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行业组织如何推进中小企业节能降耗

时间:2022-03-17 09:10:12

欧洲行业组织如何推进中小企业节能降耗

欧洲国家与中国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欧洲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等与中国中小企业相比,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欧洲中小企业同样量大面广,同样也面临着节能降耗的挑战与机遇。基于以上原因,研究欧洲行业组织在促进中小企业节能降耗中的作用,对于加强和改善我国行业组织在节能降耗的作用、对我国行业组织自身吸收欧洲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执行能源指令,落实政府对中小企业节能降耗的具体政策支持

欧盟节能的目标是:2010年,能源利用效率提高18%(以1995年为基期)。根据一项正在酝酿的指令,2006~2012年,欧盟两个强制性节能目标是:各成员国总体上每年要节约1%的能源消费量(以2005年之前的5年平均计算);其中公共部门的目标是每年多节约1.5%,以示表率。2012年,各成员国年度总的能源消耗量将比2006年减少6%。

欧盟颁布了很多能源指令,如促进热电联产指令、建筑物节能指令、家电节能指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促进能源服务指令等等。欧洲一些国家经常根据欧盟的指令和要求,或国内外情况,推出一些促进中小企业节能降耗的计划,但这些国家的政府并不直接与企业打交道,而是把计划任务连同有关政策支持条件列出,委托行业组织来执行政府计划,并在此过程中落实政府在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以德国2006年的一项中小企业节能降耗计划为例,这项计划的具体内容就是由行业协会组织咨询人员对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而政府负责承担部分咨询费用。行业组织在这项计划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环节:接受企业申请并审查方案;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书面确认(一股有时间限制);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后交给相关的政府部门(如德国的联邦经济部),由该部门根据行业组织的建议以及申请材料的质量,决定是否给予资助;负责与申请、发放资助和资金使用有关的具体工作;在规定期限内对企业进行咨询服务,落实资金使用并提交报告;配合联邦审计署及其下属审计机构对行业组织所咨询的企业进行审查。

二、通过节能咨询活动帮助和推动中小企业开展节能降耗

一般情况下,欧洲行业组织拥有较多的科技人员和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工作人员,他们基本上都具备双重专业,知识面较宽,能够承担较为专业的咨询活动,而这些咨询项目均直接或间接涉及到中小企业节能降耗。

欧洲行业组织的咨询重点是如何开发应用高新技术和其他应用技术,推动中小企业通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具体而言,包括:(1)为企业进行诊断,找出能耗高的原因、矛盾和差距;(2)向企业提供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改进建议;(3)为企业提品、效益等方面的反馈意见;(4)帮助企业进行市场预测、技术预测以及社会需求预测。

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行业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通常分三步走:

第一步称为初始咨询,如果一个企业考虑进行节能降耗,行业组织就会告诉企业:应该采用何种技术进行节能降耗,采用这种新技术所需要技术力量的人员结构和人员素质,以及到什么地方去物色这种人才,用在企业的什么部门,等等。在这种问讯式的初始咨询工作中,往往是中小企业登门求教。由于咨询工作量不大,行业组织不收咨询费。

第二步称为上门咨询。当企业决定了节能降耗的技术和方法后,就会进一步请求行业组织派出咨询人员上门服务。通常咨询的范围为:(1)分析选择决策企业已经设计好的节能降耗方案;(2)应用某种节能降耗技术或管理手段,如何选择协作单位、设备及新产品的销售渠道;(3)企业开发新技术所需的投资以及投资回收期。

第三步称为发展咨询。企业选准了节能降耗的开发项目后,如果经费短缺,就会再进一步请行业组织协助向研技部门申请资助。企业需要提出申请报告,在报告内容中阐明所开发的新技术;费用中哪些由自己承担,哪些请人协助;需要资助的经费数量;等等。行业组织经过评定,确认报告合理后,就向研技部门申报所需资助额度,一般在一个季度内,企业就可以获得资助的款项。

