以抛砖引玉。

一、美的题材在体育运动中到处可见

体育运动中存在美的教育吗?其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体育运动能影响人体形态和机能,使之完善,使其日益健美。体育运动能使人产生舒适感,使人感觉到活泼欢畅,并给人以美感。体育训练中许多寓教于乐的项目,其教育作用是在审美的过程中完成的。体育教学是以身体运动为特殊手段,通过各种体育项目,充分展示出现实美感,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体育运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集增强人们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人民生活于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集人的生活技能、运动技能、健身技能和竞技技能于一体的健康教育题材;是一种教育过程,是集人的体力与智力,以及发展才华、才能、兴趣和审美能力于一身的教育过程。国外称体育运动是健身之本,强身之道,是国家强盛的基础。

体育运动永远是进取的,具有前进性的发展,不断追求最佳锻炼价值和有效的“运动处方”,追求新技术和创造新记录。因此,体育运动可促使人在人生和时代的纵断面上攀登高峰,追求发展,并力求达到“极限”。

体育运动涉及的美学问题很多。如体育场犹如一个巨大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进行体育运动,师生们在爱与信赖强有力的联结中,体现了和谐与美的关系;学生愉快地学习,自由之中存在着和睦,体现出充满喜悦的统一美;学生集体参与体育训练和上课,可以看到刻苦锻炼所追求的痛苦与快乐的美的气氛;在优美的体育场上,阳光、草地,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可引起人们投身体育运动的欲望,哪里具备这些条件,哪里就有乐与美。从体育竞赛中可以看到,在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运动员会体现出身经百战的成熟美;撑杆跳高的后仰举腿,背越式跳高的越杆,标枪运动员的最后用力,铁饼运动员的旋转,等等,这些精练的运动技巧体现了艺术品一般的姿势美,特别是在体操运动员1080°的空翻和冰上芭蕾720°的旋转失败时的一瞬间表情中,体现了含有悲壮气氛的美;当队友夺得金牌时,在向同伴祝贺的场面中,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美和友爱美;率先冲过终点取得胜利时的表情中,体现了喜悦美;最可敬的是从长跑选手趋于疲劳极限的状态中,体现了坚毅美。在体育运动中,到处充满着美的世界。由此可见,在体育运动教学与训练中,美育教育的题材是到处可见的。

二、语言美的艺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艺术是什么?“艺术”是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或指“形状独特而美观”(《现代汉语词典》)。当然,从美学领域角度来看问题,那就是另外一个层面了。如,别林斯基把艺术视为“真理的直观”。高尔基认为:“艺术的目的在于夸大好的东西,使它变得更好。”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艺术的任务在于显示中的美。”可见,艺术始终是与美相联系的。如黑格尔说过,“美就是艺术”,“美学就是关于美的艺术的哲学”。又如,朱光潜认为:“美是艺术的特性。”尽管现代东西方美学家都认为美和艺术不是一回事,可是早期的美学家把美和艺术看作是同一个东西。不管怎样,美和艺术的统一性是为大家所公认的。因此,我们认为,美育教育就是向人民进行美和艺术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美育教育,语言美是必备的条件看来是无可争议的。

语言美不一定只说个“请”字:请问、请进、请走、请……如:有一位名作家问养蜂人:“一只蜜蜂能活多久?”这是一句外行话,如何答呢?“你真外行,叫我怎么回答?”这显然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不同的蜜蜂活的时间并不同,你究竟问哪一种?”这也会使对方发窘。可是养蜂人的回答是:“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可以活六个月。”这样既没有使对方难堪,又圆满地回答了作家的提问。

