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3-17 04:05:57

民族院校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民族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如何对民族院校的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是提高其教学质量的关键。该文针对当前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民族院校;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2-5526-02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随着学科的发展日益显现出来,实践教学也正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着深刻的变革[1]。它从过去验证理论课教学的附属地位,逐步变成独立的教学体系,成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1 民族院校特点

民族院校对于其他普通高校而言,具有其非常鲜明的自身特点。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为例,少数民族学生占65%。由于各民族地区的计算机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大学新生入学时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差异较大:一些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早已学习过计算机相关课程,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已非常熟练;而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对计算机知识知之甚少,有些来自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甚至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因此,在民族院校的计算机实践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实践内容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基础好的学生感到课程内容枯燥,上机时很快完成了实践内容后,就开始玩游戏,而基础差的学生却因为学习任务重而缺乏自信心,产生焦虑心理。

2 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2]。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在经过了不断的改革和探索之后,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1) 实验内容过于陈旧,缺乏综合性实验。计算机技术是在不断地飞速发展的,而学生所要求完成的实验内容基本多年没有变化。从实验项目上看,以基础性实验为主,而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太少,甚至没有。大多数学生只需在计算机上按照实验指导书完成相关操作,就算完成实验任务,很少有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2) 实验内容过于单一,没有考虑专业特点。显然,各专业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需求及今后的应用有着很大的区别。如果不考虑专业特色,让所有学生的实验内容都一样,只会削弱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

3) 实践教学的学时比较少,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全部课程内容,达到预期的目标,对有些同学而言显然比较困难。而学生对书本的教学不感兴趣,即使留作业也大多是互相抄袭。

4) 实践教学仍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主动学习性差。学生在多年的学习中已经习惯以老师为中心,遇到问题不是自己尝试解决,而是直接问老师。久而久之,必然形成对老师的依赖,即使自己稍微思考一下就能解决的问题也不再主动思考,这样既无益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也无益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5) 实践课程考核体系不够完善。实践课程考核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实践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现场解决问题能力的客观反映,是实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也是保证实现培养目标的一种手段。但目前实验成绩的考核方式和内容过于统一,没有做到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学生,无法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

3 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面对目前计算机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1) 完善实践大纲,更新实践内容,构建体现以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内容。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针对学生所学专业,将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不同章节的多类别课程设置。同是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和办公自动化软件外,对于理工科学生,增加计算机网络及软件开发基础知识;对于艺术类学生,增加图像处理、动画制作部分;对于其他文科学生,增加Authware软件应用。每个章节都在实践上精心设计,将其分为基础性实践、综合性实践和创新性实践三个模块,形成从基础训练到综合设计、创新设计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2) 实施教学方法改革,大力倡导“案例_任务驱动”、“课内外结合”等新的教学方法,鼓励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创新能力。

在实践教学模式上实现两个“转变”:从“以老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课内课外有机结合的“多环节教学”模式转变。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师在实践课堂中采取“案例_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在实践课堂开始阶段,采用“案例教学”[3],教师利用教学课件,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法进行演示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案例,并引导他们尝试如何独立完成案例。接着教师采用“任务驱动”[4]式教学法进行能力教学。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和教学任务的难易程度,教师可以采取多种选择来设计学习任务。教师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创新的能力。针对计算机基础课学时比较少的特点,采取“开放式”教学方法,将综合设计性实践放在课外完成。这种开放包括实践资源的开放、实践内容的开放、实践时间的开放和实践管理的开放,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全面开放的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使学生具有学习上的主动权。并适时在班级举办优秀作品展示,使学生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

3) 实施学生座位改革和课程考核体系改革,让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学生在上机实践时,一般有两种传统的座位安排方式。一是老师按照学号事先排好座位,学生上机时对号入座;二是学生第一次上机找到座位后,以后就按照这个位置固定下来。这两种座位安排方法都有自己的弊端,对第一种方法而言,由于新生刚来,相互之间可能不太熟悉,不利于互相帮助。对第二种方法,一起坐的学生虽然相互认识,但可能出现坐在一起的基础都不好或都不错的情况,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作用,利用学生资源。由于上机实践的安排要比理论课推迟1到2周,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参考新生入学计算机摸底考试的分数和学生意见,对所有学生按照1帮1的分组(一个基础好的学生带一个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排位。在课程考核上,建立以组为单位的考核体系,而非仅仅针对学生个人。这样可以让学生互相帮助,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并且针对实践课上比较容易出现迟到、早退的现象,严格规范实验纪律,将实验纪律也纳入课程考核中。

4 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作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使用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民族院校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更需要实现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才能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虞斌.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思考[J].科技信息,2010(4):238.

[2] 孙明,陈波.高校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的改进[J].中国西部科技,2010(1):78-79.

[3] 樊明智.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1):90-92.

[4] 蔡春华.试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开放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3):157-158.

上一篇:分布式计算技术介绍 下一篇:高校教育技术绩效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