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与创新试卷信息化管理在高校考务工作中的模式

时间:2022-03-18 12:36:35

探讨与创新试卷信息化管理在高校考务工作中的模式

摘要:信息化时代已覆盖各个领域的今天,传统手工模式下的高校考务工作已经难以适应时代要求,传统手工模式考务管理是一个极其繁琐,缺乏效率的工作,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如何快速高效的完成考务工作,信息化管理考务将突破传统模式,实现以试卷作为原始档案,,教师和学生通过档案信息化手段实现试卷的查阅核分过程,考务人员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考务工作实现全程监控。信息化试题库考务和评分也为高校实现教考分离,教评分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将重点介绍如何探索与创新新形势下高校考务工作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高校;考务管理;试卷信息化;创新

一、高校考务管理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校考务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教学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运行机制。高校考务管理工作涉及考前、考中、考后三大环节,现阶段各高校考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试卷管理方面:教师从手工出题,试卷手工印制,试卷手工密封,教师阅卷以及后续学生翻试卷查阅,试卷人工保管等一系列情况看,工作量大、琐碎复杂,易出错;

2、教学管理方面:考试目的不明确,考试形式单一化,严重出现教考未分离,教评未分离的现象,都严重影响了教务教学水平。另外未建立健全考题库,课程规范缺乏建设性;

3、监考制度方面:监管不严格,监考质量不高等现实问题,新型作弊形式越来越多样,作弊手段越来越高明,使考务管理严重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传统的考务管理手段已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大量繁琐复杂的考务流程,诸如此类问题迫切亟待解决。因此考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极其重要,将一站式梳理考务全过程。

二、高校考务管理的应对策略

1、提高教学和管理人员的素质:考试前考务管理人员对考试命题的套数、范围、份量、难以程度提出具体的要求,任课老师严格安照标准执行,特别杜绝在复习上课时提前的泄题、漏题。

2、考务管理的改革

①改革考试命题:建立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促进教与学。建立试题库和实行教考分离还能增强教师教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教考分离还能起到约束机制,减少授课内容的随意性,同时又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②改革监考制度:考前做好充分教育警示工作,营造考试氛围,宣传考试力度,强调考试纪律,考试中层层把关,起到真正的巡查督促作用,完善考试制度,建立奖惩机制,对监考人员奖罚分明,及时动态更新考试状况,通报全校,形成威慑作用。考后认真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使考务工作走向规范化、透明化。体现出高校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③改革评分机制:阅卷评分过程中,实行流水操作,严格执行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避免评分时教师的主观性和人情分等现象的出现。

3、学生查分改革:由于试卷是纸质管理传统模式,考试结束后学生要求核分查分时将带来巨大的工作,基于高校考务管理信息化模块的探索需要迫切解决,学生通过电子试卷查分方便有效,操作简单。

三、基于高校考务管理试卷档案信息化模块的探索

近些年高校考务信息化工作及档案化发展都有一定的进步,但离档案信息日常化目标还存在距离,通过档案信息化助推高校考务管理还缺乏前瞻性、战略性。还需要从新思想,新方法入手,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创新传统手工模式考务管理,现阶段高校都面临学生人数年年攀升、课程分类日益细化的大趋势,因此以档案信息化助推考务工作有着现形必然趋势。探索适应我国教育改革中的考务管理信息化新模式。

试卷档案信息化指的是以试卷作为基本原始档案,教学人员,管理人员,还有学生三者之间合三为一,资源数据共享,实现考务管理常态化工作机制。工作原理为多元化分级管理模式,

1、信息化快速解决教考分离,教评分离

教考分离的实现只有通过试题库的随机调阅来保障,教评分离实现同样需要通过同一门课程相关教学人员随机阅卷评分来实现。因此信息化工作贯穿于整个考务过程。首先教学人员通过试卷网络化完成对试卷的编制、审核、查阅,调度保证考务工作的公平公正性;再次管理员通过试卷网络化对试卷进行分类、汇总、保管,教师阅卷工作同样打破传统模式,采取电子试卷上传,教学人员随机抽取试卷评分以减少人为因素,让试卷公开化、透明化。

2、信息化实时动态掌控监考质量

考试过程中均采用标准化考场模式,计算机管理人员实现对各个考场的全程监控,使考务监考质量得以提升。实时动态监考机制将是未来考试的趋势,信息化监控能全程保证考试的公正与透明度,对反查考场出现的作弊手段也有反侦察和核实作用。

3、信息化的查分核分便捷高效

学生考后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平台调阅自己的试卷,实现查分,减去纸质试卷带来的繁琐出错,难查找、不易保存等一系列难题。整个考务系统均采用计算机操作,避免人为造成的差错,保障了考务工作的便捷性、有效性、长远性,使考务管理达到完整性。

四、提升考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及途径的必要性

由于传统模式下的考务管理已经在人们心中扎根,目前信息化管理手段仍有大量考务人员无从适应,再加上考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对考务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就高校自身而言,建立一支能适应多类型大规模考试的考务管理人员是教学要求,也是实际需要,因此提升考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拓展其教务管理相关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在新形势下十分有必要。

提升考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途径一般可通过校外和校内两种方式

1、校外可通过对考务人员的培训,以及相关业务技能的再教育再充电都能使之更适应新形势下的考务信息化和管理化技能。

2、校内本身可以定期邀请相关专家举行专题讲座,召开教学管理研讨会,及时掌握最新动态,印发学习资料,吸取优秀的考务信息管理者的经验,高校再针对自身情况比对,不断完善现有的考务管理制度。同时考务管理的制度也需要充分考虑信息化建设需求和目标,只有这样理论实践相互相成才能使得高校考务信息化之路越走越远!

结束语

信息化是高校未来发展的趋势,我们应该顺应时展潮流,从试卷档案信息化开始,充分利用信息化发展手段,改变过去不合理、不科学、不规范的传统模式,完善考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考务信息化管理制度,简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注重新形势下的改革创新,同时建立一批勤学好思考,能干事并干得好的考务管理团队,从而能更好的创新服务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借助信息化手段使得高校考务工作更加规范化、高效化、透明化。使得高校考务工作常态化之路越走越好!

上一篇:如何构建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和学生的关系 下一篇:物理文化及其对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