三、开展技术研发,为中小企业提供节能降耗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

在欧洲,开展技术研究的行业组织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行业组织下属的研发中心;第二种是以开展技术研发为核心业务的专门性行业组织。

以德国为例。德国非常重视通过技术开发与创新实现节能降耗,德国钢铁协会下属的钢铁研究中心,将节能降耗作为重点研究课题,通过优化工艺流程、研发新型钢材和提高废钢材重复利用率实现节能降耗。据了解,德国目前每吨钢用电量由1990年的630KWH,下降到2006年的345KWH,CO2排放量比1990年下降了20%。德国另一个行业组织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Fraunhofer-Gesellschaft),是公助、公益、非营利的科研机构,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协助企业解决自身创新发展中的组织、管理问题。下设62个研究所(截至2008年),遍布德国各地,近13000名科研人员一年为3000多企业客户完成约10000项科研开发项目,年经费逾10亿欧元。

再以意大利为例。意大利萨梭罗地区很早就有陶瓷生产,但是现代陶瓷业则始自二战后。发展到上世纪60年代,萨梭罗镇已成为世界闻名的陶瓷生产基地,设在这里的意大利陶瓷工业研究试验中心(简称陶瓷中心)是意大利陶瓷行业的权威单位。陶瓷中心由9家单位共同参与管理,主要单位有波罗尼亚大学、陶瓷砖和耐火材料协会、陶瓷和摩擦材料协会、粘土协会、制造业协会、手工艺联盟、国家陶瓷和硅酸盐院,以及一些商会。

陶瓷中心按研究或工作的领域分为化学部、陶瓷工艺部、先进技术陶瓷部、环境保护部、节能技术部等5个方面。化学部的主要工作是陶瓷原料的研究和分析,例如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坯体和最终产品性能的影响。研发新的坯料和釉料;陶瓷工艺部的研究范围包括建筑陶瓷、日用陶瓷、卫生陶瓷及耐火材料,研发新产品或功能;先进技术陶瓷部主要是开发或优化陶瓷制造工艺,包括粉体制备、成形技术及烧结,另外还研究新的测试方法;环境保护部的业务是研究陶瓷工业的废水、废气对环境的影响,认证和优化清洁系统,废水、废泥的处理技术;节能技术部的工作范围为陶瓷生产过程的认证,新工艺的研发,陶瓷厂能耗统计,节能技术和余热利用。

四、实施标签制度,支持节能降耗产品占有较高的国内市场份额

在欧洲有许多能源标签。比如,德国制冷行业协会根据欧盟的总体要求,对制冷电器颁布能源标签,它的等级划

分主要是根据该产品的能源效率指数而确定。能源效率指数(EEl)等于该产品的实测耗电量除以同等类型产品的平均耗电量,再乘以100。

在实行标签制度的欧洲国家,行业组织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执行市场准入(Market Access)机制,这种市场准入机制总体上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支持鼓励进入机制;二是限制约束进入机制。

在行业的准入方面,虽然节能降耗产业、环保产业本身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但其本身的经济效益往往有限,因此政府可能在工商、税收、融资、担保及上市等方面给予恰当的优惠政策措施,行业组织通过支持企业进入行业形成充分竞争的局面,增加这些行业的产品市场供给。对于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行业,政府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工商、税收、金融等切实可行的限制政策约束直至禁止进入市场。同样,行业组织也会出台有关行业禁入的规定。

在企业的准入方面,行业组织还会根据欧盟和政府指令,做好新进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那些规模小、能耗高、污染重的中小企业,实行更加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措施。

在产品的准入方面,欧盟通行的做法是,任何产品进入市场必须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并通过相关的认证,获得对应的标识。在节能降耗方面,按照要求的严格程度,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针对产品本身(standards for production)的污染、能效或节能标准,即产品的生产、制造、使用均不能造成高污染、高能耗。例如最早流行于欧洲的生态标签(eco-labeling)和电子产品的能效标志(欧洲A+能效标志)等;第二是针对产品生产过程和方法(standards for processing and productionmethods即PPMs),即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方法应该符合相应节能降耗标准,否则就不能进入市场;第三是针对产品生产与消费的生命周期管理(standards for life-cycle-analysis即LCA),必须对产品生产、消费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生态环境管理,仅以产品包装为例,发达国家形象地把绿色包装归纳为4R:Reduce(减少材料消耗)、Refill(大型容器再填充使用)、Recycle(可循环使用)、Recovery(可回收使用),另外还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14000管理认证等。

