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村生产业发展问题初探

时间:2022-03-17 06:48:47

贵州省农村生产业发展问题初探

摘要:本文对当前贵州省农村生产业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进行了梳理,对制约贵州省农村生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善的具体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贵州省农村生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农业财政支出比例小,生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小。财政统计年鉴资料显示,1996年以来,全省财政农业支出总额除2003年、2007年有所下降外,其余各年整体上呈增长态势。1996年到2009年,贵州省财政农业投入总计905.6亿元,在不考虑价格因素的条件下,2009年与1996年相比,增加了近13倍。

从数据上看,农业对地区经济的生产总值贡献度在三次产业中相对较小,2010年仅为

13.7%,远远落后于第二产业(39.2%)、第三产业(47.1%)。在农业总产值中,生产型服务业的生产总值仅为51.25亿元,所占比重仅为0.052%。说明虽经多年持续投入和发展,但是生产业发展仍然缓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

(二)农业生产业经营户比重低。2006年末,全省共有农业生产经营户642.42万户,生产经营单位7418个。农村常住户中农作物种植业常住户比重非常高,达到94.42%,说明我省农村常住户仍以农作物种植业为主要经营对象,而农林牧渔服务业农村常住户占我省农村常住户几乎为0,只有0.03%,这说明我省农村常住户很少有经营农林牧渔服务业的,而且这个比例远低于全国0.25%的平均水平。说明我省农户经营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很少,而且相对全国其他地区也偏少。农户的多种经营偏少,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不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

(三)金融服务业发展缓慢,且功能不断弱化。截止2005年末,贵州省全省基层金融机构数比2000年末减少了近1528个,从业人员减少了4877人,撤并的机构和裁减的人员主要集中在县及县以下。近年来,农业银行贷款也开始向大中城市集中,发放在农村的贷款也主要集中于电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仅仅限制在政策性粮棉油收购等流通领域,对农业生产基本上没有安排支持资金。农村信用社虽然已经成为支持“三农”经济的主力军,但从数据看,截止2005年末,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余额也只占到全省贷款余额的12%,支农资金的匮乏可见一斑。

(四)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现,信息化建设滞后。截止2009年,贵州电信农村电话网络容量已超过170万门,农村固定电话用户数约110万(不含小灵通用户)。“十五”期间,贵州电信积极推进村通工程,建成并开通电话的行政村达1.4万个,村通比例从2000年初的22.8%提高到目前的72.07%。其中,2005年投入资金3.9亿元,新增设备容量50万门,新开通行政村761个。同时,贵州电信积极开展“宽带到乡镇”工程,去年全省所有1452个乡镇和2600多个村已开通电信宽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信息化建设上,贵州省仍然处于物理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村的信息化意识培养、信息化管理能力建设还是相当的落后。

(五)物流行业发展滞后,体系不健全。贵州省物流产业与全国比较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物流实物量规模较小,贵州货运周转量主要还是靠铁路实现,公路、水运的比重都极低,至于民航,量就更少,以至于统计年鉴中不得不把全国通用的亿吨改为贵州的统计单位改为万吨;绝大部分物流企业处于“规模小、资本少、分散化、技术落后、导致物流业在物流市场上难以同大型物流企业竞争,迫使许多物流企业仍旧采用比较原始的运输方式、信息传递途径和成本控制方法,这大大降低了物流服务水平;物流需求不足,贵州目前物流产业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拉出去的是各类原材料,这些原材料经过深加工后又高价进入贵州市场。需求结构仍以农产品、工业原料和能源输出以及日用消费品的输入为主。

(六)农业公共服务机构职能定位宽,经费少、人员缺、机构不健全、服务供求错位。据农业部资料显示,目前在贵州省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中,自有办公用房仅50%,且大数建于 20世纪 60、70 年代。乡镇农技站有 59%无办公电话,90%的乡镇站无办公微机、无电视及播放等培训设备,无交通工具,以及病虫害测报、防治和土壤检测等基本设备。办公及推广条件差,推广手段落后,直接影响到农技推广机构效能的发挥。虽然省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乡镇站建设专项,但由于资金量小、建设规模小、速度慢,全省还有近1300个乡镇站亟待建设。虽然各级财政预算中都反映对农业的投入逐年增加,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贵州省农业科技投入长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近年,全省的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0.2%左右,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0%)全省所有乡镇农技机构的人头和办公经费都全额纳入了县级财政预算,但是经费基数低, 平均每人每年办公经费 800 元左右。此外,全省还有29 个县(市、 区)没有落实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业务推广经费。另外,农业科技人员的工资、生活待遇低,一些政策性的补贴尚未落实,严重影响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七)农业保险需求旺盛,农业保险发展滞后。贵州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农业省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农业生产的损失数以万计,例如在2008年初的特大凝冻灾害中,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2068万亩,受冻死亡畜禽228.94万头(只),直接经济损失近60亿元。2009--2010年,贵州农业保险保费收入逐渐萎缩,保险保障范围和险种数量逐渐减久近三年来,贵州农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近2亿元,累计经营亏损高达2500多万元,大大超出贵州农险经办保险公司的承受能力。2009年开办农险品种下降为5个,保费总收入5457.9万元,同比下降23.81%,赔款达8725.5万元;其中,累计承保能繁母猪40余万头,保费收入5306.6万元,同比下降18.48%0 2010年I-5月,贵州农险形势更为严峻,开办农险品种下降为2个,保费总收入537.4万元,同比下降90%,赔款达1021.9万元。

