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点”谈语文课堂激趣

时间:2022-03-17 08:03:55

从四“点”谈语文课堂激趣

摘 要:语文课堂如何激趣?语文教师一要注重自我完善,立足“制高点”;二要加强教材研究,抓准“切入点”;三要重视氛围营造,点燃“兴奋点”;四要促进师生互动,打造“精彩点”。

关键词:制高点 切入点 兴奋点 精彩点

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十多年,对在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了长期的思考和研究,现不揣愚昧,谈几点心得,敬请各位同仁指正。

一、注重自我完善,立足“制高点”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特级教师于漪有一句名言:“要把学生培育成人,须着力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而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火把,必须心中布满了炽热的阳光。”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火把”“阳光”,具备一定的语文素质和水平,立足课堂“制高点”,才能有效主导课堂教学。

古人云:“锅里有,碗不空”。要想教好语文,我们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呢?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文教师应当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有“教育学科类”知识,有正确处理教材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合理的板书设计能力等;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听说读写、琴棋书画、天文地理、世态万象,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语文教师还应了解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

语文教师要主动地自我教育,使自己形成崇高的个体人格,具备深厚的知识底蕴和扎实的业务基本功。这样才能以自己的良好个性和独特魅力吸引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厚积薄发,旁征博引,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在知识的海洋里畅快遨游,引领学生在科学的殿堂里一路探秘,进入发幽探微的精彩而又真实的境界。

二、加强教材研究,抓准“切入点”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

笔者看到许多同事总是害怕错过了某些内容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担心试卷上就是自己忽略的内容,于是便尽量把内容讲得多一些、全面一些,甚至还综合手中的教学参考资料增添一些内容,这种贪多求全、面面俱到的做法反而“面面”不到位,令课堂效益降低,教师忙着讲内容,学生忙于记笔记,还谈什么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改实施以来,“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早已说过,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教者不能拘泥于教材的内容,画地为牢,墨守成规,而要注重对教材的灵活处理。教者要根据确定的重难点,灵活处理教材,选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三、重视氛围营造,点燃“兴奋点”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

梁启超说过:“用情感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分量磁便引多大分量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语文课要点燃学生的“兴奋点”,让他们笑,就得开心;让他们怒,就得义愤填膺;让他们哀,就得哀思如潮,其宗旨是让他们“情动”,情动才会直抒胸臆,踊跃参与,积极讨论问题,加深文本理解。

如何使学生“情动”,如何点燃学生的“兴奋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认为“唤醒”这个词用得好,唤醒,常用作比喻,有使之觉醒之意。教授朱自清《背影》一课时,我先运用一组汶川地震时父母保护子女的亲情图片,精心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导入课题,使学生先感受到那一份份浓得沉重的亲情,心灵受到触动,然后品读文章最后一节“父亲的信”那段文字,请学生谈感受,在学生感动、抒情之后,引入对本文的学习。于漪老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她说:“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

四、促进师生互动,打造“精彩点”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需多。――王安石

语文课,打造精彩才是出路。曾有人说过:任何精彩的语文课都是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从心与心的缝隙中,从思与思的撞击中生长出来的。我们就是要利用这些“缝隙”“撞击”生成课堂的精彩,利用师生互动促成“精彩点”。

“文似看山不喜平”,语文课也应当跌宕起伏,从而让学生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有机结合。我们何不精心打造少许,哪怕一两个“精彩点”,让学生在有起有伏的课堂中感受语文魅力,步入文学妙境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乐此不疲”,课堂激趣必不可少。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寻找语文课堂激趣的“支点”,我愿与各位同仁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特级教师授课实录》.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版.

[2]于漪.《于漪语文教学课堂结构精析》.《于漪语文教育论集》.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初中

上一篇:浅谈体育考生如何提高原地双手掷实心球的成绩 下一篇: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优化课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