欧盟的一些行业组织(如欧盟家用设备制造商协会)积极设立或资助专门的实验室,对中小企业已经获得的节能标签进行测试。

欧盟曾是依靠制造商自我声明模式成功实施能效标识的典范。制造商在认可的测试实验室测试他们自己的产品,并在标识上标注其测试结果,偶尔也使用第三方的测试机构进行测试。自欧盟实施能效标识以来,曾出现过企业自我声明的能效信息严重失真的现象。但迄今为止,只要产品标识上的信息准确性受到质疑,在被第三方测试证实后,制造商都会对其产品重新进行标识。为确保标识信息的准确性,1997年10月,欧盟启动了制造商之间的自我监督机制,这大大补充了欧盟的自我声明模式。这一机制是由欧洲家用设备制造商协会资助的,允许任何签约的制造商或供应商对其他供应商所粘贴的能效标识的准确性提出质疑,如果不能直接解决所提出的质疑,那么就应在实验室对有疑问的电器进行测试,如果不能在测试的实验室达成一致,就应在独立实验室进行测试。执行欧盟法律的职责属于各成员国,因此每一国家对标识的监督检查机制和处罚形式都不同。如法国,对没有准确明示标识的零售商进行通告批评,如果还没有得到纠正,将提讼。

五、通过信息交流,促进节能降耗理念、技术和产品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推广

欧洲行业组织通过出版物、展览会、研讨会等多种方式,促进节能降耗理念、新技术、信息和产品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推广。下面以德国为例进行说明。

一是专业出版物推动节能降耗。德国塑料工程师组成的学术团体,简称VDI-K,创立于1936年,是国际上成立最早的塑料工程专业学术团体,会址设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委员会理事会由理事长和理事若干名组成,并设有19名成员组成的顾问委员会和13个地区分会以及9个专业分会。委员会的宗旨是促进职业训练和继续教育,研讨塑料技术领域中的科学、技术和有关生产的问题。主要活动有:①举办各种专题讨论会、报告会,进行地区性的经验交流;②组织会员到工厂考察;③举办专题讲习班和讲座,传播塑料技术知识;④出版《塑料》、《工程知识丛书》以及有关塑料工程方面的《德国工程师协会规范》(VDI-Richtlinien)。在这些活动中,节能降耗是重要的主题。

二是各种绿色展览会推动节能降耗。德国是世界展会经济大国,每年举行各行各业世界顶尖展览会或博览会。近年来,德国展会愈加突出一个特点,那就是与生态、环保挂钩,各展会主题也就成了“绿色XX”。如近年来,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汉诺威国际电信技术展(Cebit)和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ITB)先后于三月上旬举行,一个是世界最大的电信技术展,另一个是世界最大的旅游展,两个展会的主题分别是“绿色IT”和“生态(绿色)旅游”。行业组织组织企业利用这种展会推出节能降耗的理念与产品,客观上加速了整个行业节能降耗的信息传递和技术积累。

六、组织系列培训,为中小企业节能降耗提供知识与技术方法,培育人才

80年代中期以来,欧盟针对中小企业的节能降耗培训事业发展极为迅速。欧盟指导框架和法规的颁布,以及日益增多的法律条款和新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明显推动了培训业的发展。当传统内容的培训需求减弱之后,新的环境保护领域(如中小企业节能降耗、环境管理、生产与环境保护一体化、综合产品政策、物流管理)创造了新的培训需求。欧盟有一些项目,专门对大多数节能培训以及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执行和认证提供资金支持。

