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见解

时间:2022-03-16 08:48:22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见解

【摘 要】阅读是人一生所面临的重要的学习活动,也是了解和掌握现代知识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知识更新的速度会更加惊人。所以一个人阅读能力成了自身学习发展的重要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阅读教学的最高理想境界。在阅读理解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等,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善教学效果,提高语文阅读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不尽人意:六年级的学生读完一段文章却不知写的是什么。这表明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差。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主要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流于了形式。其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生阅读方法指导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的重要手段。我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到通过阅读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方法;通过有效练习内化学生的阅读方法;通过大量阅读展示学生的阅读水平,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一、在阅读中学会发现

“书读千遍,其意自见”。在阅读教学中,“读”是关键,是“问”和“悟”的基础,因此,“读”一定要落到实处。一篇文章,必须让学生反复地阅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出重点,读出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有所感悟。

(一)展示课题引导读。学生接触课题后,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有什么要问的。从而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二)根据兴趣自由读。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自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形式,尽情诵读。可独自读,也可以约伴读,还可邀老师一起读。在读法上可以自由选择,如感情朗读、角色朗读、边演边读等。读中还可以尽情展示,相互挑战,可以分组进行,也可以全如左行,给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读时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诵读的条件,如加上多媒体或配上音乐等,并积极参与到学生朗读活动中。(三)检查效果汇报读。学生充分练读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自已所喜欢的段落读给老师和同学听,请师生共同评议。并要求初步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目的;找出重点段落,标出优美的词句;然后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由于学生有了充分的自由,变得爱读、想读,这就改变了全盘授予的传统教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在质疑中学会探究

(一)首先要激发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

创设良好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都敢于提问。课堂上教师的教态要亲切和蔼,面带微笑。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并且都能学好。现实中常常是这样,敢于提问的往往是那些成绩好的或者是成绩差的学生,而大多数学生却保持沉默。这不是他们不能发现问题,而是没有提出问题的勇气。生怕自己的问题提的不好,招来老师同学的嘲笑。因此,教师要善于对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都持鼓励态度,不否认,不讥讽,并能由浅人深地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树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尊重别人的良好习惯。应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互相支持、鼓励,使学生能在充满理解和激励的氛围中轻松地进行学习。

(二)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

一是就问题提问。教师每教一篇新课文,最好要问学生:看到了题目,想到了什么,想知道什么,有什么要问的。学生思维活跃,往往会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比如《将相和》一文,学生根据题目就能问:将是谁?相又是谁?他们因为什么不和,又因为什么和好了?等等;二是就重点段提间。如《草船借箭》写借箭经过一段,学生朗读后就会问:诸葛亮为什么选第三天四更的时候才去借箭?为什么要将船头朝东船尾朝西,然后又调过头来?为什么要击鼓呐喊?曹操为什么叫弓弩手只管射箭而不出击?等;三是抓重点词句提问。如《詹天佑》一文,学生抓住“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句和“阻挠”、“要挟”、“嘲笑”等词语可提出许多问题;四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提问的良好气氛。比如: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学生在生动的幻灯动画中有了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乐于发现问题,并从中体验了发现问题的乐趣。

三、在感悟中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独特感悟,是《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的问题。但在教学中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困难。为了应试,教师还不得不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答案,让学生记下来。这种做法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要想改变阅读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的现状,教师要善于引导、设计,还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堂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独特感悟,并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获得发展。交流时,要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独树一帜;允许学生随时质疑,并敢于与教师争论;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也允许学生保留看法。使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教师,敢于标新立异,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

四、在鼓励中培养学生阅读积极性

在学生初步感知阅读方法的基础上,由教师或者由教师与学生的问答交谈,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这一阅读方法的精神实质提炼出来,使学生能抓得住。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实践,充分发挥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喜悦和成功,近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定期展示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给以表扬和奖励,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要有适合进行探究性阅读的环境和条件。如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学生可以自由地查阅各种图书资料。家里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上网查阅资料,以此丰富学生的视野。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途径是多方面,让学生经常并反复地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进入到语言的内化阶段,从而使学生准确、敏锐的语感能力得到迅速而有效的提高。

小学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很有力量的,也是很深远的。阅读方法的总结是理性的反思过程,是认识过程的又一次飞跃,也是方法形成的必要途径。阅读方法指导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把阅读方法从具体的阅读实践中抽象出来,充分运用到今后大量的阅读活动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上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点滴体会