二、促进贵州生产业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建议

近几年,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主体,就是生产业。遗憾的是,我们似乎只把生产业视作为制造业提供中间服务的产业部门,而忽视了农业同样也需要生产业。目前,我省农业还比较落后,但正如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的,“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发展服务农业的生产业可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科学确定职能定位,完善组织结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公共农业生产,是公益性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益性农业生产具有准公共品的属性,其生产和供给,更应注意借助企业或市场的力量。例如:动植物疫病统防统治和预测预报、面向区域农业主导产业的重大技术推广等必须由公共农业生产机构提供;有些农业生产,只是对特定区域、特定产业的农户群体具有公益性,理应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公共服务平台或龙头企业来提供;有些农业生产,特别是个性化、高端化的技术服务,具有较强的私人产品属性,不宜纳入公共农业服务机构的职能范围,由农业生产企业、中介服务机构或其他市场化的农业生产组织来提供,往往更具效率,更容易降低成本、增加供给并实现供求对接。

(二)结合实施区域层面,加强农业生产业能力建设。要结合实施区域层面或产业链层面的重大项目和专项行动,突出加强区域层面或产业链层面的农业生产能力建设,优先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各类示范典型等参与项目运作,增强服务能力;优先支持农业全程信息化建设、科技服务、质量检验检测服务、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农业要素市场服务和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产后处理、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电子商务设施建设等,并加大投入力度。鉴于农业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的统一,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预知的因素多,以及通过加强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仍有很大潜力,实施区域层面、产业链层面的重大项目和专项行动,应像实施财政系统的项目一样,单列配套工作经费和引导示范资金,为促进良种良法结合、农机农艺结合等提供回旋空间。

(三) 完善农业生产业的投入支持和税费优惠,创新支持方式。增加各级政府服务业引导资金和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规模,加强对农业生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通过定比补贴、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方式,重点支持以下方面:一是加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其他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农业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二是加强面向龙头企业、农村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的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和面向其带头人的培训服务体系建设,三是优先支持支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农业生产机构的功能转型和改造升级,以及业态和经营方式创新。四是优先引导农民合作社等中介服务机构、示范户等示范典型、农民经纪人之间加强合作,协力提高服务层次和服务质量。

(四)瞄准薄弱生产供给环节.努力扩大惠及面。为了促进农村中小企业发展,当前优化生产供给,应将重点放到优化经营管理指导服务和金融服务(融资服务)上,无论是政府提供的,还是市场化的生产,情况都应如此。此外,还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政府对行业协会或商会发展的支持,引导市场化的会展服务增加供给,重点引导这些生产扩大对农村中小企业的惠及面。

(五)强化新技术体系建设,推动农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贵州农业现代农业需改变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综合融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空间技术服务,如精准农业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便携式田间数据库等相关技术,形成完善的农业新技术体系。依托龙头企业技术中心、研究开发院,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建立统一的农业新技术应用推广服务平台,构建“横向到边( 政府—产业—企业联盟—科研院所) 、纵向到底( 集团—公司—车间) ”的立体农业科研平台体系,以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开发应用智能化实物电子标签,实现农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六)引导、激发或培育产需求。当前,农村中小企业对市场化生产的需求,弱于对政府提供生产的需求。但农村中小企业对政府提供生产的需求仅为中等偏上。因此,鉴于生产对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采取试点、试验、示范等方式,引导、激发或培育生产需求是重要的。甚至可以通过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消费商务服务和会展服务等方式,更好地凝聚生产需求,特别是公共平台服务、商务服务等需求。农村生产需求更弱,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政府提供服务的依赖性较强。因此,引导和鼓励农村克服对政府提供服务的过度依赖情绪,实现自立自强,也有利于培育农村的生产需求。

参考文献:

1.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_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8).

2.汪建丰 刘俊威.中国农业生产业发展差距研究_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11(11).

3. 沈玉芳,刘曙华.长三角地区生产业布局的结构与趋势分析[J].城市经济,2011(4)

4.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

5.曾国平,苏宏.我国西部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与区域协调实证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9)

6.李启平.我国生产业与农业的关联性分析[J],求索,2011(8)

作者简介:王黔京,男(1980-),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副处长,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公共管理。

上一篇:液氯及包装工段设备与管道布置要点 下一篇:三维超声在乳腺良性疾病微创诊疗并发症防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