另外,环保节能知识的增长和社会各界(公众、私营部门和个人)环境意识的提高也都给企业提出了更多的节能与环境保护要求,与此同时也带动了培训业的发展,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特征。

“能源管理师”培训是欧洲的一项创举。1997年,位于德国中法兰根经济区的全国六大商会之一的纽伦堡工商会,在整个欧洲首次开办了“能源管理师”培训课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1999年以来,德国其他五大工商会(卡塞尔、柏林、斯图加特、奥古斯、慕尼黑)也相继开办了能源管理师培训课程。2003年以来,欧盟其他三个国家英国、奥地利、波兰也开展了这项工作。2005年以后,在欧盟的推动下,这一培训课程已经推广到13个欧盟国家。到2006年底,德国已培训了超过600名能源管理师,有上万人参加了部分课程培训。欧洲能源

管理师培训已经有10年的历史。实践证明,经培训的学员掌握了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的基本工作方法,增强了分析能源消耗状况和优化节能技术的能力,学会了利用当地资源,开发可再生能源。学员应用掌握的节能技术,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成本,确保企业节能目标的实现。很多学员还能对高层管理层推荐节能项目,使企业投资方向正确,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回报。

七、参与社会活动,推动形成节约型社会,促进中小企业的节能降耗

在欧洲的许多国家,行业组织、政府机构和大学等研究机构组成了庞大的环保教育网络,它们向民众做环保知识介绍,向企业推广环保技术,向社会宣传新的环保立法。例如在德国,联邦环境部对全国的环保意识建设进行总协调,行业组织积极参与,在全国实行“国家环保行动计划”,目的是使全国与环保意识建设相关的机构形成更紧密的网络,以在全社会更好地推广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教育。

行业组织的活动丰富多彩。德国民间环保组织在建设环保意识方面十分活跃,德国有各类全国及地方性的节能、环保组织,它们向民众免费提供讲座和环保知识小手册,并深入民众宣传环保。在节假日的街头闹市区,常能看到不同行业组织搭起临时宣传摊,向行人讲解环保知识和发放材料。数不胜数的节能环保网站也促进了民众强化环保意识。

行业组织也参与学校的节能环保教育活动。区域行业组织的负责人经常会到当地的学校讲授节能环保知识。行业组织在各地组织大大小小的节能降耗比赛,鼓励学生设计和开发环保项目等。

回顾欧盟国家30多年节能降耗事业的发展,不难看出,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整个社会的节能降耗氛围越来越浓厚,其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保护环境方面,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竞争力、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损害和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也都得到了体现。

八、推行欧盟标准,树立行业壁垒

欧盟的一些行业组织积极推行企业节能降耗,不单是出于环境与能源的考虑,也有国际贸易的考虑。由于节能降耗与贸易保护主义相结合,欧盟的行业组织更加容易推行企业节能降耗的理念与做法,更加容易争取欧盟企业的认可。

欧盟制定标准的组织主要有三个: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和欧洲电信标准学会(ETSI)。欧盟的大部分产品标准均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制定,该委员会平均每年为欧盟制定大约1000多个技术标准。

欧盟标准的制订过程是,一般先由某个行业或消费者向政府或欧盟委员会提出要求,欧盟委员会的标准化委员会通过后,起草标准制订委托书。该委员会把委托书交给上述产品技术标准制订机构,由它根据欧盟的法令法规来制订具体的标准。标准制订完毕后送交欧委会审批,最后由专门的杂志刊登公布。一旦欧盟制定出统一的协调标准,欧盟各个成员国就应通过法令或其他形式予以贯彻实施,同时废止与欧盟协调标准相抵触的本国相应技术标准。在整个标准制订过程中,欧盟只负责制订相关法令。自1985年5月7日欧共体理事会批准《技术协调与标准化新方法》决议以来,欧盟理事会已批准了24个新方法指令。1999年以来,欧委会向欧洲标准化机构发了26个标准化委托书。

上一篇:拯救国产大豆 下一篇:促进欧洲中小企业发展的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