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课间活动校本设计的思考

时间:2022-05-25 08:16:28

关于大课间活动校本设计的思考

摘要:学校充分利用大课间的时间和空间优势,开展一系列活动。通过让孩子们自己设计、自己组织、自己管理的调控模式,激发孩子们自主参与的意识,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明显调高。学生爱上大课间,爱上体育活动。

关键词:大课间;活动;校本设计;自信;自主性

自实施大课间活动起,我觉得我校原来的大课间设计模式太单一,古板。认为将大课间的设计权还给学生,从学生中征集活动方案,由学生评比活动效果。那么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将显提高。

一、来自孩子的设计孩子喜欢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大课间活动顺从了学生的天性,让学生有东西可玩,有时间去玩。但大课间是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如何玩的更生动活泼,更有教育意义,是我们要研究的。我们期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变为引导者,学生从活动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建构者。所以,我们意识到:教师的作用越退隐,学生的自主性就越明显。正如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的,教育必须适应人的自然本性,发展人的内在能力;促进能力的发展的训练要随不同的能力而变化。眼睛要去看,耳朵要去听,双脚要去行走,手要去抓握。同理,心理要去信任,去爱,智力要去思考。人的任何内在才能都是和一定的活动相联系的;通过活动使自己的意向得以实现,并发展成为有训练的才能。裴氏理论的核心要义就是学生运动才能发展的根本要点是自主参与。受此理论启发,我们认为,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关键,是孩子喜欢,为此,我们将设计大课间的权力还给了学生在全校征集活动方案。

方案设计的要点是什么?我们先对大课间的特征进行了组内讨论:大课间活动的特征就是“大”,所谓大就是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和活动形式更加充分。为此,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方案设计的培训,使学生明了设计方向。回顾多年来,我们收到的多个设计方案,发现学生的设计大都具备了明确活动目标,体现自我爱好的特征。孩子们通过活动获得的自主心理体验和操作经验,是在封闭的课堂老师说教式的教学中不可实现的。大课间变成了孩子的时间和乐园,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活动情趣和情商,也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形成品德必需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使他们愿意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二、自己组织的活动培育自信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甚至让教师完成学生“成功感”的确立。然,更强烈的自我成功感,还来自自我调控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主动培育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我们时刻牢记:自我效能是社会心理学和动机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支柱,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有的信心和期望,以及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自我效能的最主要来源是个体在成就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体验,它影响对未来成功地期望。自我效能的知觉一旦升华为自我效能信念,也就是自我信心的确立就会稳定地存在于个体的自我概念体系之中,影响个体的认知和行为。子曰:“天生德於予,桓s其如予何?”为此,我们成立了学生会体育部,把大课间的组织工作交给学生会体育部,教师只做协调点拨工作。

对学生来说,集技能、体能、娱乐于一体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频繁地让学生品尝失败感和挫折感,使他们认识到失败是正常和自然的结果,成功必须经过努力才能获得,体验到这一点,当学生集体协作胜利完成一项活动后,他们才能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而真正的自信心也就得以确立。

三、自我调控的学习促进发展

学生自主的大课间活动,对孩子们的影响是什么样呢?我们想听听孩子们自己的心声,于是,我们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从对调查卷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孩子们最喜欢的是:大课间自掌握在他们手里,使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根据班级实际安排活动。从活动中,了解运动队保持身体健康、促使身体活动、增强体力、增加耐力、解除疲劳、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的重要性。他们喜爱宽敞的大课间场地、各种各样的活动内容、各式各样的活动设施。乐意享受教师的鼓励和批评,自己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他们深深地认识到,大课间活动不仅让自己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太大的精神压力在种种情趣盎然的活动中得到释放,而且让自己在丰富多彩又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增长才干,脱颖而出。事实证明,学生自主的大课间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成就感,激发和确立了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最重要的是养成了终身运动的习惯,这,可是我们始终期盼的教育目标啊。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自我选择、自主调控是进步的动力。

在增效减负的大背景下,大课间活动校本设计的研究项目,虽然不过是学校内部教研组自选的研究项目,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学生自主的活动设计、组织、实施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学生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提高了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审美情趣,形成了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看到了组内教师在行动中的成长,快乐而充实;校本教研真是一项能帮我们解决“真”问题的实用研究方法啊。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综述:沙盘游戏在孤独症儿童康复中的运用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