在体育课堂上,教师更应当讲究语言美的艺术,因为人们通常把体育教师视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语言和行为粗鲁的人,越是在这种环境中教师越需要注意语言美。有一次,我们到一个小学去看课,上课前一位男教师先把器材(一框小垒球――推铅球的代用品)搬放在场地上,刚放下,学生一拥而上,每人拿一个小垒球各自玩起来。上课铃响了,男教师一边吹哨,一边喊着:“同学们,快把球还回来!”可是学生像没有听到似的,还继续将小垒球扔来扔去。教师火了,大声嚷着:“上课啦,快把球还回来!”此时,学生虽然停止了球,可是满场撒满着小垒球,无法上课。正在男教师为难之际,一位年龄较大的女教师出现了,只看她双手捧着筐,同时喊一声:“亲爱的小朋友们!看谁最快把球送进筐里来!”刹那间,只见学生争先恐后地拾起地上的球,迅速奔向她,很快地全部将球还回筐里。问题何在呢?其一是那位男教师的语言不美,其二是他不懂儿童心理。可见在体育课中用好语言多么重要。还有一次,一位教师上标枪的提高课,要求学生在自己的正前方画一个圆圈,练习时必须将标枪插入圆圈内。学生开始都插不中,教师火了,开口就骂:“笨蛋!怎么一次也插不中?大家过来,看我做一次标准示范。”于是,这位教师开始做起“标准”示范来,结果是连投三次,也没有将标枪插入圆圈内。这时学生捧腹大笑,反问教师:“老师,老师,连续三次都插不中是不是个大笨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愉快的局面呢?是由于教师的言语不当和语言不美引起的。应当怎样才恰当呢?方法有多种,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同学们,请停一下,再看我来示范一次(不要说标准示范)。”在示范过程中,如果一次插中了当然好,接着可以讲解技术要领及关键所在;万一没有插中也没关系,可以向学生分析插不中的原因何在,如果第二次又没有插中也无妨,还可以继续分析原因,直到插中为止。这样一来,教师非常主动。既体现耐心教育,互相探讨,又没有失掉语言美,最后得到的是师生之间的协调美。这实际上体现了教师在无形之中进行美育教育。

三、美育教育寓于幽默反馈之中

在体育教学课中,教师怎样运用幽默语言,使反馈变得准确而又甜美呢?我有一点亲身体会。有一次我上跨栏课,有一位学生把栏架踢倒了,没有把它扶起来,当时我想这是一种不良现象,应当提出批评。问题在于,怎样进行批评教育其意义才会更大呢?我想了一想,于是把学生集合起来。我说:“刚才有一个栏架向我诉苦。它说:‘我是在为大家服务,所以老老实实蹲在那里,让同学们一个个地从我身上跨过去,目的是帮同学们学会跨栏本领;可是有一位同学一脚把我踢倒,他不是有意的,我不怪他,可是他不把我扶起来,我有意见。’”我向学生发问,这个意见对不对?出乎我意外的是全班学生齐声回答:“对!”我再问:“今后怎么办?”学生说:“我们一定要爱护公物。”这样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还有一点是很重要的,就是教师要及时地用美好的语言给学生反馈,这也就是向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最好时机。如学习打高尔夫球时,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每次练习结果进行评估,并用肯定的语言告诉学生。如:“好!很好!”又如:“姿势真美,但力度不够!”“可以,再多用点力,对力量不要太吝啬了!”再如:“你的动作太‘小气’了!加大幅度,把上挥杆做得更充分一点!到顶点就更好了!……”一句话,教师反馈要真实、亲切,要在肯定的同时,提出希望,有时要幽默一点。不要总是指出缺点,应当多指出优点。实际上有些技术一时掌握不好,不能怪学生,而是掌握技术过程中必然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过程中要劝学生不要着急,只要努力练习很快就会掌握技术,这样学生才易于接受和乐意接受,练习劲头也会越来越足。切忌随便否定学生的练习成绩,更不能丑化学生所学的动作,学会进行美育教育。要做到这一点,每个教师必然要深知教育学原理,必须掌握教学过程的规律。通俗地讲,学会运用“十二个字”原理,即“模模糊糊”、“马马虎虎”、“规规矩矩”。什么意思呢?当学生在开始学习阶段,称粗糙的掌握技术阶段,对初学的技术动作的理解,脑子里处于“模模糊糊”的状态,做起技术动作来不到位、不规范,这是必然的现象。教师在这个阶段急躁不得,要沉住气,不断地鼓励学生练习,即使做得不准确也没有关系,只能在肯定的同时指出问题之所在。

学习的第二阶段,称改进提高阶段。学生所掌握技术的状况,处于“马马虎虎”的阶段。这时,教师急躁不得,继续鼓励学生练习,不断纠正错误,达到对所学习的技术逐步改进提高的目的。

最后学习阶段,叫巩固提高阶段。学生所掌握技术状况大多数处于“规规矩矩”的状态;这个阶段教师可以用评分的办法给予学生鼓励,即所谓技评,鼓励学生进一步掌握好已学会的技术动作,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按教育学和生理学原理上课,才不会产生急躁或冒进的情绪,也不会造成语言不恰当不准确的反馈。不管怎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表扬为主,多看学生的优点,少进行批评,注意讲究语言美的艺术和准确地提出纠正方法,这样才能使美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上一篇:论普通高校健美操运动员舞蹈基础训练的重要性 下一篇:“差生”也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